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大家手筆:讀懂人民美好生活的意蘊

江  暢

2018年08月20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美好生活,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日益得到廣泛認同的新概念、新理念。倫理學研究講人類的生活理想是好生活,而對好生活的理解主要有三種基本觀點:品德高尚的生活,物質富足的生活,品德高尚又物質富足的生活。人民美好生活,可以理解為品德高尚又物質富足的好生活。它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好生活的內涵,更加重視生活的完善、和諧,更加重視真、善、美的統一。它不僅賦予好生活以完美的意蘊,而且致力於追求全體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應當說,人民美好生活既是人類好生活的中國形態,也是具有鮮明中華文化特色的好生活,是對倫理學研究意義上好生活的豐富與發展。

人民美好生活具有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尚書》中有“五福”的記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這是先人所理解的美好生活的五個方面,強調作為整體生活的美好。《禮記》中稱福為“備”,意思是生活完善。按照孔子的看法,中國遠古的堯、舜、禹時代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時代。后來,孟子將這種大同概括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共享普惠社會。而《周易》講天、地、人“三才”生生不已的變化,強調宇宙萬物及其變化的普遍和諧,於是就有了和實生物、和而不同等和諧觀念。個人完善、天下大同、宇宙和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美好生活奠定的三維基礎。完善、大同、和諧既具有道德意義上善的含義,又具有審美意義上美的含義,是善與美的統一。這種善與美並非只是個人的追求,而是人類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感受,因而是真實的。中國古人所憧憬的美好生活,就是這種真、善、美有機統一的生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不僅在概念上獲得了充分完整的意義,而且成為我們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將通過全體人民的不懈努力、共同奮斗從理想變成現實。今天,美好生活的主體是作為國家和社會主體和主人的全體人民。人民美好生活不是單純個人意義上的美好生活,而是以人民為主體、以人民為中心的全體人民共商、共創、共管、共享的美好生活。人民美好生活就個人生活完善而言,已經不限於傳統的“五福”,而強調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它是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人的潛能充分開發和才能充分發揮,是人的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還包含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要求,即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尤為重要的是,在當今中國,人民美好生活已經不是一種歷久而未能實現的理想,而是正在加速實現的奮斗目標。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時代的全新理念,但它內蘊著傳統美好生活理想的文化基因和優秀內容,是傳統美好生活理想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人民美好生活的概念和理念,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全新的幸福觀。它是人的生存、發展、享受需要得到盡可能滿足的生活,是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生態全面改善相一致、相協調,是以好生活為中心的好身體、好品德、好人格、好作為、好社會、好世界、好生態的完美統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反映了人的根本的、總體的需要,代表著人追求真、善、美的深層願望﹔而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則充分體現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取向和總體要求。因此,全體人民把人民美好生活作為共同奮斗目標並為之不懈奮斗,不僅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而且對於人類具有普遍意義,是中國為世界謀大同而貢獻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

(作者為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分中心研究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0日 16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