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淵杰
2019年01月15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中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才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隻要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歷史的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之間的辯証關系,揭示出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展奇跡的密碼:在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中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
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首先要以歷史的眼光認識和把握國家和民族發展的規律。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是真正的英雄。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口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的發展中大國,隻有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匯聚起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順應歷史發展規律,有效凝聚發展力量,大踏步趕上時代,進而引領時代。
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必須積極應變、主動求變。面對歷史發展大勢,推動歷史發展的奮進者、引領時代發展的弄潮兒從不會猶豫不決、徘徊彷徨。他們的選擇是通過有方向、有深度、有成效的改革突破藩籬、沖破束縛,緊緊抓住歷史變革的時機,在摸著石頭過河中把握規律,在把握發展大勢中引領大勢。一旦猶豫、懈怠、畏難,歷史變革的時機就會悄然溜走。
改革開放40年來,正是無數奮進者和弄潮兒在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發揮聰明才智、揮洒辛勤汗水,凝聚起推動國家發展的洪荒偉力,以世所罕見的發展速度深刻改變國家面貌、推進民族復興偉業,讓中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使一個個不可能成為可能。這是牢牢把握歷史發展大勢、緊緊抓住歷史變革時機的結果。
40年前,蹬著自行車穿梭於大街小巷、連溫飽都成問題的中國人,現在可以坐上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動車,早晨在鼓浪嶼的海浪聲中起床,中午在福州品嘗美食,晚上到武夷山喝杯熱茶。今天,採用國產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一分鐘運算750億億次,問鼎高性能計算應用最高獎“戈登·貝爾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每天繞地球飛行15圈,一天“騰雲駕霧”60多萬公裡……這就是中國速度,它來源於億萬中國人民的奮發有為、銳意進取,又轉化為人民群眾沉甸甸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山以險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壯闊。改革開放征途上不能幻想歲月總是靜好,改革再出發也不會一帆風順。改革開放已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習近平同志告誡全黨,“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必須以風雨無阻的心態和風雨兼程的狀態迎接有風有雨的常態,在爬坡過坎、跋山涉水中摸索新規律、凝聚新動力,始終做到奮發有為、銳意進取。隻有這樣,才能勇立時代潮頭,在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激流勇進,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5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理上網來·改革開放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