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練好“慎獨”功走好從政路

林偉

2018年10月12日14: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慎獨之慎,就是小心謹慎,時時戒備﹔慎獨之獨,就是置身獨處的環境或相對保密的狀態中,可以獨自行事,這是我國古代先賢倡導的一種自我修養方法,最早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最隱蔽的東西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有道德的人在獨處時,也不會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慎獨,作為一種根植於內心的修養,一種無需提醒的自覺,之所以深得古代先賢的重視,就在於慎獨,之於他人,是坦蕩,之於自己,是心安。南宋哲學家陸九淵所說的“不自欺”、宋代學者袁採所說的“處世當無愧於心”、康熙皇帝所說的“暗室不欺”,都是對“慎獨”的最好詮釋。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其居所懸挂了一塊醒目的橫額,上書“慎獨”二字,以警醒、勉勵自己﹔晚清重臣曾國藩在遺囑中第一條說到的就是“慎獨”,這無疑印証了“慎獨”之功在他們一生中的重要地位。

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慎獨之功,在滾滾紅塵面前,在諸多誘惑面前,如同一枚盾牌,考量著一個人的定力和意志。林則徐、曾國藩正是因為在私底下、無人處、獨處時,都能謹慎而理智地約束、管控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謹慎守道”,“不欺暗室”,始終以不沉醉於權力、金錢和美色為誡,存正祛邪,才有了心境高雅,正氣充盈,百毒難侵的修為和定力,才有了“吾日三省吾身”的高度自覺,潔身自好,留下了人生穩健的足跡。

現實中,一些黨員干部信仰缺失、品行不端,甚至違法亂紀、腐化墮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立身修德上出了問題,缺乏的就是慎獨之功,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台上台下不一樣,人前人后不一樣,言行不一,心口不一,尤其是面對誘惑,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常以“下不為例”原諒自己,以“小節無礙”寬待自己,以“僅此一次”放縱自己,最終墮落在欲望的黑洞中、人心的幽暗處,在“積羽沉舟,群輕折軸”中沉落,留下了一幕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教訓慘痛、警示深刻。

事實表明,不管是“明處”還是“暗處”,慎獨都不是利益的算計、外在的壓力、制度的約束或者他人的評價,而是道德的信仰、內心的律令,是自我修養的最高境界。如果黨員干部沒有這種警惕性和戒備心,不在從政的一刻、入黨的一刻就把慎獨之功練好,在誘惑面前打敗仗、栽跟頭,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的監督監察體系正日漸完善,但尚未達到“密不透風”的強度,黨員干部除了“八小時”之外,在私人場合,更多的還是要靠慎獨之功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如果在慎獨上不用心、不給力,早晚都會出問題,摔跟頭,甚至碰個頭破血流。這是黨員干部“吾日三省吾身”的必選課目。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中國人做事最講究的就是一個“恆”字,而“恆”所體現就是始終如一,慎獨更是如此。一天慎獨容易做到,一年慎獨也不太難,難的是一生一世的慎獨。隻有把古代先賢的告誡銘記於心,把林則徐、曾國藩的“謹慎守道”,“不欺暗室”踐之於行,不貪名利、不惑女色、不慕奢華,自念緊箍咒、自建防火牆,天天自重、日日自省、時時自警、刻刻自律,修身養德,久久為功,才能在慎獨中把准人生的航向,不偏航、不迷航,在從政的路上,不留污點和遺憾,張弛有度,行穩到遠。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