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空間戰略研究所研究員 申榮
2018年07月05日10:1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並將“航天強國、網絡強國”共同作為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內容。“星融網”是航天強國與網絡強國建設的自然交疊,是天網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從不同視角審視“星融網”,將產生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從國家安全視角看,“星融網”對實現網絡自主可控、支撐網絡強國更具獨特價值,更需認真對待。
一、“星融網”的基本內涵及產生背景
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把“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 作為面向2030年的15個重大科技項目之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二研究院,在該項目的應用層面提出了“星融網”的框架思路。至此,“星融網”正式出現,並進入國家安全與發展全局視野。
(一)對“星融網”內涵的理解
“星融網”是以天基網絡為主體,融入空基、地基網絡而組成的高度異構、動態復雜巨系統。其中,天基網絡包含天基主干網和天基接入網兩部分,天基主干網由高軌衛星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建立高容量星間鏈路、星地鏈路,實現星間、星地互聯,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數據傳輸和信息交互﹔天基接入網以高軌、中軌或低軌衛星星座網絡為基礎構建,完成數據端到端快速傳輸,滿足各層次網絡用戶的接入需求。空基網絡主要以高空平台、臨近空間浮空器、航空器等為載體,共同組建高速、靈活全天候的空域傳輸網絡,是天基和地基網絡的重要補充。地基網絡主要以地面傳統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為核心,面向用戶提供網絡接入服務,同時配套衛星地面數據中心收發設備,綜合處理衛星傳回的海量數據。
理解“星融網”的內涵,應著重把握兩點:一是“星融網”不是另起爐灶,而是現有互聯網的延伸拓展,側重於衛星互聯網,體現了全球一張網的發展趨勢。“星融網”充分利用衛星通信覆蓋范圍廣、通信容量大、機動靈活等優勢,快速添補互聯網“盲區”。形象地說,“星融網”就是把天空的Wifi接入了地面的Wifi,依地建天,天地一體,極大地拓展全球網絡空間。二是“星融網”包括了“網控星”、“星撐網”兩個方面。“網控星”,是依托衛星測控網維護星座在軌運行和星載網絡設備工作,保持系統穩定﹔“星撐網”,是依靠衛星把互聯網延伸到更廣闊的地域和空間,不斷彌補互聯網“盲區”。三是“星融網”成為天網融合的重要切入點,成為航天強國和網絡強國的關鍵戰略交匯點。衛星和互聯網,最初在各自領域相對獨立發展,后來逐步脫出原有領域向對方領域滲透、交織,就出現了“星融網”,這是航天事業和網信事業發展的必然產物。
(二)“星融網”的時代背景
隨著天基信息系統技術、新一代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互聯網快速蔓延滲透,特別是向著高山、海洋、海島等復雜地形和飛機、艦船等海空機動平台以及邊遠地區拓展,“星融網”便應運而生。“星融網”的具體時代背景主要包括:一是我國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的發展越來越與世界的發展融為一體,我國經濟、軍事觸角延伸到哪裡,哪裡就需要我們提供安全可靠的網絡,加之“一帶一路”沿線很多的海洋、海島、高山、荒漠等復雜地形不利於快速修建地面網絡基礎設施,因而“星融網”就成為重要戰略選項。二是我國加快網絡覆蓋,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前,移動基站中國國土覆蓋率60%,其中尚有很多地方是沒有移動網絡的﹔航空、高鐵以及海洋上,還缺乏缺乏構建網絡的基本條件。根據黨中央戰略部署,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貧困山區、邊遠地區建設必須跟上,考慮經濟效益和建設速度的因素,自然要選擇“星融網”。三是我國加快建設航天強國和網絡強國。我國推進航天強國、網絡強國建設,能夠為“星融網”提供了技術、資源方面的有力支撐。四是我國大力普及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網絡安全自主可控基礎扎實。2017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計劃用5到10年時間,形成下一代互聯網自主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IPv6商業應用網絡,成為全球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重要主導力量。新一代互聯網計劃在美國、日本、印度、俄羅斯、德國、法國等全球16個國家部署25台IPv6根服務器架設,其中在中國部署4台,打破我國沒有根服務器的困境,為我國互聯網自主可控奠定基礎。五是全球衛星互聯網加快建設。世界各國加快衛星互聯網布局和發展,其中美國佔據著主導和主體地位。美國提出促進地面移動通信系統與衛星通信系統的無縫融合,推動新一代空天地一體化通信網絡建設和軍民共用通信系統構建,OneWeb、SpaceX、O3b等商業衛星公司,谷歌、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積極推動衛星互聯網建設。據了解,2017年6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正式批准授權OneWeb在美國提供衛星互聯網服務,OneWeb計劃發射720顆低球衛星實現互聯網接入。SpaceX通過美國政府和挪威政府向國際電聯申請網絡操作許可,計劃部署4425顆和7500顆低軌衛星。面臨這樣的形勢,必須加快發展“星融網”。
二、“星融網”成為網絡強國自主可控的重要戰略選項
“星融網”看似一個科技產業構想和項目,實則與網絡強國自主可控密切關聯,對有效捍衛網絡主權,有效保障網絡空間生產力、文化力和國防力,有效保障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均具有重大戰略價值。
(一)“星融網”是掌握網絡主權的重要支撐
網絡主權,是信息時代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的自然延伸,是國家對其所管轄網絡的獨立處理內外涉網事務的權利,為“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包括對內的最高權、對外的獨立權和防止侵略的自衛權。由於網絡跨界聯通、遠程控制的特性,美憑借其互聯網的先行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對我掌握網絡主權的能力產生嚴重影響。目前,互聯網13台根服務器中,唯一一台主根服務器在美國,12台輔根服務器有9台在美國,美國掌握互聯網域名解析的主導權,形象地說,美國掌握著全球互聯網的“總按鈕”,可以輕易讓一個國家在互聯網上“消失”,而且也已經這樣做了。美IT產業的“八大金剛”,對我信息基礎設施的滲透控制,仍然十分嚴重。斯諾登事件的曝光,更昭示了美國粗暴踐踏別國網絡主權的霸權行徑。主權問題,歸根結底還是靠實力才能解決。最初12海裡領海主權的確認,就是依據當時的火炮射程來確定的。自主可控、穩定運行的“星融網”,本身就是我國網絡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我國境之外中資企業、有關機構等的各種網絡設施實際納入國家網絡主權范疇的重要途徑,成為保障國家網絡主權的重要實力盾牌。它與下一代互聯網中國根服務器部署、信息基礎設施關鍵元器件國產化、網絡空間國防力量建設等,共同構成捍衛網絡主權的關鍵支撐。
(二)“星融網”是網絡空間生產力的重要支撐
隨著人類邁進信息時代,數字經濟的全球化特性日益凸顯,數據成為數字經濟的血液,而網絡則是數據的“血管”,對數據流動具有剛性約束。目前,國際空域、海域的高速上網,可以使用國外網絡,但不能完全依賴國外網絡。我國大型企業的國際貿易,海外企業、機構與國內的聯絡及有關國際交流合作的通聯等,也是如此。如果這些網絡通信完全建立在別國網絡基礎設施之上,一旦發生沖突,被卡脖子的風險隱患難以避免,這與一個國際大國、強國的地位是很不相稱的。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正式啟用,不僅大大縮短我國到中東的海上運輸距離,而且有利於減少馬六甲海峽這個戰略咽喉對我國的制約作用。構建自主可控、穩定運行的“星融網”,為我國企業沿著“一帶一路”布局發展,以至在全球布局發展,提供穩定可靠的關鍵支撐,避免出現網絡空間的“馬六甲海峽”,提供重要保障,成為我國經濟安全的重要舉措。2017年4月12日,我國首顆Ka頻段高通量衛星“實踐十三號”發射升空。該星通信總容量達20Gbps,可同是接入30萬個用戶,超過我國之前所有研制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被譽為“超級空中路由器”。據悉在未來3年,中國將利用“實踐十三號”高通量通信衛星組成高寬帶移動通信系統,覆蓋大部分地區和近海海域,使得在高鐵、飛機、遠洋郵輪等地面網絡覆蓋相對薄弱的區域高速上網成為現實。中星18號衛星計劃於2019年發射,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覆蓋需求,提供衛星Ku常規通信業務、Ka寬帶通信業務和Ka廣播通信試驗服務。這些舉措在我國經濟發展方面,尤其是海外經濟發展方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三)“星融網”是網絡空間文化力的重要支撐
什麼是文化力?通俗地講,文化力就是文化的力量。網絡空間文化力的博弈,一旦失手,可能引發社會嚴重不安與動蕩,直接挑戰國家政權。這種文化較量,既有對媒體的掌控、對輿情的引導,也有對信息傳播渠道的直接掌握。美國谷歌早在2013年推出的一項計劃,試圖通過熱氣球為世界上最偏遠的地區提供網絡服務。2017年谷歌公司已經將其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谷歌氣球項目,從研究實驗室的普通項目升級為獨立公司,顯示了谷歌氣球項目日漸成熟,谷歌已經在構思和推進全球衛星互聯網建設。Facebook也不甘示弱,積極介入衛星互聯網建設。這些傳統上以網絡內容為主的互聯網公司,介入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顯示了其在文化博弈方面預備后手的動向。試想,如果當年谷歌公司擁有我國嚴重依賴的衛星互聯網,我們還能夠輕易對其說不嗎?在與對手的文化較量中,尤其是在世界范圍內的博弈中,我們應有“防人之心”,提防那些不懷好意的國家惡意攪局,除了做好“軟”的工作之外,還必須有可靠“硬”的支撐作保底,“星融網”就是重要的保底手段。
(四)“星融網”是網絡空間國防力的關鍵支撐
從現代戰爭發展趨勢看,天基信息系統已成為基本作戰支撐。據了解,目前美軍70% 以上的通信、80% 以上的情報偵察與監視、90% 以上的精確制導武器都依賴衛星系統。脫離國家經濟建設,單純地構建一個軍用的天基信息系統,已被前蘇聯証明行不通。隻有統籌軍民需求,構建自主可控、穩定運行的“星融網”大體系,為未來戰爭提供重要依托,全面融入新型人民戰爭體系,才能為我軍打勝仗提供重要保障。否則,在遠離大陸的海戰場、在邊境復雜地區的陸戰場,難以有效支撐我軍作戰體系穩定運行,直接導致作戰體系效能降低甚至喪失的嚴重情況。
(五)“星融網”是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的關鍵支撐
2017年3月1日,我國發布了《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這一戰略順利實施的硬件基礎,就是全球互聯互通的信息基礎設施。事實上,我們周邊許多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還十分落后,發展“星融網”是一項風險小、見效快的舉措。因為地面網絡設施建設周期長,且一旦合作關系破裂將可能“血本無歸”,無形之中增加了我們的受制因素。“星融網”則不存在的這類問題。因為衛星始終掌握在我們手裡,而對方只是使用衛星的終端設備,這樣就能夠牢牢把握主動權,從而降低政治經濟風險。
三、以“星融網”推進網絡強國自主可控的重要戰略思考
以“星融網”推動實現網絡強國自主可控,關鍵是確保“星融網”自主可控。“星融網”的自主可控與“星融網”的加快發展密不可分,應該說,以自主可控支撐加快發展,以加快發展保障自主可控,兩者相輔相稱,共同構成“星融網”發展的主體內容,共同構成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星融網”自主可控,需要著力把握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確立政府引導規范、企業主導主力、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思路
“星融網”的自主可控,必須置身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背景下和國家安全大格局下來考慮,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各方優勢,要突出強化各方職能使命,按照“恰當的事由恰當的人來干”的原則,明確政府、企業、軍隊之間的相互關系。總體上看,政府應從自身職能出發,圍繞國家大戰略,著重提出“星融網”願景規劃,明確約束條件﹔合理確定市場准入門檻,引導優勢企業參與建設﹔嚴格把好建設安全關,把一切重大隱患產品排除在外﹔持續監督調控“星融網”宏觀發展,及時組織協調解決重大事宜。企業應按照總體論証規劃、分頭同步展開的思路,在政府總體指導和約束條件下,緊緊圍繞重大項目展開攻關,強化民族責任意識,堅持質量第一,品牌第一,安全第一,努力實現“星融網”又好又快又安全地發展。軍隊既要積極參與國家關於“星融網”的願景規劃,又要積極參與企業關於“星融網”的論証規劃,還要積極參與攻關有關核心關鍵項目和承擔某些重要涉軍項目,把“星融網”的軍事需求很好地融入其建設發展的總體設計、落實到具體的項目工作。貫徹這樣的思路,需要把“星融網”作為一項國家工程,成立專門機構,核心決策部門由政府、企業、軍隊各方按照合適比例構成,突出科學家對“星融網”的決策權重,加強對有關安全產品使用的審查監督,強調“星融網”安全的一票否決權,確保“星融網”自主可控。
(二)構建依托本土、全球布勢、天地一體、動態重構的體系構架
“星融網” 是一個復雜巨系統,最大限度地實現其自主可控,客觀上要求最大限度對其進行掌控。一是要將“星融網”體系根植於本土。將“星融網”的各種地面控制設備盡可能地置於領土、領海之內,是有效保障“星融網”安全的基礎性舉措,必須堅持不動搖。在技術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優先勘選境內陣地,作為衛星地面控制設備設施場所。二是要將海外基地作為“星融網”體系的重要支撐。依據國家戰略布局,把“星融網”海外地面站點建設與海外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在實現“星融網”全球覆蓋的同時,確保全球地面站點鞏固可靠。三是要將“天星”與“地網”有機融合。把“星融網”納入國家整個信息化大戰略之下統籌設計,統一技術架構和技術標准,使“天星”與“地網”相得益彰,聯結一體,避免出現天地兩張皮的現象。四是要突出網絡架構的柔性可重組。圍繞保障海上方向、高原山地等復雜地理環境下網絡暢通,尤其是保障戰場軍事網絡穩定可靠,充分考慮遭敵毀傷破壞的嚴重情況,模塊化設置功能構件,預備冗余備份和迂回路徑,提高“星融網”的穩定性和抗毀性。五是將“星融網”安全架構置於其體系架構的關鍵位置。把“星融網”安全架構設計與其整體架構設計同步展開,按照安全與應用並重的原則,著重針對衛星建立硬件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技術防護措施,突出防范冒充合法身份接入、病毒植入、偽造路由消息等惡意操作及其帶來的危害。
(三)建立納入國家網絡安全體系、常態監控、有效處突的工作機制
由於網絡空間無界連通、光速抵達的特性,導致網絡安全威脅難以獨立應對,必須依靠整體力量。“星融網”是國家信息網絡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理應納入國家網絡安全體系之中一體運行。一是要建立 “星融網”網絡安全中心。重點負責衛星互聯網和衛星測控網的安全穩定,具體組織安全威脅分析、防范措施預置、應急情況處置等活動。“星融網”網絡安全中心要納入國家網絡安全領導指揮體系,建立與軍地有關部門、機構的協同行動機制,使“星融網”網絡安全中心成為國家安全體系的關鍵節點,同時按照軍主對外防御、民主對內防護的原則,做好與軍地相關部門、機構的職能切割,確保協調運行。二是要共享國家網絡安全威脅分析與情報資源。一方面,聚焦有效保障應對“星融網”網絡安全威脅,引接軍地網絡安全情報信息,建立網絡安全威脅協同研判機制,快速查明網絡安全威脅的性質、范圍、特點、影響等﹔一方面,圍繞國家網絡安全防御需求,及時向軍地有關部門、機構提供網絡安全威脅的情報信息,協助開展網絡安全威脅研判工作,逐步推動實現“星融網”軍民聯合監測預警。三是快速妥善處置各種網絡安全威脅與攻擊入侵。平時,依據實際斗爭經驗,結合技術發展,預想各種威脅與攻擊場景,制定多套應對方案,適時依案組織實戰演練,不斷完善方案,提升應急處置能力﹔一旦發現針對“星融網”的網絡安全威脅與攻擊入侵,迅速啟動預案,協同軍地有關部門、機構,在國家網絡安全大體系支撐下,積極穩妥處置。
(來源:《網信軍民融合》2018年5月)
相關專題 |
· 《網信軍民融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