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善於在 “打雜”中打磨自己

段官敬

2019年04月15日09: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熱播劇《共產黨人劉少奇》講述,劉少奇從蘇俄留學歸國,被組織分派到湖南執行委員會工作。時任執委會書記的毛澤東起初未安排他具體工作,而是要求其利用三個月熟悉情況。一個多月過去,劉少奇做得都是些寫大字報、印刷標語、跑腿開會等“打雜”小事,沒有任何怨言。毛澤東認為“小事不推脫,大事不畏懼”,安排劉少奇去領導湖南安源礦區工人大罷工。果不其然,罷工運動取得完全勝利。

可以說,劉少奇當時初出茅廬,加上學成歸來、年少氣盛,定然跟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一樣,懷有一股“干番大事”的雄心壯志。但他並沒有異想天開、眼高手低,而是嚴格認真、踏踏實實干好交辦的“打雜”工作,磨煉毅力、鍛造耐性、積累經驗,這為他后來能夠領導大罷工取得勝利打下鋪墊和伏筆。作為黨員干部,定要從中汲取一個道理:善於在“打雜”中打磨自己。

然現實工作中,一提到“打雜”,存在少數黨員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對此心生不屑、甚至談之色變。比如有的把“打雜”等同“無用功”,認為做的都是些“雞毛蒜皮”,因而把工作搞得“一地雞毛”,還一副“無所謂”的神情狀態﹔有的把“打雜”看作“打下手”,總是以“天塌下來有高個頂著”為借口,干事撥一下動一下,“能拖就拖、能少則少、不干最好”﹔甚至有的把“打雜”當成“沒出息”,覺得處在單位邊延和“冷宮”,所做一切“入不了大雅之堂”,於是“撞鐘和尚”萎靡不振、“手無縛雞之力”。

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打雜”看似“不入流”,卻是熟悉工作、積蓄經歷、夯實本領等的關鍵階段,對年輕干部而言甚至可能是踏入實踐的“第一步”和“啟蒙課”。“打雜”就好比“墩墩苗”“扎扎根”,像非洲毛尖草和山中竹子一樣,花大量時間向土裡生長,才能為厚積薄發做好充分准備。世上不存在“一步登天”,任何事物發展都須遵循客觀規律,干部成長要遵守“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原則,本領鍛造要葆有循序漸進、日拱一卒的意識。排斥“打雜”就意味著拒絕潛沉打磨、坐“冷板凳”,急於求成、心浮氣躁,定難扣好本領成長、能力鍛造的“扣子”。

其實隻要善於抓住機遇,“打雜”也能提升價值、實現革新。比如領導吩咐的各項瑣碎事,材料打印、服務接待、文件分發等能有條不紊、高效執行,練就“十指彈鋼琴”的辦事節奏,並且恪守多些嚴謹、多些較真,效率和韌勁皆會逐步“提檔”﹔再如“打雜”過程中與各同事、各部門交接任務,既可熟悉單位內部運轉流程、提升解決具體事項問題能力,又可以利用溝通交流機會、方便請教求學增廣能力素養。常言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磨”。“打雜”肯花心思、願賣力氣,就是對自己進行“切磨”和“磋琢”,練好“精鋼鑽”才能攬好“瓷器活”。

《中庸》雲,“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一撮土略顯微弱,待其壘成“九尺之台”就可厚載萬物。黨員干部若能潛沉“打雜”,於毫末之間日積月累生長、不斷淬煉打磨,定能成為替民造福、推動事業的“合抱之木”。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