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4日14: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扎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結構性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主要表現在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因此,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自2015年底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我們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宏觀經濟成功企穩,經濟結構大為改善,新動能成長迅猛,傳統增長模式的制度基礎和利益格局有效改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在以下幾方面繼續努力:
精准定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點。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發展實體經濟為著力點,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工作力量向實體經濟加強,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大力培育新動能,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打好三大攻堅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聚焦三大攻堅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結構性去杠杆為基本思路,努力實現宏觀杠杆率穩定和逐步下降,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以完成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為重點,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要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等法規標准,推進去產能,配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充分調動地方和基層推動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目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有的緣於一些地方頂層設計難以落地,改革流於空轉﹔有的緣於一些領域行政化色彩較重,“一刀切”容易帶來后遺症。解決這些問題,一個重要途徑是建立健全改革創新激勵機制,讓各地區、各部門和經濟主體大膽探索,打通改革“最后一公裡”。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30日 07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