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哲學社會科學應主動對技術創新和社會變遷作出回應

學苑論衡:建設時代所需的文科

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18年10月08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來,圍繞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關於建設我國高等教育“新工科”的討論持續升溫。應當看到,我國高等教育要培養時代所需的創新人才、高素質人才,不僅需要建設“新工科”,也需要建設“新文科”,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的教學和科研創新。概言之,就是哲學社會科學也要主動回應技術創新和社會變革,積極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方法,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提供哲學社會科學理論支撐。

如今,我國正在實施網絡強國建設、科技強國建設等重大戰略。這些國家戰略作為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大批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新型哲學社會科學人才。例如,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成為汽車工業發展的前沿方向。然而,目前無人駕駛技術推廣落地的一大障礙是與無人駕駛配套的相關法律、公共政策等尚不健全,如何調整無人駕駛技術在應用中產生的各類社會問題還缺乏相關規則。這也說明,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不僅需要科學技術支撐,也需要哲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支撐,需要培養一批了解新科技發展並能積極作出回應的新型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潮中出現了大量新興技術領域,如人工智能、區塊鏈、基因工程、虛擬技術等,其對社會生活的巨大影響與合理運用等問題都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創新突破口。在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挑戰面前,哲學社會科學應主動與理學、工學研究相結合,為經濟和科技發展提供有用的知識儲備和理論支撐。

從規模上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已經處於世界前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但從質量上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可以說依然大而不強。比如,高校中一些哲學社會科學教科書中還有不少與實踐脫節的學術話語。這就要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理論化和精細化,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話語權和影響力。

在新技術影響下,傳統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也面臨著挑戰。以前由於數據採集成本高,社會科學的調查研究主要基於抽樣、個體訪談等“小數據”方法。現在,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推廣,社會科學研究者需要學會對全樣本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這是運用傳統研究方法無法做到的。因此,將來哲學社會科學學者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圍內同樣需要學習掌握編程、大數據採集和處理等技術,運用機器學習或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技術對社會問題展開分析研究,成長為能夠對未來技術創新和社會變遷作出積極回應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

推進新時代文科建設,需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凝聚起高校和社會新文科建設的共識。可以在綜合性大學、綜合性文科大學以及單科優勢大學中選取一些牽頭單位,也可以按照不同學科門類展開探索,尋找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新的增長點和突破點。培育新興交叉學科,大力發展與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基因工程等新技術相關的新興文科專業。也可以嘗試先行推動智能法學、智能政治學、智能社會學、智能倫理學、智能新聞學、智能教育學等智能社會科學學科建設,並將社會和技術的最新發展、行業對人才培養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學過程。根據各高校的辦學定位和優勢特色,大膽改革、先行先試,建設一批新型高水平文科大學、一批社會急需的新興文科專業和一批體現社會和技術最新發展的新課程,培養一批適應新文科發展要求的高水平大學教師,建設一系列跨學科技術及商業應用研發平台,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走出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研究的新路。

(執筆:高奇琦)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08日 16 版)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