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薛惠鋒:激發數字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2018年08月16日09:5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當前,我國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加速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積極培育數字經濟新增長,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首要課題。與此同時,類似中興“休克式”的窘境依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我國尚處於網絡化受制於人、數字化“缺芯少魂”,智能化剛剛起步的階段,自主創新既是維護網絡時代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必然選擇,也是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網信事業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敏銳把握信息時代脈搏,高瞻遠矚、順應大勢,形成了一整套推進我國網信事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並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恆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要抓產業體系建設,在技術、產業、政策上共同發力。要遵循技術發展規律,做好體系化技術布局,優中選優、重點突破。這對自主創新突破核心技術,積極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極為重要。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激發我國數字經濟乃至整體發展的強勁動力。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在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我們必須善於抓住信息革命的難得歷史機遇,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融入並引領全球信息革命發展浪潮。一方面,推動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創新,對舊有經濟模式顛覆重塑,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加快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另一方面,必須加快新一代網信核心技術突破,依靠網信技術自主創新,不斷催生數字經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交融互動使現代經濟活動更加靈活、敏捷、智慧,並逐步改變著人們的消費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模式,數字經濟將不斷引領我國創新發展,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我們有理由相信,隻要堅持自主可控的道路不動搖,激發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持續力量,網絡空間就能夠成為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福祉。

(來源:《網信軍民融合》2018年6月刊)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網信軍民融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