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要論:全面提升人口素質

田雪原

2018年12月10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隨著我國人口形勢和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提升人口素質在我國人口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國人口素質已步入全面提升的新階段。人口是現代化建設最基本的支撐,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在新技術層出不窮、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孕育興起的形勢下,隻有全面提升人口素質,才能實現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全面提升人口素質,關鍵是深化與體能健康素質、智能科教素質、精神文明素質相關的體制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一個重要方面是立足我國人口和經濟發展新階段新任務,深入研究全面提升人口素質的相關戰略問題。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即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深入研究全面提升人口素質問題,既是人口發展規律使然,也是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必然要求。

我國人口發展戰略不斷發展完善

人口發展戰略主要包括控制人口數量、提升人口素質和調整人口結構三個方面,在不同歷史時期,戰略側重點會有所不同。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人口發展戰略可概括為以人口數量控制為重點,兼顧人口素質提升和人口結構調整。隨著這一戰略的有效實施,1992年我國總和生育率下降到2.1這一更替水平以下。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從1982年的56727萬人增至2012年的峰值92198萬人,之后勞動年齡人口增量由正轉負,總量進入減少階段。適應人口變動的這一新態勢,人口發展戰略需要由更加重視數量控制轉向更加重視素質提升和結構調整。

為什麼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人口發展戰略更加重視數量控制,如今則更加重視全面提升人口素質和調整人口結構?眾所周知,新中國是在極其貧困落后的經濟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由於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民主革命措施取得成功,我國國民經濟得到恢復,之后出現了人口增長高峰,導致短缺經濟與人口過多的矛盾日益凸顯。再加上“文革”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維持人口再生產的生活資料供給以及勞動就業、就醫、就學等發生嚴重困難。因此,選擇實行“經濟上去、人口下來”的雙管齊下方略,直至1980年出台提倡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的政策,就既在情理之中,也是勢在必行。這一政策要求,“從現在(1980年)起用三、四十年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的時間普遍提倡一對夫婦隻生育一個孩子,控制人口的增長”。這在確定控制生育率政策的同時,也為以后人口政策調整預留了空間。在這一政策實行30多年后,人口形勢發生新變化,全面提升人口素質和調整人口結構在我國人口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果斷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不久之后又推開全面二孩政策,及時回應了社會呼聲和人民關切,也使一個時期以來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新矛盾得到緩解,並將逐步得到解決。

人口是現代化建設最基本的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人口是現代化建設最基本的支撐。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全面提升人口素質。

人口素質包括體能健康素質、智能科教素質、精神文明素質三個組成部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意味著屆時我國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社會文明達到新的高度,國家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這要求人口體能健康素質、智能科教素質、精神文明素質全面實現較大幅度提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是要求人口素質有一個大的飛躍。誠然,新中國成立近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人口素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提升,代表性指標如嬰兒死亡率已從1949年的接近200‰下降到目前的低於10‰,平均預期壽命由不到40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6歲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2年提高到2017年的9.3年,等等。然而,一些重要指標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很明顯。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表明,盡管各國實現現代化的具體路徑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把科技作為關鍵、教育作為基礎、人才作為保証。尤其是在新技術層出不窮、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孕育興起的今天,必須認識到,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全面提升人口素質既是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又是現代化建設最基本、最重要的支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過程與人口變動態勢形成了良性互動。改革開放前30年,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外延式數量擴張,需要大量的人、財、物投入。那時正值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佔比不斷上升、絕對數量持續增長時期,勞動力供給充分且成本較低,滾滾而來的人口紅利成為經濟高速增長強有力的推進器。然而,進入21世紀后,這種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難以持續,轉方式、調結構迫在眉睫。恰在此時,人口轉變的劉易斯拐點出現,2012年以后勞動年齡人口佔比下降、絕對數量減少成為人口發展的新趨勢,倒逼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勞動力數量增加轉向主要依靠勞動生產率提高、人口素質提升。這種經濟轉型與人口轉變的高度契合,不僅成就了以往的經濟高速增長,而且將譜寫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今后,全面提升人口素質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支撐作用將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

全面提升人口素質的關鍵是深化改革

全面提升人口素質,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其中的關鍵是深化與體能健康素質、智能科教素質、精神文明素質相關的體制改革。

深化同體能健康素質相關的體制改革。重點是深化醫藥衛生、體育等部門的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應在堅持國家醫藥標准的前提下,發展多種醫藥衛生機構,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對醫藥衛生服務的多層次需求。充分發揮市場在醫藥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根本上解決供給與需求的矛盾。深化體育體制改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堅持“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宗旨,大力發展群眾性體育。群眾性體育是競技體育的基礎。隻有群眾性體育蓬勃發展,競技體育才能獲得源源不竭的動力。

深化同智能科教素質相關的體制改革。主要是深化教育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改革招生考試制度,拓寬招生渠道,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改革教學體制,適當增加智能教育科目,提高學生自主動腦、動手能力。把激發科研人員的自主創新精神和能力作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進一步完善科研體制,探索更能激發專家學者發明創造積極性、有利於“冒尖”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厘清和擺正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打破行政主導、部門分割的舊體制,建立創新資源配置和管理主要由市場決定的新體制。

深化同精神文明素質相關的體制改革。精神文明素質既包括意識形態層面的信仰、理念等,又包括誠實守信等道德素質和遵紀守法等法治素質,還包括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生態文明素質。當前可以從兩個方面著力:一方面,加強宣傳教育,建強宣教隊伍,提升宣教質量,改進宣教方式方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另一方面,加強法治建設,凡是能夠納入法律規范的事務都應出台盡可能詳盡的法律法規,以更有效地弘揚正氣、糾正各種不文明行為。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10日 07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