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馮顏利

2018年09月17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把握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著力增強主體性。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化與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交流互鑒,著力解答時代之問和世界之問,凝練出具有標識性的概念與理論,不斷增強原創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與我國日益提升的國際地位相比,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相比,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傳播中國話語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要求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強起來明確了任務、指明了路徑。

著力增強主體性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使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刻把握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著力增強主體性。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增強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性。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前提和基礎,凸顯了馬克思主義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地位。在整個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夠達到馬克思主義那樣的高度。離開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就會迷失方向,就無法深刻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更無法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律,也就會失去不斷塑造和引領時代精神的真理力量。充分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真理性,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主體性最重要的體現。

以不忘本來為根本和堅實基礎。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無視根本的凌空蹈虛是學術研究之大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勢必不能長久。在5000多年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獨樹一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為我們黨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為社會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例如,天下大同的世界觀,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人生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價值觀,知行合一的實踐觀等,都凝結著中華民族對世界、生命和社會治理的認知與感受,支撐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恢宏氣象和深遠影響,奠定了中華民族最為深沉、最為持久的文化自信。增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性,就要把研究目標定位於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讓中國智慧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不斷釋放強大正能量。

以吸收外來為參考和重要資源。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既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又要批判地繼承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切優秀成果,與世界各國創造的哲學社會科學交流互鑒、共同發展。對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我們要密切關注和深入研究,有分析、有鑒別,既不一概排斥也不全盤照搬,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真正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和全球視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同時,以文化多元性和文明多樣性超越文化單一論和文明優越論,進而以交流超越隔閡、以互鑒超越沖突,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斷走向世界的主體性自覺、自信和自強。

以面向未來為願景和理論前瞻。思想理論是行動的“火車頭”,其價值不僅在於解釋過往,更在於面向未來、把握未來。面向未來,即在不忘民族“本來”優秀傳統文化、充分吸收世界各民族“外來”文化有益成分的基礎上,構建具有前瞻性、引領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中華民族未來發展提供思想理論支撐。構建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忘本來是根本,吸收外來是必要條件。丟掉“本來”,排斥“外來”,便沒有“未來”可言。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僅概括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貫通古今的基本精神,而且體現了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包容性、主體性和創造性特征。

不斷增強原創性

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原創性,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也不是邏輯推演出來的,而是在不忘本來基礎上繼往開來、升華創新出來的,是在吸收外來基礎上博採眾長、提升創新出來的,是在面向未來基礎上審時度勢、解答時代問題過程中凝練創新出來的。就是說,它是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三者融合過程中綜合創新出來的。

不忘本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體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原創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文化軟實力,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需要積極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應當認識到,不忘本來絕不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而是返本開新,讓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不斷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同時,要圍繞中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不斷作貢獻的中國”。

吸收外來,不斷深化與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交流互鑒,展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原創性。國外哲學社會科學資源,可以成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有益滋養。要堅持洋為中用,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陳寅恪說過:“真能於思想上自成系統,有所創獲者,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基礎上,吸收、融合其他民族哲學社會科學有益成果,有助於生發出新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對國外的思想理論、概念理念、話語言說、方法邏輯,要有分析、有鑒別,真正適用的就拿來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一定要有批判與創新精神,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最可貴的精神品質之一。

面向未來,著力解答時代之問、瞻望未來之路,彰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原創性。新時代是新思想之母,新實踐是新理論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人類生活豐富多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改變著當今世界。向內看,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應深入研究為什麼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向外看,面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和挑戰,應深入研究為什麼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何謂人類命運共同體、怎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問題﹔向前看,面對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情形,應深入研究怎樣講好中國故事和如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問題﹔向后看,面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國與國關系中的困惑,應善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研究如何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重大問題。深入分析、解答、闡述這些重大問題,才能彰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原創性。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准確把握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精神實質,凝練出具有標識性的概念與理論,不斷呈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原創性。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迎來強起來的發展歷程充分証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我們事業成功的關鍵所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僅是政治上的要求,也是學術理論發展的要求和方法論的要求。無論不忘本來、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吸收外來、借鑒各國哲學社會科學有益成果,還是面向未來、創建具有前瞻性的思想理論,都隻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確保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始終堅持正確方向、符合科學規律,才能真正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7日 16 版)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