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群眾的批評是個寶

林偉

2018年08月02日16: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據《古文輯要》記載,李世民在位時,有一名忠直敢諫、有棱有角的諍臣叫裴矩。此人在隋王朝時曾一味地唱贊歌,逢迎討好皇上。到了唐朝,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敢於犯顏直諫。許多人不理解,就去問他,他說不是我變了,而是皇上變了。我好像是水,盆圓則圓,盂方則方。這雖然是封建社會君臣之間的事情,卻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領導干部能夠“聞過則喜”,虛心聽取群眾的批評意見,在群眾中的威信就會越來越高、形象就會越來越好。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重視聽取群眾的批評意見,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是我們黨對待群眾批評的一貫態度。俗話說得好,“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很多時候,有的問題自己意識不到,群眾及時咬耳扯袖、敲敲警鐘,就會頓然醒悟,防止小錯鑄大錯、栽跟頭。然而,現實生活中,有的領導干部卻缺乏這種警醒,不願意接受群眾的批評意見。有的提起批評心裡就煩,明裡暗裡加以抵制﹔有的缺乏接受批評意見的自覺意識,千方百計逃避批評,甚至打壓批評。

其實,群眾對領導干部的批評,大多是善意的,即使有的批評錯了,也並非成心跟你過不去,而是出於對領導干部的真誠關心,對黨的形象和利益的維護。有的領導干部之所以不願接受群眾的批評,無非是自私心理在作怪,擔心自己的形象和威信受到傷害。抱有這種心態的領導干部,常常會把自己置於群眾的對立面,避開群眾做決策,躲開群眾干工作,造成了許多本不應該出現的失誤,乃至毀滅性的錯誤。他們完全忘卻了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群眾的批評是個寶,善於聽取群眾的批評意見,是改進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是聯系群眾最密切的紐帶。試想一下,如果連接受群眾批評意見的胸襟都沒有,連正視不足、改正錯誤的勇氣都沒有,又怎能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呢?

有哲人說過,“能夠聽到別人給自己講實話,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彎路,少犯錯誤或不犯大的錯誤,這實在是福氣和造化。”對於領導干部而言,敢於接受批評,才是真正的胸襟﹔善待批評意見,才是真正的自信﹔帶頭從諫如流,才是真正的智慧。實踐証明,隻要領導干部把接受群眾批評作為一種修養、一種能力、一種氣度、一種胸襟,當做糧食、空氣和水一樣的必須品,敞開大門,鼓勵“進諫”“求諫”,讓群眾“會診”,讓群眾“號脈”,虛心接受群眾的批評意見,就能給自己的工作增添一雙雙“慧眼”,就能學會用群眾的眼光衡量工作得失,在群眾的批評和責難中找准工作方向,在與群眾坦誠相見、心心相通中,把“錦上添花”的好事做好,把“雪中送炭”的實事做實,從而在工作中形成超強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

所以,身為領導干部,要掂量出聽取群眾批評的重量,把群眾的批評當做寶,不僅要有“聞過則喜”的胸懷,還要有“聞過必改”的勇氣,更要有“立行立改”的誠意和果斷,真改、實改、徹底改。隻要聞過則喜、聞過必改、立行立改,在群眾的批評中找准短板、補齊短板,使群眾的心聲得到“回聲”,把群眾的期盼變成現實和事實,就能讓群眾看到誠意、看到變化、贏得認可,就會讓群眾的批評聲越來越少,點贊聲越來越多。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