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肖偉光

如何將馬克思主義更好內化?北大青年學者陳培永這樣說

2018年06月26日09:0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認識,教育他們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讓學生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科學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的講話擲地有聲。“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習近平總書記5月4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鏗鏘有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新時代,廣大青年該如何學習馬克思?如何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本期思享者專訪北大青年學者陳培永研究員,就這一問題請他談一下經驗與心得。

陳培永 哲學博士,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出版專著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是對的》《黨性是什麼》《馬克思主義經典悅讀系列叢書》等。

思享者:您現場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哪些感受最深刻?

陳培永:在聆聽這個講話之前,總書記視察北大,專門視察了馬克思主義學院。總書記先是看北京大學與馬克思主義的圖片展,然后看馬藏工程,第三個環節就是參加我們讀書會,圍繞解讀新時代開展的讀書會。總書記一來,就和我們握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和同學們都很興奮,也很激動。總書記很親切,有同學形容說,總書記像鄰家大伯,但格外有氣場。總書記的講話非常親切,我們自己也笑得非常自然。這對我們來講,是永生難忘的回憶,一生中最精彩的瞬間。

有機會現場聆聽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對我而言又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這篇講話簡潔有力地回答了很多人關於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和困惑,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注入了一股強勁的精神動力,激勵大家去做更多事情,這是最讓我振奮的。總書記這篇講話直接指明學習馬克思、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就應該學習和實踐九個方面的思想,讓馬克思主義具有了鮮明的時代性和強烈的現實性,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又一重大原創性貢獻。

思享者:對於網絡時代習慣碎片化閱讀的人來說,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畏難情緒,您覺得應當如何克服?

陳培永: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閱讀馬克思存在一些畏難情緒很正常。但是,當你真正進入馬克思經典著作的閱讀中去的時候,你一定會被深深震撼。要說我有什麼經驗的話,我認為還是應該把讀到的精彩段落用電腦打出來,然后用自己的話把這段話闡述一下,馬克思寫300字,我們可以寫500字。久而久之,你就將馬克思的文字、思想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你會開始學會理解馬克思和他的思想。這種方式就像做札記一樣。讀思想理論類的著作,我們容易遺忘,容易遺忘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理解它,沒有用你的話表述它。如果堅持寫札記,我相信,這些經典著作就會慢慢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思享者:我覺得您這個方法特別實用,我想起王陽明說的一段話:“凡飲食只是要養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積在肚裡,便成痞了,如何長得肌膚?后世學者博聞多識,留滯胸中,皆傷食之病也。”我們現在讀很多書沒有化為生命的一部分,就是因為沒有採取合適的治學方式。

陳培永:是的。對於閱讀經典而言,採取哪一種方式把外在於你的對象變成你自己的東西,也就是把客體變為主體,這是一個共通的方法。這也是馬克思以實踐為中心的辯証唯物主義的一大特點——不是從客體角度來理解,而是把它當主體來理解、當作實踐來理解。你把你看的書當作外在於你的客體的話,你就永遠讀不懂它。隻有當你把它變成主體性的東西,它才真正屬於你。

思享者:對經典的解釋,可能會有兩個問題,一個傾向是完完全全解說經典,沒有自己、照本宣科,另外一個傾向是過度闡釋,您是怎麼拿捏這個問題的?

陳培永:閱讀經典著時,你會發現,有時候完全讀不懂,隻有通過經典閱讀自己的社會、閱讀自己的生活,將二者打通,才能真正讀懂這本書。如果純粹地想從文字裡面了解它到底講什麼,你會付出非常艱難的努力,但很可能的結果是,你始終無法走進這本書、這個經典作家。經典給了我很多東西,但它給我最多的還是方法論層面的影響。我非常堅定地認為,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提供了分析現代社會所有的方法、所有的范疇。我們要堅持用這些思想方法和思想工具來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說出既符合經典作家精神、又有時代氣息的新話。

思享者:您認為,經典著作如何面對現實、指導現實?

陳培永:要讓經典著作面對現實、面對生活、面對大眾,做好傳播工作、創新傳播載體和途徑非常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縱觀古今中外,真正的學問都是直面問題、回應問題的學問。隻有在直面問題、回應問題過程中,學術才能變成思想。以哲學為例,哲學要涉及大家都關心的話題,不能故作深沉、自我迷戀,把自己封閉在抽象空間裡,這樣的哲學不會有生命力。哲學終究是一種追問、一種沉思,它需要在“全民熱議”中進行“深沉思考”,需要對眾人皆知卻又鮮有人解的問題進行透徹回答。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享者工作室肖偉光出品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實習生包明鑫參與採訪,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王草、中譯語通徐博參與文字整理,謹致謝忱 ,2018.05.25,視頻採訪 文章由作者提供)

(責編:孫爽、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