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2018年09月30日13: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成語典故中,有“前庭懸魚”“羊續懸魚”“挂府丞魚”之說。此典故出自《后漢書·羊續傳》,說的是漢時官吏羊續為河南南陽太守時,有府丞送魚給他,他把魚挂起來,府丞再送魚時,他就把所挂的魚拿出來教育他,從而杜絕了饋贈。懸魚拒禮傳開后,百姓無不稱贊,敬稱其為“懸魚太守”。“剩喜門前無賀客,絕勝廚內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下,閑閱床頭幾卷書。”明朝名臣於謙曾賦此詩,感佩“懸魚太守”的清廉之舉。
懸魚拒禮,不僅成為古代官員廉潔的榜樣,更是后人傳頌和效仿的樣板。事實上,羊續生活的時代,比后來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也好不到哪裡去,政治腐敗,地方官吏敲詐勒索、行賄、受賄,無所不做,老百姓吃夠了苦頭。在這樣的“大染坊”中,羊續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好,以不貪佔、不苟取、不收受非分之錢財為美德,則源自於其內在的自覺和修養,這種自覺和修養就體現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上。
一個人有了這樣的自覺、有了這樣的修養,就會身有正氣、保持銳氣、心懷靜氣,在小事小節上謹言慎行﹔就會把清廉視作為官的操守、修養和人格,守身如玉,一介不苟﹔就能正氣不息,邪氣不侵,淤泥不染,心正、身正、言正、行正,治欲戒貪,防微杜漸,恪守正道就能自然而然,無需刻意追求,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就有了內在保障。如果形不成這種自覺的修養,就難以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更不能保証時時處處都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古廉今鑒。雖然羊續的懸魚拒禮,有著濃厚的封建意識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但仍具有“見賢思齊”的現實意義。時至今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還是一個不變的事實,大千世界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誘惑,而這些誘惑並不是像商品一樣,貼上標簽明碼標價地擺地那裡,而是溫柔地依偎在小事、小節上,披著“人之常情,禮尚往來”的虛假面紗。一隻土雞、土鴨,一包土特產,一條煙、一瓶酒、一盒茶、一餐飯、一桶油,都可能打開腐敗的缺口,把人性中潛在的丑陋欲望激發出來。小節不保,大節必失,是一些黨員干部走向腐敗的普遍規律。
如同保持江河水質,首先要保持源頭清潔一樣,黨員干部要遠離誘惑、拒絕誘惑,走好自己的從政路、人生路,就要研習“懸魚太守”的內在自覺,在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在一點一滴上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別讓心靈中的魔鬼露頭,時刻警惕貪念的產生,始終在紀律和法律的“紅線”內行走,不“鬆線”、不“放線”、不“破線”、不“碰線”、不“踩線”,保持住“源頭的清潔”,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自己廉潔從政的“一鍋湯”。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懸魚太守”的內在自覺也不是一朝一夕煉成的。黨員干部要靜心潛學、久久為功,注重在小事小節上規范自己,約束自己,慎獨、慎微、慎始,嚴把“潔身自好”關。面對大千世界的誘惑和挑戰,要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不為人情關系所縛,不為歪風邪氣所擾,不為個人得失所困,不在虛假的“人之常情,禮尚往來”面前迷失自己,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中積下尺寸之功。隻有這樣,才能思想不出錯,道路不走偏,行為不失范,把“懸魚太守”的內在自覺真正學到家、用到位,鍛造金剛不壞之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