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專題報道>>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分享

“馬克思的思想至今都有意義”

——德國特裡爾舉行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活動

駐德國記者 李強 馮雪珺

2018年05月06日14: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5月5日,德國特裡爾,人們與中國贈送的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馬克思雕像合影。記者 馮雪珺攝

當地時間5月5日中午,德國小城特裡爾的西蒙教堂廣場,一座由中國贈送的馬克思雕像,在中德兩國代表以及現場觀眾的注視下揭幕。同日,馬克思故居經過近8個月的重新裝修,也正式開門迎客。

1818年的這一天,馬克思出生在這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今天,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當地舉辦了盛大的系列慶祝活動,以紀念這位對世界歷史影響巨大的杰出思想家。

“呈現了一位世界級的哲學家”

馬克思雕像所在的西蒙教堂廣場,位於特裡爾老城內。從這座城市走出的最著名人物,莫過於馬克思。

雕像揭幕儀式上,特裡爾市長萊布致辭表示,接受中國贈送的馬克思雕像,是特裡爾議會民主投票的決定,也代表了特裡爾市民對馬克思雕像的歡迎。中國贈送的雕像既為了紀念馬克思,也表達了德中之間的友誼。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表示,馬克思的思想是世界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中國產生了尤為深遠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堅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緊密結合,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同時也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說,雕像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特裡爾,特別是對馬克思這位偉人的崇敬和紀念。希望中德加強友好往來,共創更加燦爛的文明。

這是一座古銅色的馬克思全身立像,大氣雄偉,展現的是一個手拿書籍、正邁步向前的馬克思形象。

雕像創作者、國際知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對記者說:“衡量一個思想家、哲學家的思想價值最終就是看歷史對他的評價,行走中的馬克思,意味著他的思想在不斷地發展。”

雕像贏得了德方的高度評價,萊布說:“經由吳為山教授的藝術創作,卡爾·馬克思變得栩栩如生,他的思想理念得以在21世紀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特裡爾市副市長安·路德維希則認為,這是他所看到的馬克思雕像中最令他感動的一件作品,“呈現了一位世界級的哲學家”。

“紀念馬克思不僅僅是特裡爾一座城市的事情”

雕像揭幕的同一天,特裡爾老城區內4家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首次馬克思大型主題展覽向公眾開放。

在特裡爾萊茵流域州立博物館,“馬克思1818—1883生平、著作和時代”特展正在舉行,1000平方米的展區內,展出了全球唯一存世的一頁《共產黨宣言》手稿、馬克思的大學畢業証書、馬克思親手批注的《資本論》等珍貴文物。

除馬克思個人的歷史陳列外,展覽還系統陳列了整個19世紀的歷史圖景,包括刻畫紡織工人艱難生活的油畫,1848年革命起義軍的武器和旗幟,工業革命時期的生產機器等文物。

策展方馬克思主題展覽公司負責人、德國歷史學者賴納·奧茨告訴記者,展覽將馬克思置於整個時代之中,通過更廣闊的背景來展現馬克思的人生和思想,讓觀眾了解馬克思的思想是如何產生的。

特裡爾市立西麥翁博物館則以“人生的軌跡”為主題,展示馬克思及其家人朋友在不同時期的生活歷程,圍繞特裡爾、巴黎、倫敦3座城市,以600 多平方米的展示面積、詳盡的個人資料和生活介紹,讓參觀者全面了解馬克思的生平。

此外,特裡爾大教堂博物館同期舉辦了“勞動的生活價值”主題展,以馬克思學術思想的一個核心概念“勞動”為出發點,展示人與勞動的關系﹔重新開門迎客的馬克思故居博物館,也展出了全新的馬克思主題展。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下簡稱萊法州)州長瑪露·德賴爾表示,同時聯動4家博物館的大型紀念主題展並不多見,從萌生想法到正式開展,他們籌備了整整3年時間。為了支持這一項目,從德國聯邦政府到萊法州政府,官方一共撥款250萬歐元。

“聯邦政府、州政府的巨大支持,足以表明紀念馬克思不僅僅是特裡爾一座城市的事情。”萊布說。

“給了我們解決當今社會問題的靈感”

5月4日,在特裡爾紀念馬克思系列活動開幕儀式上,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發表演講。他說:“卡爾·馬克思是一位非常具有遠見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和理念超越自己所在的時代,至今都是有效且有意義的。”

在裝修一新的馬克思故居博物館內,重新布置的展覽被命名為“從特裡爾走向世界,卡爾·馬克思的思想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三層樓的展陳,將馬克思的人生及身后影響完整呈現。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一系列問題,促使人們從社會、政治和經濟層面去尋求一個更加公正的社會,《資本論》銷量大增也變得不令人驚訝。”展廳內牆上的一行字,將馬克思的思想與當今世界的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

“馬克思思想的一個重要現實意義在於給了我們解決當今社會問題的靈感。”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董事、馬克思主題展覽科學顧問比崔克斯·波維爾表示,國際金融危機足以証明,現代社會的金融危機並未超越馬克思關於經濟危機的理論邏輯,資本主義用以緩和生產相對過剩的金融創新和暫時促進需求的貨幣政策,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激化。

在德賴爾看來,如同19世紀工人們起初面臨工業化浪潮時的迷茫,如今的人們面臨著全新的工作崗位、工作技能。“依靠馬克思的方法論,我們有望科學地認識數字經濟時代的勞動,把握數字經濟與勞動、價值之間的關系。”

(人民網德國特裡爾5月5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06日 03 版)

(責編:宋美琪、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