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論壇:批評如何帶點“辣味”

歐陽輝

2019年02月22日14: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批評和自我批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講黨性不講私情、講真理不講面子。”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的這一明確要求,發人深思。新形勢下,把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武器用好,有必要讓批評帶點“辣味”,讓每個黨員干部都能紅紅臉、出出汗。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堅持開展實事求是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大家坦誠相待,“辣味”漸濃。但仍有少數單位組織生活缺少“辣味”,甚至變味:有的講問題少,避重就輕、輕描淡寫,批評清淡而寡味﹔有的夸成績多,批評反倒變相為表揚的甜味﹔還有的滿腹牢騷,批評充斥訴苦的酸味﹔更有甚者對上級放禮炮、對同級放啞炮、對自己放空炮,當面說一套、背后做一套,令嚴肅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索然無味。究其原因,主要是私心雜念作祟,不願不敢擔當。

批評和自我批評之所以成為黨的三大法寶之一,就在於它能使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我黨必須實行公開的自我批評,不怕家丑外揚,隱瞞是不能教育黨員的。”如果少了有“辣味”的思想交鋒和火花碰撞,就難以觸及思想、觸動靈魂,難免閉塞視聽、麻痺神經,最終貽誤黨和人民的事業。批評的“辣味”,辣要辣得有“勁道”,入味才好。辣要辣得有“反應”,出汗最佳。隻有勇於直面問題、敢於揭短亮丑,觸及思想靈魂、擊中問題實質,批評的“辣味”才會讓人產生“紅紅臉、出出汗”的反應,才能有助於“排毒”“治病”。

批評如何有“辣味”?關鍵就在領導干部願意“揭蓋子”、敢於“丟面子”。王震同志在新疆工作時,錯誤處理了一位同志,撤銷處理后,他公開向這位同志作檢討,並將檢討內容下發,還在廣播裡連續播放20天。李立三同志講黨課時,專門反省“立三路線”的錯誤,讓黨員從中吸取歷史教訓。正如這次六中全會所指出的:“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對各種不同意見都必須聽取,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帶頭從諫如流、敢於直言。”突出了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就會“上行之,下效之”,味道就會真正“辣”起來,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會發揮出應有的制度威力。

《論語》有雲:“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當年,鄧小平同志為“學習雷鋒標兵”朱伯儒題詞:“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共產黨員”,語言學專家王力看到后,便拿筆在“符”的旁邊寫了一個“副”字。鄧小平聞訊十分高興,連聲夸贊“改得好”,“老師如果寫了錯別字,就會貽誤了學生,如果國家領導人寫了錯別字,那就會影響國民的文風”。說罷又要來一張宣紙,重新認真地書寫了一遍。面對批評,有聞過則喜的胸襟,保持有則改之的坦然與謙遜,不僅無損於顏面,更見領導干部的品格與魅力。反之,聽不得批評意見,聞過則怒,聽到的都是奉承聲,領導干部就會逐漸步入危險境地而不自知了。

批評帶點“辣味”,實質是為了有觸及靈魂的反思,也是為了有直抵心靈的叩問。不能盲目加“料”,更不能無中生“味”,同時還要講究方式方法,不是唱反調、和人過不去。如此,方能使批評和自我批評既“辣”又“香”、既“勁”又“正”。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01日 04 版)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