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智慧城市建設與信息安全

鄭建華

2018年09月11日13:3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他高度概括了信息化與現代化、信息安全與國家安全的關系。信息化是一把雙刃劍,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安全問題,因此應當把信息安全提高到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賴性是信息安全的五個基本屬性。信息安全要實現的目標是,對信息的使用和處理均經過所有權人的授權、嚴格按所有權人要求、真實地順暢地合理地進行。要經過所有權人授權,主要是指身份識別問題,身份是有所有權的,要經過授權對信息進行使用﹔在使用中是可讀、可寫還是可改,就需要按照授權人的授權要求進行﹔真實指信息的使用要真實,不是經過篡改或者偽造的,要保証其真實性﹔順暢是指在信息使用過程中,能夠保証信息系統能夠正常使用﹔合理性就是要理性使用,主要是對信息的管控,如要對有害信息進行有效治理。

信息安全如果沒有做好,首先影響到信息本身的安全。比如勒索病毒把文檔鎖定了,要求你付贖金,有些文檔可能是無價的,為了恢復信息,就要交錢,它是直接對我們信息本身的攻擊。還有對設備的攻擊,比如震網病毒,直接破壞的是關鍵設備。

隨著智慧社會和智慧城市的發展,我們更多利用信息設備直接作用到人,比如穿戴式設備等各種智能化的設備如果遭受攻擊的話,直接導致人身的傷害。現在的自動駕駛,如果車輛控制系統被破壞、被控制,那可能就會導致很嚴重的后果。智慧社會、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以信息化為支撐的,最后它通過反作用服務到人,是這樣一個回路。這裡面有一系列的安全問題,比如信息的採集,要做到有效的控制,不被濫用,而且保証採集信息是真實的、准確的。比如前些年發生的基於攝像頭這樣的智能終端對DNS系統的攻擊,實際上是破壞了對信息採集設備有效的控制造成的。

另外,信息的採集、傳輸、存儲、管理以及信息的處理和使用等環節中,都會涉及到安全問題。信息採集主要是指控制問題,如是不是按照真實情況進行採集?採集數據過程中是否嚴格遵守規定?信息傳輸中要有效地進行保護,做好保密工作,要保証它的真實性不被篡改,保証傳輸過程的可靠性,能夠抗干擾。信息存儲和管理,強調的是真實性和保密性,不會被篡改,不會被濫用。以后,很多的信息都會放在雲上面,那麼要如何保証個人信息的安全呢?要知道雲的管理者是不可信的,每個用戶的信息對他也要進行保密,因此說雲的安全或大數據的安全,只是指存儲和管理方面的安全。那麼在信息處理和使用中,就會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怎樣進行身份識別和權限的有效管理?最后,處理的結果要進行簽名,保証它的真實性,同時可以對信息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追溯。

總之,信息安全不僅僅是在於信息本身的安全,信息的作用也不僅僅只是針對設備而言,它甚至延展到了人的身上,因此提高信息的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

智慧城市的安全需求和安全建設

智慧城市抽象來看,分為幾個層次,一是感知層,感知層是由各類傳感器構成的,它負責完成信息的採集。二是傳輸層,比如通過物聯網最后到骨干網絡,它是完成數據的匯聚和傳輸。三是數據層,智慧城市很重要的就是數據驅動,通過大數據的分析進行決策和管理,數據層主要的任務就是做智能的分析和協同。四是應用層,就是提供有效的服務和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對網絡安全要解決身份的識別和認証,這裡面包括人的識別認証和設備的識別認証這樣一些關鍵的環節。在數據保護方面,怎樣解決它的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既要做到可控,做到真實,還要做到數據可追溯。尤其是智慧城市離不開雲計算,這樣的計算環境靠大數據支撐做服務和協同,這裡面雲安全、大數據的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做到服務和控制的安全,比如智慧交通,各種傳感器採集的道路信息、車輛信息,還有各種信號的控制和管控,直接影響到每一個人的安全。

關於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設,一方面,政府應主導,通過分析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安全需求,進行頂層設計,提出安全要求,來加強智慧城市建設的制度建設,通過建立安全准入制度和檢測評估方法的機制,實現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同時,搭建一個安全架構體系。另一方面,由企業來主導,分別從感知層、傳輸層、分析協同層以及服務控制等方面建立安全標准,來解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網絡安全問題,使得我們能夠健康地發展,不是說先出了問題,再回過頭來去打補丁,這樣比較被動。

智慧城市建設中需要解決的密碼技術

下面介紹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在密碼領域需要關注的幾個重要問題。密碼是以密鑰為參數,以明文為輸入,以密文為輸出的復雜的可逆變換,密鑰作為一種參數,它是靈活可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密碼技術得到快速發展,現在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密碼的應用。在技術理論、應用需求、編碼與破譯的對抗三方面推動下,一代一代地發展過來,它主要經歷了機械和機電密碼、電子密碼和微電子密碼幾個發展階段。

它經過幾個裡程碑式的發展,一次一密的保密思想,在現代密碼學是一個基礎性的安全理念,也是現代密碼設計的基本准則。高性能計算用於密碼的設計和對抗,對密碼學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貢獻。我們知道現代密碼學的設計是基於數學難題,是以設計不可能為理論基礎構建的這樣一個體系。

現代密碼的分類可以分為序列密碼與分組密碼,還有一種分類是公鑰密碼與對稱密鑰,這是基於數學的密碼技術,還有一些是基於生物學的密碼技術,比如指紋、聲紋,還有一些是基於物理學的密碼技術,比如量子保密通信。它們各自都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攻關一些關鍵核心問題。一個密碼是算法和密鑰的有機合成,一個密碼系統是由多個密碼和一個安全協議組合在一起來使用的,來保障我們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它是一個數學、信息科學和電子工程技術等的交叉學科。

面向智慧社會有幾個需要重點考慮的密碼技術。一是面向移動互聯的密碼技術。隨著手機的信息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它已經成為很重要的智能終端,大家用它來讀新聞、收郵件,還有各種網上金融服務,這裡面的安全問題是比較大的,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新的挑戰。隨著智慧社會的發展,大家可能更離不開手機終端,比如通過它來設置家庭空調,把它作為智能駕駛人機交互的智能終端來使用,這裡面的安全問題比PC機的安全問題更多。

二是生物特征識別與經典密碼的結合。因為大家用的比較多,也是作為智能化很重要的方面,比如大家購物刷臉,或者通過指紋來支付。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每個人都不一樣,而且它是終身不變的,可作為身份識別的一個參數,但是正因為終身不變,如果被竊取的話,危害很大。現在不能遠程地使用生物特征,也不能遠程地通過網上傳指紋信息來認証,所以現在的生物密碼,實際鏈條上是缺失的,沒有建立一個完整的安全鏈條,必須要和經典密碼有效地結合,這樣才能解決認証還有后面的數據保護等一系列問題。如果這個沒有解決的話,現在的應用隻能說是提高了攻擊的門檻,使攻擊的難度增大,但是不能有效地抵抗各類攻擊。

量子保密通信這些年有很大的進步,但是也存在很多的問題。首先,它的原理安全性專家是認可的,但是否真正做到了理想的物理現象,這個需要在長時間的對抗過程當中才能不斷完善,現在我們沒有成熟到這個程度。第二個問題,因為受傳輸距離上的限制,各種網絡應用解決組網的問題,現在還是靠經典密碼。它的物理層是用量子兩個節點之間共享一個密鑰,網絡層是靠經典密碼來解決的,實際上它的安全性還是取決於經典密碼的安全性。第三個問題,抗截獲。因為密碼需要解決有監聽條件下的安全問題,它的安全模型,可能有多家在截獲,怎樣來保証安全。我認為這裡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完善,現在還沒到大規模的應用階段,時機還不成熟。

量子計算現在發展也很快,它可能對經典密碼有嚴峻的挑戰,現在研究經典密碼的專家,正在這方面做出努力,叫抗量子計算的密碼,這個現在進展也很快。量子計算為什麼能夠加速,它能夠做什麼樣的事情,我們經典密碼設計怎樣避開它的長處,使得對它來說,即便是量子計算有了,仍然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這個就叫抗量子計算的經典密碼。這兩個方面,一是對現代的量子保密通信要理智地來看,二是要考慮能夠抗量子計算的密碼技術的研究。

最后一個問題,大數據安全。智慧社會,包括現在的人工智能,是以數據驅動,但解決不了數據安全問題。比如說怎樣能夠對數據進行有效的審計,數據放在雲環境中,有海量的、多用戶的數據在上面存儲,雲環境的管理者是不可信的。我們認為在這個環境上,這個數據隻能我來用,你怎樣保証數據的真實和數據沒有被篡改,這就是數據的審計問題。另外數據怎樣能夠有效地檢索,我不僅在授權的情況下檢索我自己的數據,我還能夠檢索別人的數據。再有就是數據怎麼安全地進行計算外包,我不能暴露數據本身,但是我可以進行加工,比如醫療大數據,如果各個醫院能把數據匯集在一起,那麼涉及到很多病人的隱私,我們是不是能做到既安全使用,又不暴露個人的隱私。這些問題如果解決好,大數據才能夠健康地發展,才能夠有效地支撐我們智慧城市的建設。

智慧城市建設對網絡安全、密碼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度重視安全問題,要面向實際應用,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特別是密碼理論和技術創新。

(來源:《網信軍民融合》2018年7月刊)

(責編:張恬恬、謝磊)
相關專題
· 《網信軍民融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