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會”來“會”去何時休

段官敬

2019年05月14日14: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基層工作中,存在少數“陪會”現象。比如,有的“講排場”,凡上級調研考察、檢查評比等座談,個別地方動輒要求各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甚至出現時時陪會、層層陪同﹔再如,有的“定指標”,硬性規定“參會人員不得少於幾人”,美其名曰“高度重視”,以致參會單位不得不“抓壯丁”湊數﹔還有的“求規模”,習慣開“大會”,不從工作客觀需求出發,哪怕專題會議也要求所有單位出席參加。概如斯,“會”來“會”去,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麼強行規定“所有下級陪”、要麼強行要求“同級無關人員陪”,讓基層干部不在“陪會”現場、就在“陪會”路上。

會議作為動員鼓勁、開局部署、傳達精神的關鍵載體,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然大會不斷、小會不止、“會會”不休,讓基層干部三天一“大陪”、一天一“小陪”,佔據基層干事人力資源和時間成本,擾亂基層正常服務群眾的節奏和秩序,嚴重損害群眾利益。何況,坐而論道,不如起身立行。“陪會”過多過繁,參會人員定難潛心“取經”,更難以認真領悟會議精神,更無法確保工作順利進程,甚至滋生“為了陪會而參會”的心理,因而讓“陪會”變成了任務、把開會當過場,極不利於營造真抓務實的工作風氣。

會議千萬條,實干第一條。無論如何,會議的規模標准、參會對象、安排布置、預期效果等等,應該服務於現實工作、服從於實干成效。所以,破除“陪會”的困境,關鍵要上級相關部門和領導干部轉變務虛風氣,嚴格執行黨中央關於為基層減負的相關精神,本著替事業著想、替群眾擔當、替基層負責的意識理念,摒棄從會議中找政績感的錯誤導向,樹立從實干中找成就感的正確觀念。如此,給會議“精兵簡政”、給基層干部鬆綁解壓。

一方面嚴格管控源頭、杜絕“無謂的會議”。如嚴格會議召開的門檻、嚴禁“扯虎皮當大旗”,再如合並同類項、部門聯合聯會,減少“多頭重復開會”加大基層“陪會”的概率﹔另一方面,制定出台科學規范的會議機制,對不該“陪會”的,堅決說“不”﹔對實際需要的會議,結合工作目標精准參會對象,確保參會者皆“得其所哉”、而不是“可來可不來”,保障會議的成效性和實用性。避免“陪會”的發生,才能讓每名參會者成為干實事、創實業的“准備者”。

“陪會陪會,陪而不會”。不得不說,讓基層“會”來“會”去,像沒頭的蒼蠅在會場上跑上跑下,既難以達到提升思想認識、形成工作合力的目的,反而會成為掣肘地方實干苦干的“反向力”。因而,務必下重拳、動真格剎住“陪會”之風,讓會議真正成為促進工作、推動發展的向心力和凝固劑。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