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網絡文藝令人刮目相看(藝海觀瀾)

張  成

2019年02月08日08: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為新生力量,網絡視聽平台不要急於爭奪“觀看場景”的控制權,而是先提供自身渠道優勢,想想能為行業發展做些什麼,實現優勢互補、多方共贏

  

  去年,由一家流媒體公司出品的網絡電影《羅馬》在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的威尼斯電影節斬獲最高榮譽金獅獎,被媒體稱為首部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的網絡大電影,這也是網絡文藝在主流藝術殿堂“登堂入室”的一個縮影。

  過去提及網絡文藝,總感覺其制作粗糙、格調不高,針對微電影、網絡文學時不時打擦邊球的內容,相關主管部門還曾出台過法規予以規范。這兩年,乘著“互聯網+”的東風,網絡文藝在品質上逐漸實現精品化,讓人開始刮目相看。

  這主要歸功於網絡文藝為人民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文藝樣式和文化內容。前幾年,唯流量論、唯IP論導致不少題材和類型劇集創作空間受到擠壓,也催生了一批靠炒作“小鮮肉”等話題和變現IP人氣的速成品,壞了觀眾胃口。一些有藝術追求的創作者抓住機會,反其道而行之,推出精品網絡劇,受到歡迎而成為爆款。如刑偵劇《白夜追凶》和《無証之罪》即其中的現象級作品。《白夜追凶》中一人分飾二角,讓觀眾感受到了久違的表演藝術魅力,爆棚的口碑正是觀眾用腳投票的結果,亦是對“不賣演技賣人設”等不正常現象的無情“打臉”。近年來口碑甚佳的歷史劇“軍師聯盟”系列,第一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還是衛視、網絡雙渠道播出,第二部《虎嘯龍吟》索性隻在線播出。“軍師聯盟”系列雖然有傳奇成分,但在歷史觀建構上,能從“演義”中超脫出來,還原歷史人物所處的語境及其可能的人性選擇,更貼近當代觀眾的心理訴求,殊為難得。此外,還有商戰題材的《東方華爾街》,既有港劇韻味,又有嚴肅的人性思考和歷史背景作為依托,受到觀眾喜愛。

  網絡文藝精品化還體現在作品文化層次越來越豐富,滿足人們多樣化的藝術需求。近年來,紀錄片這一“高冷”影視類型被愈來愈多觀眾所接受。由於影院上映的市場風險較大,投資方對紀錄片投資非常審慎。而流媒體服務商“盈利包袱”則沒那麼重,其出品的紀錄片既可以在線上播出,又可以在線下放映,“兩條腿走路”。如流媒體公司出品的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在國內公映后就獲得不俗口碑。國產文藝片《八月》如果誕生在10年前,頂多“院線一日游”就得匆匆下線,但其由互聯網平台出品,既作為傳統院線電影在影院公映,同時又能在網絡平台上被觀眾點播,解決了過往藝術電影缺少發行渠道、觀眾想看又看不到的難題。

  更加喜人的是,網絡文藝正在實現越來越多的跨文化傳播。《白夜追凶》被網飛看中,買下發行權,意味著這部國產網絡劇能和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觀眾見面。中國網絡文學更是成功出海,國外讀者不僅自發組建網站進行翻譯、交流和傳播,甚至模仿中國網絡小說寫同人小說,帶動正版網絡文學在海外出版發行。網絡文學還激發了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如對“道”的闡釋和研究等,更進一步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新事物發展難免遭遇阻力。比如《羅馬》獲獎並非一帆風順,在這背后還有一段“客廳與影院之戰”。《羅馬》本計劃參加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戛納電影節,但因其出品方的客廳模式和電影的院線模式產生利益沖突而無緣評獎。這提示我們,在網絡文藝迅猛發展的過程中,作為新生力量,網絡平台要重點協調好與傳統平台、制播鏈條利益方的關系,不要急於爭奪“觀看場景”的控制權,而是先提供自身渠道優勢,想想能為行業發展做些什麼,如提供資金、平台優勢,與傳統平台制作優勢、人才優勢和藝術品牌優勢互補,如此才能推出更多文藝精品,助推網絡文藝更好發展,實現創作、傳播、接受等多方共贏。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08日 08 版)

(責編:謝磊、趙晶)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