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龍
2018年11月02日09: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最近,和一同事聊天,他提及單位要報送調研報告,可是由於工作忙碌的原因,一直未能進行實地調研,於是隻好擬了個文件,下發相關單位和部門,通過下面報送的材料,最后匯總成了一個完成的調研報告。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一項優良傳統,是搞論証、做決策、體民情、察民意的有力手段。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大興調研之風,黨員干部作風更實,干勁更足,群眾也有了較大的獲得感。然而,在一些地方,部分黨員干部卻把調研的經唱歪,他們有的在辦公室裡下個文,發個通知,收取報告,匯總統計,然后重新拼湊,硬是把一堆電子材料組裝成了一個看似實實在在的調研成果。如此“閉門造車”,著實違背了調研的初衷和本意。
“閉門造車”式調研容易引發虛假不實之風。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級單位如果不帶頭進行實地調研,只是簡單下文收材料,時間長了基層單位難免會效仿。他們有的層層轉發調研文件,把調研的任務壓到了基層一線﹔有的只是簡單收集整理基層文字材料,再總結拔高即轉交上報﹔有的基層單位甚至干脆連村都不進,也搞材料應付。這種不實的調查研究,不但不能正常傳遞基層心聲,甚至還會腐蝕干部隊伍,助長浮夸虛假之風,危害較深。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如果腳不沾泥土,身不入基層,沒有一點“現場精神”,僅把調研囿於辦公室和網絡上,自然就聽不到群眾心聲,看不到基層實情,訪不到有用民情,感受不到基層冷暖,調研也就無從談起,最終也難以制定出扎實有用的決策和措施。黨員干部,首先就要有實事求是、艱苦朴素的優良作風,要有“調研就要到現場”“調研就要進基層”的理念,要能夠扎扎實實、真真切切在一線做調查,搞研究。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毛澤東在尋烏調查時,見到一群老鄉在秧苗田中拔稗草,就帶著警衛連戰士下田,邊幫老鄉拔稗草,邊向老鄉了解情況,在田野中掌握了第一手資料。這樣的調研,不但親切自然,更實事求是。黨員干部也要學習毛澤東這種踏實親民的調研作風,拋開虛假主義,常備務實之舉,豐富調研方式,把調研弄到群眾中去,弄到田間地頭上,用心聽取和感受群眾心聲。同時,也要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向群眾“取經”,拜人民為師,主動吸取他們的智慧,用扎實的調研作風獲取飽含原味的資料信息,並以實實在在的調研成果謀良策做實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