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現場評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②)

街巷長與“小巷管家”

彭  飛

2018年12月13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街巷長和“小巷管家”在一個城市中看似微小,卻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力的抓手,也是改善基層治理微循環的樞紐

“有人在自家小院外搭違建,嚴重干擾了我們生活,也不安全!”接到群眾電話,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達智橋街巷長高波二話不說,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經過一番了解得知,住戶是為了方便家中80多歲老人洗澡和上廁所,才出此下策。高波耐心與住戶溝通,及時拆除違建,同時協調房管部門,幫助住戶在院內隔出一個衛生間供老人使用。問題解決了,需求滿足了,誰都沒影響,胡同裡的居民紛紛豎大拇指稱贊。

這樣溫暖人心的場景,得益於西城區自2017年以來,持續推動“街巷長”機制落地,把1402名街道黨員干部推向社區、推到一線。如今,走在西城區大街小巷,細心的路人會發現統一規范設置的“街巷環境提升公示牌”,街巷長的姓名、職責、電話等一目了然。群眾遇到問題,撥通號碼,就能第一時間找到責任人。最開始的時候,社區居民對這樣的創新也多是質疑,“肯定是走走形式”。但時間一長,就發現街巷長們不是嘴上說說,而是真抓真干真解決問題,“這小伙子不錯,是個干事的主兒!”真情付出換來真心點贊。如今,社區居民們都養成了一個習慣,遇到什麼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街巷長。

街巷長機制的成功絕非偶然,最重要的是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街巷長牽頭,居民黨員響應,400多個臨時黨支部如雨后春筍般誕生於大街小巷,成為基層治理中統籌協調、綜合施策的臨時指揮部,形成了“小支部、大治理”的工作格局。同時,上級黨委還把選人用人的標准向一線傾斜,打通優秀街巷長的晉升渠道,進一步激發出基層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問需於民,也要問計於民。一位下沉到社區工作的街道干部直言,“我們與社區居民是引導而非管理的關系,要以黨建為引領搭建自治共治平台,推進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以黨建為引領,並不是說黨組織、黨員就要包打天下、包辦一切,而是要通過黨建來“撬動”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與街巷長機制相呼應,北京市在基層治理創新中巧妙設置“小巷管家”這一子目錄,招募熱心群眾參與城市管理,形成了街巷長與“小巷管家”相互補充、相互配合的基層治理格局。

東城區龍潭街道“小巷管家”梁萍大姐是一位“金牌管家”。一次,她到自己負責的一條小街道巡視,突然發現有人正在路邊卸載水泥一類的東西,旁邊已經堆了十幾個袋子。梁萍大姐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以為有人要在路邊加蓋違建,迅速警覺了起來。結果跑過去一看,自己都被逗樂了,原來人家買的是成袋成袋的貓砂。梁萍大姐事后感慨,並不是自己過度小心,而是深深明白維護背街小巷裡居民良好的生活環境非常不容易,自己既然是“管家”,就必須對得起這個稱號,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她還幽默地說,“市委書記是城市大管家,我是街巷小管家,我們還是同行哩!”雖然只是玩笑,卻講出了小管家的大擔當。

好的制度既能成風,也能化人。街巷長和“小巷管家”在一個城市中看似微小,卻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力的抓手,也是改善基層治理微循環的樞紐。正是依托於這些具有“撬動效應”的制度支點,不僅形成了一套回應群眾訴求的快速反應機制,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風氣一變,人心更齊,基層治理的水平自然水漲船高,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就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13日 05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