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作風建設不妨讓群眾多“閱卷”

李海泉

2019年01月14日09: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某窗口服務單位非常重視作風建設工作,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規范制度、培訓人員、添置設備,在歷年的檢查考核中,均被上級評定為“服務優質單位”。

然群眾卻不買賬。糾風辦一月接到三次對該單位的投訴,“服務優質單位”獎牌也被摘下扔進了垃圾桶。原來,是該單位“作風建設”工作名不副實,比如雖然增加了服務窗口,卻經常隻有一二個有人服務,時常排長隊等候﹔雖然添置了自動取號機,卻沒安排人員現場指導或文字說明,多數老弱婦孺用不來,淪為一坨“鐵疙瘩”﹔等候區裡常有垃圾、飲水機裡常常無水、意見箱上蛛網密布﹔比如“門好進了”,臉還是不好看﹔工作效率不高、辦事拖沓,事還是不好辦等。群眾沒有從“服務優質單位”裡體會到“優質”的服務。

類似於檢查考核過關而群眾不滿意的現在並不鮮見。何以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分析起來問題出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單位自身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沒有把作風建設當成一種行動自覺一種服務常態,而是當成“落實文件”“應付檢查考核”的手段。於是,上面有要求了就抓一下就緊張一陣子,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活動要求的步驟一點不差,該有的痕跡全部都有﹔“風頭”過了就鬆勁懈怠甚至偃旗息鼓,回到原來的老樣子。另一個問題出在檢查考核方面。側重於檢查有沒有安排落實、有沒有標語宣傳、有沒有增添措施、有沒有資料佐証等,而對是否真正樹立了服務的意識、作風建設是否抓常抓長、措施是否切合實際,對群眾有沒有幫助、群眾是否受益、滿意等重視不夠﹔雖然進行了滿意度測評、調查,但問卷調查設計宏觀、籠統、不接地氣,調查樣本普遍不足、調查人群結構不合理,群眾參與率低,導致調查結果的代表性、合理性不夠,甚至根本代表不了群眾的意願。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屋是否漏雨,在屋下的人最清楚,政策是否有過失,老百姓最有體會。一個單位、一名干部的作風是好是壞,存在什麼問題、該怎麼樣整改、整頓的效果怎麼樣,群眾最有體會、最有感受,也最有發言權和判定的資格。是故,把轉作風的“閱卷權”交給群眾,才是實事求是的檢驗標准。

作風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解決好群眾需要解決的問題,辦好群眾需要辦的事。是故,作風建設的成果就必須要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要達到這個目的,唯有把“閱卷權”甚至“出題權”交給群眾,讓群眾說話、讓群眾來檢驗和評判作風建設的成效。

把轉作風的“閱卷權”交給群眾,就是要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態度,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牢固樹立群眾觀念,一切工作以滿足人民的需要、解決群眾難題為出發點,而不是圍繞“領導”“活動”“檢查”“考核”唱高調、做樣子﹔就是要拜人民群眾為師,向人民群眾求教,從人民群眾的需要、意願裡探求工作思路,尋找工作方法,落實具體措施,並把群眾的問題解決了沒有、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受益沒受益作為檢驗工作的標准﹔就是要主動、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和檢驗,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積極解疑釋惑,真正為群眾需要而轉作風,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作風轉變帶來的好處。

共產黨人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的工作隻有得到群眾的認可,才算給黨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也隻有把“閱卷權”交給群眾,讓群眾作為檢驗工作的標准,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