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駛向合作的新藍海

——閩寧對口協作二十年帶來的啟示④

記者  吳  焰  朱  磊  李增輝  楊學博  趙  鵬

2019年02月20日16: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鹽池到同心,從西吉到隆德……半個月的行走調研,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與過去“苦瘠甲天下”截然不同的西海固。

故園披錦繡,六盤培新綠。經過了20年的閩寧對口幫扶,寧夏全區進入脫貧攻堅的倒計時。

以扶貧為重點的“閩寧模式”何去何從?東西合作的新藍海在哪裡?對於未來的協作,不僅閩寧雙方在思考,全社會也給予高度關注。

實施協作“靶向”突破

福建商人許上等,眼下既喜且憂。

喜的是,去年參加在銀川舉辦的“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他帶去的十幾套高端民族服裝樣品,一亮相便驚艷全場,引來參觀博覽會的各國大使夫人爭相搶購,讓他看到民族服裝海外市場的巨大潛力。

令他頭疼的是:招不到滿意的技能工。當初把車間從福建遷到寧夏,一個重要原因是考慮這裡的人工成本便宜。可實際情況是,很多工人培訓后的技能熟練度仍然滿足不了要求。

“勞動力素質偏低,職業技能培訓落后,不僅會拖住西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步伐,也將削弱寧夏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還會使貧困山區的人失去更多靠勤勞脫貧致富的機會。” 閩寧對口幫扶走過20年,如何打好最后的“精准扶貧”攻堅戰,怎樣鞏固此前的扶貧成果,成為雙方需要共同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寧夏社科聯主席楊佔武看來,此時的閩寧對口協作,非但不能鬆勁,還需要加大力度,通過延伸協作鏈條,拓寬協作領域,解決好新的問題。

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的合作,將是閩寧協作乃至東西協作將來必須突破的瓶頸,也是未來合作與開發的一個富礦,“西部的青壯年勞動力中,目前很多人從事的都是重體力勞動,東部產業如今仍然面臨勞動力缺口,甚至不得不往東南亞轉移,這個缺口如何有效對接,值得探討。”楊佔武說。

隆德縣閩寧扶貧產業園園區總經理林小輝也有一個“招商煩惱”:“配套不完善,很難吸引企業特別是大企業來投資。”當初,一些企業的機器零部件出了問題,竟需要到陝西去更換。

“政府在招商過程中,要有長遠眼光,更注重培育本土企業或者招來配套小企業,進行產業鏈的培育。”林小輝的期盼與建議,道出了很多投資者的心聲。

打造平台攜手西行

灘羊肉、雜糧、枸杞……不久前,在寧夏特色優質農產品(廈門)推介展銷系列活動中,廈門人品嘗到了正宗的寧夏特色農產品。

與此同時,不少福建企業,也借著寧夏開放的東風,在向中東阿拉伯國家進發。如同許上等的躊躇滿志,寧夏閩商協會會長黃添進也雄心勃勃,希望通過寧夏的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的建設,助推他的產品與企業,一路向西。

在過去20年的探索與實踐中,閩寧協作已經從單向的扶貧解困,發展到經濟合作、產業對接、互利共贏的新階段﹔從單一的經濟援助,發展為教育、文化、醫療等多領域合作的新格局﹔從單純的政府行為,發展成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對口協作新機制。而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辦主任董玲看來,如今又面臨著更大機遇。

機遇,來自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一個地處西北內陸,一個身處東部沿海,作為“一帶一路”上的兩個重要支點,兩地已搭建起了高規格的平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大力推動兩省區甚至更多地方對外招商合作﹔還可以拓展產業協作,推動、支持和引導兩省區企業開展現代農業發展、資源能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產業合作,進一步加強文化旅游領域合作。

機遇,來自經濟的轉型升級。興業銀行即將在寧夏設立分支機構,首家閩寧村鎮銀行正在積極籌備,福建企業家已經在寧夏設立了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幫扶協作在金融領域上的拓展,不僅讓寧夏中小企業和貧困群眾享受到更簡捷、更快捷、更便捷的金融服務,而且,通過金融合作實現金融產品和服務多樣化,開辟出東西部協作的一片新藍海。

新發展理念統領協作

最近幾年,閩寧對口協作,在工作主體、合作領域、幫扶形式上,也順時應勢,出現了一些變化。

2013年,閩寧雙方第十七次聯席會議上,確定了閩寧協作從經濟扶貧向全方位合作轉變,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內開展交流。

2014年冬,31個項目在兩省區領導見証下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其中,寧夏哈納斯投資110億元在福建莆田建設國家級天然氣戰略貯備基地,打破了大額投資單向西行的“傳統”,標志著閩寧合作向雙向互助轉變。

如果說,20年前啟動的東西對口協作,東部“幫扶”西部的色彩較濃,那麼今天,外部與內部條件都已發生變化,需要站在新的平台、用新的理念去思考,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來引領合作的大方向。

“過去一講東西合作,許多地方領導就是希望產業梯度轉移。這種想法沒有錯,經濟新常態下,西部欠發達地區仍然要善於抓住這個機會,但今天可能更應強調,承接產業轉移時,要充分考慮評估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其‘綠色標准’也非20年前可比。”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久文說。

又如創新,不要以為“創新”就是人才聚集、技術雄厚的東部發達地區才能做的事,事實上,欠發達地區可以“借別人的學費補自己的腦子”,避開發展的陷阱和彎路,這樣才能少付或不付代價,實現后發趕超。“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時代,閩寧兩省更應該在智力協作上多一些嘗試,突破空間的局限,實現智力的共享和創新的突破。”寧夏社科院研究員李霞認為。

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在的寧夏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產業優勢,不僅有依托傳統資源發展起來的新型煤化工產業、現代紡織業,還在大力打造雲服務平台、打造新型產業。這些都是與福建、與國內外其他地區合作的亮點。西部地區要想真正站起身、走出去、趕上來,就得激發自己生長的力量。正如福建、寧夏兩省區領導經常強調的,在新一輪西部開發開放中,在閩寧未來的對口協作中,隻有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於合作全過程,才能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率地推進,也才能將東西合作帶入新的層次。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21日 04 版)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