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現場評論·我在長征路上⑧)

彰顯軍民魚水深情

石  羚

2019年07月08日07: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紅軍說到做到,百姓才會以誠待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人心就會永遠在我們這邊

干字當頭,實干為先,守諾如初,踐諾不輟,是鑄就血濃於水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和軍民關系的基本保証

一張借據,時隔63年后被兌現。在湖南汝城縣檔案館,記者看到了這份發黃的借據。出借人胡四德,來自延壽官亨村﹔具借人葉祖令,是工農紅軍第三軍團的一位司務長。1934年11月,中央紅軍先遣部隊來到官亨,胡四德幫助紅軍在全村籌借糧食。直到1996年,這張藏在鐵盒中的借據才被鑿牆砌灶的胡四德之孫意外發現。1997年,汝城縣按時價折款,兌現借據。此時,胡四德已去世多年,葉祖令早在1934年12月就犧牲於貴州石阡的長征途中。

一張借據,如同一句諾言。盡管還款的日子“遲到”了幾十年,但守信踐諾,是人民軍隊始終如一的寶貴品質,也是贏得民心的重要保証。據官亨村的老人回憶,紅軍來到延壽時,老百姓不知真相,紛紛逃入山中﹔面對空空如也的鄉村,紅軍露宿巷道、不進民宅,用行動打消了村民的疑慮。所借的105擔稻谷,相當於全村半年的口糧,並不富裕的鄉民紛紛捐糧支援這支相識不久的革命隊伍,這是何等深厚的信任?借據為“証”,見証了工農紅軍的優良作風,更証明了軍民魚水般的情誼。

守信踐諾,靠的是嚴明的紀律和為民的情懷。從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宣布“不拿群眾一個紅薯”的規定,到在湖南桂東沙田鎮正式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不侵佔群眾利益一直是鐵紀軍規的主要內容。相比“白匪”搶奪民財、欺辱百姓,紅軍秋毫無犯、令行禁止,深得群眾信任與愛戴。藏在半個金瓜裡的買糧銅板,請百姓幫忙照顧傷員的銀元,送給群眾的馬燈與被褥,作為長征的“信物”,見証我黨我軍的優良作風。

守信踐諾,算的是買賣公平的經濟賬,更是人心向背的政治賬。借據雖小,卻關乎百姓對我們這支隊伍的看法。唯守信,方獲信。為了一句承諾,江西於都賴福星一家幾代人、80多年接力守護紅軍標語與漫畫。隻因賴福星珍重與紅軍的感情,便答應戰士保護好自家牆上的宣傳圖文,即便敵軍佔領於都后也未把它們抹去。紅軍說到做到,百姓才會以誠待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人心就會永遠在我們這邊。千百萬百姓以心相托,成為紅軍長征歷經600余次戰役戰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的力量之源。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盡管那張借據早已泛黃,但黨群同心、干群融洽、軍民團結的要求始終如新。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要求,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干字當頭,實干為先,守諾如初,踐諾不輟,是鑄就血濃於水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和軍民關系的基本保証。

1934年,紅軍寫給老鄉借條,時隔幾十年也要歸還﹔1934年,隨紅六軍團翻越南山的王震將軍,立下了在這裡建設大牧場的誓言,40年后成為現實﹔1934年,即將離開於都的紅軍指戰員深情地對百姓說“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歷經15年的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召喚在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嚴守紀律,一心為民,方不負在黨旗軍旗前的庄嚴承諾。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8日 05 版)

(責編:吳兆飛、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