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曉
2018年11月02日09: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目前,不少政府部門開通官方微博微信賬號,政務官微成為聯系群眾的重要渠道。然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基層政務官微信息發布內容隨意,“懟網友”“神回復”等現象時有發生,不僅沒有起到信息公開、為民解難的作用,反而損害政府公信。有些部門在官微運營時“當甩手掌櫃”,監管缺位。(10月29日 新華網)
官微鬧“烏龍”,當起了“甩手掌櫃”,美其名曰官微外包,實則是自編自導“踢皮球”的戲碼,最終必然落入“狼來了”的形式主義窠臼。那些“不說話沒人拿你當啞巴”的蠻橫,“老公讓我中唄”的輕挑,“去銀行升級”的奇葩,這些“雷人”的官微言語要麼是由於帳號被盜,要麼是政務外包不代表官方立場,要麼是系統自動回復,官微丟掉了該有的“官樣”,這看起來像是意外的背后,其實是政務服務意識“掉線”惹的禍。
官微是黨政群機關與群眾交流溝通的重要平台,為群眾提供“零跑腿”服務,既是直面公眾的互動紐帶,更是見証政府工作的形象窗口,這裡問題頻出實在要不得。原本是該嚴肅處理的事情,官方為何如此“不走心”呢?豈能把自己的責任推給工作人員一時疏忽?這不僅是給人民群眾“添堵”,更是給政府形象“抹黑”。
政務官微任性回復這一幕幕的鬧劇,雖然每一起“意外”出現后,相關政府部門都能迅速做出回應,或解釋、或道歉、或嚴懲,但碎了的公信便能就此重塑?傷了的民心就能輕易彌補?官微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板著臉,但也不能意氣用事,既要有趣又不能丟了“官樣”,內容和信息的發布,應有制度化的把關流程,不能任由程序或個人“即興發揮”。
政府上網辦公,“兩微一端”作為公共治理載體,代表著政府形象,具有一定的政府公信力。用微博、微信及時發布信息、回應關切,這是政務公開的進步。但政務發聲觸網,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的轉變,官微外包責任不可“外包”,政務服務理念應隨著政務觸網的同時共同“進化”,這才是關鍵。
倘若官微“意外”頻出就歸咎於“系統升級”或是工作人員“不走心”,那隻能說明政務官微信息發布的流程存在嚴重缺陷和漏洞,錯的不僅僅在於“不走心”的問題,帶來的影響卻很大,不僅沒有起到信息公開、為民解難的作用,反而損害政府公信,直戳政府官網監管之殤。
官方網站也好,政務官微也罷,不能淪為“趕時髦”的花架子,必須承擔起政府與民眾溝通交流的橋梁之責,政府官微要切實成為政府與民生之間的“連接器”,除了從嚴監督問責倒逼外,關鍵還是要黨員干部“用心、走心、真心”,政務服務意識“在線”才是官微該有的“官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