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注重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學苑論衡:發掘儒學道德規范的當代價值

舒大剛

2019年02月18日07: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學就是關於道德修養之學。對儒學所倡導的道德規范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於加強當今社會的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人之為人重在德性,有什麼樣的德性就有什麼樣的人格。儒學是“順陰陽,明教化”之學,“順陰陽”就是尊重天道,“明教化”就是修養道德。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學就是關於道德修養之學。對儒學所倡導的道德規范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於加強當今社會的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孔子認為“天生德於予”,強調修身過程要以“德”為據,做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如果“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則“是吾憂也”。《論語·裡仁》曰:“德不孤,必有鄰。”將德視為交朋結友、安身立命的根本操守。對於從政者,孔子認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孟子稱,“為政不難……沛然德教,溢乎四海”﹔漢代董仲舒認為,“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這些論述都表明,儒學十分重視道德修養。

儒學所講的道德具有不同層次。《大學》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儒學所講的道德有個人、家庭、國家和天下之別。儒家修德,有自修之德、自處之德、治人之德、待人之德,還有如何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之德。儒家提出了許多德目,僅《論語》就有30余個提法,如孝、悌、忠、恕、仁、智、勇、禮、樂、射、御、義、恭、寬、信、敏、惠、溫、良、恭、儉、讓、剛、毅、木、訥、學、習、無欲、謙遜、忍讓、慎言、知恥等。這麼多德目,概括起來主要分屬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天地大德。儒學中關於道德修養的思想,許多內容對於加強當今社會的道德建設仍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積極汲取其中的合理因素,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充分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比如,以“孝悌忠恕勤”涵養個人品德。孝悌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倫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悌是一切美德和教化的重要基礎。“忠恕”是待人的基本准則。“忠”即忠心、誠心、盡力。孔子提倡“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曾子以“為人謀而不忠乎”為三省修身的法則。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與人忠”的最高境界。“恕”即將心比心、體諒他人、同情弱者。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其恕乎!”什麼是“恕”呢?孔子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最大的恕道。“勤”即勤勉、勤謹、勤懇。孔子自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孝經》說:“謹身節用,以養父母。”這些都是以勤修德的表現。“孝悌忠恕勤”在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價值和實踐價值,應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以涵養個人品德。

再如,以“仁義禮智信”涵養社會公德。孔子曰:“仁者,人也”“義者,宜也”“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至西漢董仲舒時,在四德之外加入“信”,構成“仁義禮智信”這一中國傳統社會價值體系的核心要素。“仁義禮智信”各有具體內涵,對於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為“仁義禮智信”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使其與當代社會相適應,成為涵養社會公德的重要思想資源。

(作者為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8日 09 版)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