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服務群眾要懂群眾語言

段官敬

2019年01月21日09: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日前,下村走訪見三五名村民圍著豬肉攤說要買“賺頭”,隨行的一位年輕同事便問,“賺頭是什麼?”。有“老基層”同事回答說,“賺頭就是舌頭,因為方言中舌頭帶有折本意思,為了表示對肉攤主的尊重,群眾自覺叫賺頭”。聽后,大家恍然大悟,不由得對群眾智慧創造的群眾語言表示欽佩。

俗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黨員干部是群眾的公仆,基層干部更是服務群眾的“貼身跟班”。倘若連基層百姓約定俗成的話語一知半解,甚至一竅不通。恐怕難以真正深入群眾內心,與群眾做到魚水相融。那麼,服務群眾的質量和成效就會大打折扣。簡單來說,不懂群眾語言,會給群眾辦事體驗“添堵”。試想,群眾急忙忙找干部幫忙,掏心掏肺“一籮筐”,結果干部“昏昏然不知所雲”,當作啰裡啰嗦“一大堆”,豈不是傷害群眾感情,徒增群眾煩惱。

走好群眾路線,重在聆聽群眾心聲、及時回應訴求。讀懂群眾真實想法、了解群眾當前困難,首先就得品嘗到群眾語言深層次的意思,因為大部分百姓群眾淳朴善良、忠厚老實,與干部談心有時感覺不好意思、會留“話外音”,有時怕麻煩干部、會“欲言又止”,有時對某些問題“生悶氣”、說點“反話”。總之,群眾話裡“半抱琵琶半遮面”,黨員干部就要“心有靈犀一點通”,把群眾心弦的“調調”摸個“透透”。如此,才能讓群眾把干部當作“知音人”,感到“穩穩的幸福”,否則會讓群眾內心“涼涼”。

有種說法,服務群眾要有“店小二”的態度和精神。“店小二”機靈敏捷,尤其是說話乖巧,對顧客之言“心領神會”,於是能奉上體貼周到的服務。黨員干部當群眾的“勤務兵”和“跑腿員”,也須有“店小二”的熱情。主動學習群眾說話方式與表達方式,善於“揣摩”民意、把准群眾“脾氣”,做群眾“肚裡的蛔虫”。為民服務過程中才能精准“打靶”、“服務到家”,避免會錯意、白跑腿、“瞎耽誤工夫”,從而讓群眾由衷滿意、打心眼高興、豎大拇指答應。

“良言一句三冬暖”。人與人之間敞開心扉,往往始於語言上的共鳴與認同。黨員干部懂群眾語言,不僅要會其意、更要善用之,做到與群眾心心相印“話桑麻”。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善用群眾語言的專家,如“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等等。如此接地氣、帶露珠、沾泥香的話語,飽涵溫存、蘊藏情感,自然蕩滌群眾心田、引發百姓共鳴。黨員干部善用群眾語言,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時,不會顯得格格不入、左右為難,與群眾聊得來、談得開,方能為急民之急、解民之困、排民之憂打開“一扇窗”。

服務群眾要懂群眾語言。吳越王《錢氏家訓》有雲,“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為民服務是初心使命,懂群眾語言能更好服務群眾。黨員干部定要多花心思、下點功夫,練就運用群眾語言的本領,筑牢同群眾血肉聯系的對話平台,為增進群眾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提供保障。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