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牢記共產黨人的“特權”是吃苦

林偉

2018年09月30日13:4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戰爭年代,彭德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曾坦言:“我彭德懷參加共產黨,黨給我唯一的‘特權’,就是帶頭吃苦。”蕭克在回憶錄中也說到這種“特權”:“戰爭年代,誰是不是共產黨員,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那些作戰勇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准是黨員。”戰爭年代共產黨人的這種“特權”,無疑是時下黨員干部應有的情操和境界。

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以及走進我們的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特權”,都是特在能“吃苦”、“看得出來”上。特別是戰爭年代,黨員的身份是秘密的、不公開的,讓人看得出來的“標志”就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黨章第三條明確指出,“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也要求,共產黨員要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於奉獻。這表明時至今日,彭德懷所說的“特權”,蕭克談到的“特權”標志,還是一成不變的。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群眾克敵制勝、排除萬難的政治優勢,更是共產黨人終生擁有的“特權”。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個別黨員干部放棄了這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特權”,不願吃苦、不想吃苦、不敢吃苦,思安逸、圖享樂、求快活,以謀求豪華奢侈的生活為理想,乘高級轎車,住豪華酒樓,吃超標宴請,把“出門,有人拎包﹔下車,有人開門﹔吃飯,有人買單﹔講話,有人寫稿﹔意見,沒人敢提﹔決定,自己拍板”,變成了自己的一種“特權”,形成了養尊處優的官僚作風。

更為嚴重的是,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侵蝕,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個別黨員干部世界觀、人生觀錯位,價值觀扭曲,把一切向錢看的腐朽思想帶入工作領域,把職務帶來的工作條件看成是自己應該享有的“特權”,奉行“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搞特殊化、搞權力尋租,以權謀私,損公肥私,為自己和親朋好友謀取不正當利益,但結果是不遂人願,他們都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毀掉了自己的前程,甚至是失去了自由。在近年來的落馬貪官身上,都能找到這樣的印記,教訓慘痛、警示深刻。

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說過:“權力應當成為一種負擔。當它是負擔時就會穩如泰山,而當權力變成一種樂趣時,那麼一切也就完了。”事實上,“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隻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決不能把它變成牟取個人或少數人私利的工具”,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對黨員干部來說,不管處於任何職位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是最佳的做人之美、用權之道。隻有始終牢記並保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這種“特權”,才能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這是一個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的話題,更是黨員干部做人做事的基本准繩。

重溫,是為了更好前行。想想彭德懷所說的“特權”,看看蕭克談到的“特權”標志,既是一種自警、自省,也是一種自重、自愛,更是一種自勉、自勵。“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鏡至明而丑者無怒,水鏡之所以能窮物而無怨者,以其無私也。”要始終牢記並保持共產黨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這種“特權”,就必須要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以人民利益為重,把權為民所用放在首位,不能貪圖安逸,不能追求享受,不能事事為自己著想,以自己為中心,更不能以聚斂個人財富為目標,追求錦衣玉食的生活。否則,一旦推開“享樂”之門,打開“任性”之窗,就會出現權力脫缰,人生脫軌,后果不言自明。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