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南多·雷耶斯·馬塔
2018年09月13日15: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費爾南多·雷耶斯·馬塔 |
在過去45年裡,我先后以總統顧問、大使和學者等身份訪問或常駐中國。過去10年,我每年都會來中國兩三次。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對她充滿眷戀,更敬佩有加。
智利與中國是世界上最遙遠也是最親近的國家。說遙遠,是因為兩國有些地區處在地球的對趾點上,也就是在地球直徑的兩端,相距2萬公裡﹔說親近,是因為兩國的英文拼寫前3個字母相同,因而在許多國名列表中始終能緊緊地靠在一起。事實上,兩國人民還擁有兄弟般的友情,真可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0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本國和世界。在中國工作期間,我有幸與多位中國領導人近距離接觸。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領導人都富有戰略眼光,善於進行長遠規劃。深圳、浦東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就是這種戰略謀劃的最佳體現。就對世界的貢獻而言,199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不足5000億美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約12萬億美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34%左右。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如此巨大的經濟增長,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也越來越主動地承擔起一個大國對世界的責任。
包括智利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愈加認識到,中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鮮明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拉美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是智利最大的銅出口國,也是水果、葡萄酒、鲑魚的重要出口市場。智利不僅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南美國家,而且也是第一個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同中方簽署雙邊協議、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第一個同中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拉美國家。
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輝煌成就讓我印象深刻。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探索讓人民富起來的過程。上世紀70年代,我第一次訪問中國。當時中國城市的天際線很低,大部分建筑都隻有幾層樓高,全國唯一一棟高過百米的大樓是廣州的白雲賓館。人們衣著朴實,舉國上下都是統一的藍灰布衣服。一輛自行車都算是“豪車”。非常有意思的是,這輛“豪車”還是當時結婚“三大件”之一,另外兩件為手表和縫紉機。此后20年間,“三大件”又出現了兩次轉型。上世紀80年代,家庭生活開始向電氣化轉變,“三大件”變身為冰箱、彩電、洗衣機﹔到了上世紀90年代,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家庭生活更加現代化,“三大件”升級為空調、音響、錄像機。
“三大件”的逐步升級也是中國有條不紊地推進脫貧攻堅的體現。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已有7億多人口脫貧,相當於南美人口總數的兩倍。在最近5年內,中國突出強調“精准扶貧”,平均每年減少貧困人口超過1300萬。2018年,中國計劃再減少1000萬以上貧困人口,最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脫貧工作取得的成就不僅極大地緩解了自身的貧困問題,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
此外,中國的學術進步也令人敬佩。理論對改革實踐起到指導作用。作為從事中國問題研究的學者,中國同行的敬業精神和學術水平令人刮目相看。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成就的一個重要體現。
在與中國同行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能夠熟練使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中國學者越來越多。在拉美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和老師中,使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中國學者擅長使用對方語言進行學術交流,語言天賦只是一個方面,更多地體現了中國的開放包容心態和進取精神。
(作者為智利前駐華大使、智利安德烈斯大學中國問題拉美研究中心主任,記者陳效衛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9日 23 版)
相關專題 |
· 理上網來·改革開放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