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要有“非吾所有”切莫取的警醒和自覺

林偉

2018年10月12日14: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大千世界,物欲橫流,誘惑太多。正如陳毅元帥詩中所言:“豈不愛權位,權位高高聳山岳。豈不愛粉黛,愛河飲盡猶飢渴。豈不愛推戴,頌歌盈耳神仙樂。”這些確實都是迷失自己的主要原因。那麼,如何才能抵御誘惑,不迷失自己,不違背初心呢?這就要有“非吾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警醒和自覺。

“非吾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是北宋時期的大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一生為官做人的准則。王安石27歲時開始任縣令,不僅勤政、優政,而且十分廉潔。據說他晚年患有哮喘病,藥方中有一味藥是紫團山的人參,但此參很難找。有一個人正好有,就給王安石送去了幾兩,不料王安石堅決不要。有人勸他:“你的病沒有這種藥治不好,為治病考慮,又何必推辭呢?”王安石說:“我沒有用紫團參,不也活到了今天?”他堅持“非吾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最終還是沒有接受。

秉持“非吾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為官做人准則,王安石不以金錢縈心,不為利已做官,人品剛直,官品清正,不僅贏得世人贊賞,甚至連政敵都不得不承認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無污點”。這種能近墨而不黑、出淤泥而不污的品行,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時下,一些任性“伸手”的貪官,落馬后總是埋怨社會風氣不好,推脫自己的貪腐是“受官場大環境的影響”,怪罪“客觀環境不利於廉潔”……他們怨天怨地,就是不怨恨自己。其實,他們之所以走到今天這種地步,說到底還是那些老話:“木必先腐而后虫生”。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裂縫的蛋,能不招來蒼蠅嗎?能保持身心干淨嗎?

清風涼自林谷出,廉潔源從自律來。漢唐盛世,國泰民安,一樣有貪官遺臭萬年﹔“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年代,一樣有清官流芳百世。王安石能近墨而不黑、出淤泥而不污,靠的是自己內在的品德,靠的是始終保持“非吾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警醒和自覺。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同樣的體制下,為什麼孔繁森、牛玉儒、鄭培民、楊善洲、史來賀、任長霞、吳金印等一大批焦裕祿式的好干部,都能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始終保持一塵不染,兩袖清風?關鍵在於他們道德高尚,正氣在胸,都有著 “非吾所有”切莫取的警醒和自覺,都能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當官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利,故能以正勝邪,以直勝曲,如同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坐著談,不如起來行。要保持“非吾所有”切莫取的警醒和自覺,就必須深明“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的道理,算好公私分明的利益賬、法紀賬、良心賬,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的欲望,自覺地把靜心寡欲作為一種品格來錘煉,抵制誘惑,節制私欲,潔身自好,不讓“貪欲纏身”。尤其是在私下底、無人時、細微處,更要時時處處如履薄冰,嚴格要求,不該去的地方一定不要去、不該拿的東西一定不要拿、不該交的朋友一定不要交,真正做到腦清、眼明、口潔、手淨、腳穩,成為“五官”端正、形象端庄的好黨員、好干部。

如此說來,廉潔從政的路上,黨員干部都要以王安石一生為官做人的准則為明鏡,經常看一看以啟發自覺,深入想一想以反躬自省,時時秉持“非吾所有”切莫取的警醒和自覺,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過好“親情關”“友情關”“節日關”,不斷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練就百毒不侵的金剛體,防止思想變質、信仰變異、行為變形,在慎初、慎微、慎獨、慎終中走好自己的從政路、人生路。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