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觀察: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進程與未來趨向

金元浦

2018年09月16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精神食糧,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作出了重要貢獻。深入把握40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對於在新時代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經歷了預熱期、初創期、體制改革攻堅期等不同階段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文化產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征。

1978—1999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預熱期。這一階段,我國政界、學界和企業界對文化產業展開了熱烈討論,討論的焦點是文化可不可以產業化、文化能不能夠產業化、文化與經濟的關系、文化是否構成生產力等問題。在討論中,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生產力學說進行研究,並對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文化產業、創意產業以及藝術產業的理念和實踐進行研究,對我國的文化產業實踐案例進行總結,逐步形成了發展文化產業的共識。

2000—2005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初創期。在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大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為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概念提了出來,強調:“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這是我國在文化建設方面的重大理論突破,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逐步發展起來。這一階段,電影、出版等領域開始了走向市場化的探索,一大批文化類企業開始涌現出來。

2006—2011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改革攻堅期。2006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此后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進入攻堅期,取得重大成就。這一階段,我國基本完成了出版、影視制作、發行、廣電傳輸、一般國有文藝院團、首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等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政企、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離逐步推進。這一階段,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所謂“合格”就是企業有自生能力,它要求文化企業不僅具備造血功能,而且能夠達到社會投資的一般盈利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在這一階段,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呈現許多新特征。

出現文化創新創意創業的新高潮。從2011年開始,全球掀起了創客文化浪潮。黨的十八大以后,創客在我國迅速發展,我國的創客將技術創新探索擴展到文化創意和更大范圍的創業活動中,大力發揮草根創業者的無窮智慧,有力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創客的重大意義在於扭轉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長期跟跑、追隨和復制的局面,開始進入追求原創的新階段。文化創意產業能夠促成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特別是線上與線下的重組與合作,尋找新的增長點,推動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

文化與數字技術高度融合。近年來,科技在文化發展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與文化開始深度融合,其一體化趨勢代表著世界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發展的大趨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數字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主導著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走向,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大大拓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數字技術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數字技術創新促使文化生產要素不斷實現優化組合,使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廣闊。

形成文化產業企業群。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依托文化企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企業快速發展,形成了以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為主體的文化產業企業群。這些文化企業通過上市和並購實現規模迅速擴張,形成一條利用移動互聯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效路徑,加快了跨界融合的速度和規模,大大提高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總量和質量,使文化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在轉型升級中推動文化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期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一路高歌猛進,但當前也面臨如何進一步轉型升級的問題。習近平同志不久前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要堅定不移將文化體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國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上半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發展勢頭良好。但也要看到,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從整體上說還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比如,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還不夠健全,特別是旅游企業在全鏈條生產、運行、管理、營銷、服務等方面與高科技和高端制造業企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又如,在文化供給方面,創新創意仍然不夠,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不夠充分,文化產業發展依賴資源的現象還比較普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對於我國文化產業來說,新時代意味著我國文化產業將從粗放的鋪攤子式的發展模式向高質量、高層次、精細化發展模式轉變。這就要求文化產業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好未來發展藍圖﹔突出創新、創意、創造性發明和原創知識產權掌控,堅持內容為王﹔推動互聯網、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與文化、審美、藝術的高度融合,大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新業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跨界運行,創造出一批適應市場化運行的新形式﹔注重以文化產業新業態、新形式催生文化消費新模式。新時代確立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坐標,高質量確立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目標。文化產業應廣泛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全面整合、綜合發展,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6日 05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