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平
2019年06月25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災難。據事后調查,災難的主要原因與航天飛機上的O型密封圈有關。這種密封圈存在一個缺陷,即在低溫環境下密封性會變差,導致危險氣體漏出,從而威脅整個航天飛機的安全。“挑戰者”號發射之前,有幾個工程師已經發現這個問題並提出警告,可是美國宇航局忽視了這些警告,仍然在一個寒冷的早晨強行發射,結果釀成機毀人亡的慘劇。“挑戰者”號災難事故發生的原因令人深思,它提醒我們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工程學上有一個定律,在一次重大事故發生之前,已經有超過99次的小事故發生過了。但由於人們忽視小事故給出的信號、預兆、警示,或者即使看到危險信號也未積極採取行動阻止危機,而等到災難真正降臨時,才驚覺無處可躲、無計可施。這種由人們習以為常、不加防范的小風險引發的大事故就是“灰犀牛”事件。
“灰犀牛”是從哪裡跑出來的?非洲草原上的灰犀牛,體形龐大、行動遲緩,遠遠看著似乎並沒有威脅,而當它一旦被觸怒、向你奔襲而來時,能夠逃脫的幾率微乎其微。“灰犀牛”事件不是隨機突發的事件,而是在出現一系列警示信號和危險跡象之后,如果不加處置就會出現的大概率事件。一般來說,它有三個特征:一是可預見性﹔二是發生概率高,具有一定確定性﹔三是波及范圍廣、破壞力強。很多從表象上看是讓人猝不及防的偶發事件,如果順著事件的導火索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實是眾多小因素集聚的必然結果。例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創傷至今難以痊愈。在很多人看來,這次危機的爆發無法預料。然而現在有很多証據表明,危機之前,金融泡沫即將破裂的信號早已頻頻預警,卻被多數人忽視。
“灰犀牛”能橫沖直撞,造成巨大破壞,根源在於人們對危機前征兆的忽視。有時候對征兆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或者干脆否認、拒絕這些信號﹔有時候雖然意識到危機潛伏在遠處,卻猶豫不定、行動遲緩或者袖手旁觀。人們為什麼會忽視危機前的征兆?從主觀上說,是因為心存僥幸、麻痺大意,急功近利、不顧長遠,認為“灰犀牛”還遠,即使跑過來也不一定能撞到自己。這造成人們認知上的偏差,對風險出現誤判。從客觀上說,體制機制的慣性、管理結構的盲點、決策程序的低效等也會拖延人們行動的腳步,從而貽誤處理和控制風險的最佳時機。
防范“灰犀牛”事件,前提是正視“灰犀牛”的存在。隻有端起望遠鏡看到“灰犀牛”,才能謀劃有效的應對之策。因而,增強風險意識、堅持問題導向至關重要。我們要居安思危、備豫不虞,高度警惕成功背后的隱憂、平靜之下的暗流,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向,採取果斷有效的行動筑起“防火牆”,將“灰犀牛”隔離在特定區域,鏟除危機的根源。
今天,我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也面臨著比過去復雜棘手的問題和矛盾。在社會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中,各種風險挑戰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善於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在不穩定性中增強穩定性,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打好有准備之戰,防范“灰犀牛”事件。未雨綢繆好過亡羊補牢,防范危機好過應對危機,這是“灰犀牛”事件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5日 07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