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以史為鑒說“初心”

牧  童

2018年09月06日10:0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學習、研究、借鑒歷史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

在中國歷史上,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經歷相似,文治武功相仿,千秋功業相當,但他們的歷史評價卻天壤有別,非常值得深思。

生平經歷相似:兩人都出身於前朝關隴貴族集團,隋煬帝楊廣的母親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還是親姊妹,都有鮮卑血統。家中排行都是老二,起初都非太子,都是通過宮廷政變登上皇帝寶座,均為當朝第二位皇帝。

文治武功相仿:兩人從小都受過良好教育,能詩善文,在中國文壇上都有一席之地。年輕時兩人都曾金戈鐵馬統領大軍南征北戰,為父親打江山登帝位立下大功。

千秋功業相當:隋煬帝楊廣理想廣大,志向高遠,登基數年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打通中國之東西,使皇帝在政治上居天下之中,令八方諸侯。下令開鑿京杭大運河,貫通中國之南北,對隋唐經濟文化交流和維護全國統一都貢獻甚大,后人曾將此舉與大禹治水相媲美。在民族問題上,他攻滅吐谷渾,征討契丹,大宴突厥,被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對內以文治天下,使百姓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他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設立安西四鎮,使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然而,他們的最終結局卻大相徑庭:楊廣國破身亡,不得善終,死后被冠以中國古代帝王謚號最為恥辱的惡謚“煬帝”。李世民生前開創貞觀之治令萬世景仰,壽終正寢后獲得美謚“文皇帝”,歷代君王和文人墨客對他都頌揚備至,近代人譽他為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就連歷史眼光一貫十分挑剔的台灣著名作家柏楊,都稱贊“李世民大帝是中國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

經歷如此相似的兩個帝王,一個被稱作暴君遺臭萬年,一個被譽為明君流芳百世,原因固然很多,但至關重要的一條,就是兩人對待百姓的態度截然相反。

在隋煬帝看來,天下黎民百姓不過只是一群會干活的“工蟻”而已。他不恤民情、不惜民力、不解民憂,數年內征發役使兵役徭役數以千萬計,致使兵連禍接,流民遍地,民不聊生,起義蜂起。他聽說很多百姓加入義軍隊伍,不僅不反思己過,反而產生了“天下不太平,就是人太多了,要想天下太平,就要多殺人”的反動思想。他視百姓如螻蟻,人民最終也毫不留情地將他拋棄。

唐太宗李世民則恰恰相反。雖然不能說他登基稱帝之前就有一顆“為民”初心,但中國傳統“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在他頭腦裡有很深根基。君臣討論國家問題時,他多次引用古聖先賢的至理名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以農為本,輕徭薄賦,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即使對外征伐,也充分考慮百姓承受能力,尊重民情民意。作為一個有為的封建帝王,單憑這一點也足以青史留名了。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她完全不同於歷代帝王更迭,也有別於其他任何政黨。她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擔當起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人民立場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那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思想,既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又植根於中國數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澱。中國歷史發展的無數事實反復証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誰把人民放在心上,誰就受到人民愛戴。正如著名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寫道:“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第9期)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