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少華
2018年05月02日07: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照片說明: |
這是山東省廣饒縣劉集村的中共劉集支部舊址收藏的《共產黨宣言》中文版(書名排版有誤)。在劉集村幾位黨員半個世紀拼死守護下,這部《共產黨宣言》最早的中文譯本終得保存。 |
200年前,5月5日,德國邊境小城特裡爾,想必伴著一聲啼哭,卡爾·海因裡希·馬克思誕生於此。多年以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韓毓海發現,記住1818年5月5日這天特別容易,“一巴掌又一巴掌,打得資本主義嗚嗚哭”。剖析和批判資本主義,是馬克思一生事業中最為世人所知的之一。
200年后,4月23日,中國首都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舉行第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
從一個偉大人物誕生,到一個偉大思想在東方大國落地生根,照耀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中間跨越何止萬水千山,時針在表盤上轉過何止萬輪千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是信仰,是力量,是原理,是精神,是事業,是實踐,更是開啟新篇章的武器。
偉大也要有人懂
1918年,整整100年前。
一個26歲的湖南青年開始了他的“北漂”生涯,初來乍到,隻能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起助理員,月工資8塊大洋,住的小屋裡擠滿了8個人。境況雖不好,卻很適合求知,因為圖書館的常客中包括那個年代許多風雲人物。正是在這一年,馬克思誕辰100周年之際,他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馬克思這個人,有十月革命這回事。
31年后,新中國成立在望時,這位叫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者,寫文章感慨:“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這一天是6月30日,第二天就是中國共產黨28歲生日。
歷史充滿巧合,馬克思誕生那年,黑格爾應聘到柏林大學任教﹔馬克思進入柏林大學那年,黑格爾去世。如今人們都知道,馬克思的哲學從黑格爾那裡獲得諸多教益,又批判了其中的矛盾之處。
時間的巧合,為歷史增添了幾分庄重。但穿越200年的時光隧道,人們已難以想象,馬克思何以成長為馬克思。人們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在遇到問題時,在困惑茫然時,重新想起馬克思。
韓毓海對馬克思真正的記憶,始自2003年。時值非典期間,他走入北大附近一家舊書店,看到角落一整套黑皮精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問價格,店主懶懶地回應:“一百。”見他驚訝,店主會錯了意,改成了“八十”,而且當場捆好,用自行車推到了韓毓海家中。
讀完之后,韓毓海自評,“我這樣一個無知的躁動者,第一次與馬克思慈父般的目光、與他樂章般的燦爛史詩狹路相逢。”“四十歲之后方才知道:面對我自己關注的課題——從長時段歷史去描述中國的改革與革命,倘無馬克思的視野,倘無馬克思的理論做基礎,是絕不可能有任何建樹和進益的。”
從那之后,這位中文系教授便開始“跨界”,有關馬克思的書一本接一本出。《馬克思的事業:從布魯塞爾到北京》《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偉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讀馬克思》……
正如書名所示,偉大也要有人懂。偉大的思想與理論,需要人懂,更需要人實踐。
不能有絲毫動搖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崗位教授陳先達已88歲高齡,依然思維清晰、聲音洪亮。這位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從1953年進入人大馬列主義研究班哲學分班起,已經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整整65年。
“從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我學到的東西比從其他任何哲學家那裡學到的要多得多,受益最深。”陳先達感慨。他喜愛老庄,也讀過許多西方哲學家著作,但沒有什麼能與馬恩著作相提並論。
於人如此,於國亦然。
“中國共產黨人有理由和有必要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陳先達告訴本報記者,“因為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才開天辟地出現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先進的革命知識分子才從黑夜的摸索中找到了走出民族存亡困境和走向民族復興的理論指南,改變了20世紀中國的走向,改寫了中國近現代發展歷史的進程。”
“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有一千個理由、一萬個理由感謝馬克思,感謝馬克思主義。”陳先達說,隻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指導中國,才能在民族災難重重中為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點亮一盞明燈,使我們這個有五千年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獲得新生,走上民族復興的道路。
這一觀點,在中國社會有著廣泛共識。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滿懷激情地說:“95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還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一個偉大的“幽靈”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大陸徘徊。”
這可能是人類書籍中,影響最廣泛的開頭之一。今年恰逢《共產黨宣言》出版170周年,馬克思的“幽靈”論,早已名滿天下。
要想知道這“幽靈”在中國大地的影響力,隻需遍覽最近幾個月來,以馬克思為主題的會議。
4月15日,“思想巨人 偉大旗幟——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研討會”在北京召開﹔4月17日,“永恆的思想魅力——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暨《思想巨人馬克思》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領域的老中青年專家齊聚一堂﹔4月21日,“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行,聚焦馬克思、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年初,北京大學宣布,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將於5月5日至6日在北京舉行。“這將是全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科學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孫熙國表示。
要想知道這“幽靈”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隻需看看各種展覽、會議、圖書、文創產品的數量。
哲學教師魯珀特·伍德芬和漫畫家奧斯卡·薩拉特合作完成的《馬克思主義圖畫指南》在1月推出了新版,倫敦大學歷史學教授格雷戈裡·克拉埃斯的新著《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探討了馬克思的成功之處,賈森·巴克的小說《馬克思歸來》重新想象了馬克思的生活與時代。
而在馬克思曾長期流亡的英國倫敦,定於5月5日在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召開的“馬克思200”紀念大會將是今年規模最大的相關會議之一﹔不列顛圖書館則將舉辦《卡爾和愛琳娜·馬克思珍藏展》,展品包括馬克思、馬克思家人和恩格斯的書信,還有一批珍稀的首版馬克思著作﹔在馬克思故鄉,還將舉行300多場關於馬克思的展覽、講座等活動。
一座高4.6米、重2.3噸的馬克思銅像,將在5月5日紀念日到來前,配上0.9米的底座、豎在特裡爾市尼格拉門附近的一個廣場上。這個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的雕塑,展示的是正在思考的馬克思。
“我帶著崇敬與使命,也帶著馬克思故鄉的期待與真誠,運用中國現代寫意雕塑的手法,選取馬克思行進中的姿態,著力刻畫和表現作為思想家、哲學家的馬克思,展示他從容淡定、邁步前行在故鄉,並從這裡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走向永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吳為山表示。
不隻如此,經歐洲中央銀行授權,特裡爾政府發行了印有馬克思頭像的零歐元紀念紙幣,售價3歐元,首批一面世即售罄。當地官員說,零歐元的設計契合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完美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主旨”。馬克思啤酒、馬克思襯衫、馬克思巧克力等紀念品也正在熱銷。
正如黑格爾所言,“偉大的靈魂——哲學史上的英雄們的身體,他們在時間裡的生活,誠然是一去不復返了,但他們的著作(思想、原則)卻並不隨著他們而俱逝。”
“90后”重逢馬克思
馬克思開始創立馬克思主義理論時,年齡與如今的“90后”相仿。
“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在政治課,學了他的思想,只是為了及格……我親愛的馬克思,統治者說著烏托邦卻不知自由該怎麼寫,你站出來說無產階級的力量永遠正不畏邪……像他一樣嫉惡如仇,像他一樣不屑權謀,馬克思是個‘90后’……”這首說唱歌曲《馬克思是個“90后”》,曾風靡一時,詞曲作者均為北大畢業生卓絲娜。
中國青年們正在以不同方式,與馬克思“久別重逢”。
卓絲娜還參與出版了《馬克思靠譜》一書。看目錄即知此書風格,“飛揚吧!青春”,“再見吧!黑格爾”,“馬克思的朋友圈”,“破土啦!天才世界觀”,“歷史的正確打開方式”,“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痛並快樂著”,“馬克思是個好醫生”,“馬克思,靠譜”。很明顯,此書目標讀者是網絡時代的年輕受眾。
“何為一個成功男人的標准?3歲不尿褲子、6歲能自己吃飯……80歲還能不尿褲子、90歲還能自己吃飯、100歲能不被挂在牆上、200歲還能被挂在牆上。”伴著笑聲與掌聲,黨的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川,在該校“你好,馬克思”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教育活動上,向年輕受眾們介紹馬克思——其中不隻有“90后”,已經有了“00后”。
“給‘90后’講講馬克思”,以此為題,8位來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的“80后”青年教師,自4月16日起,在廣播中,按時間順序講解貫穿馬克思一生的19個小故事。“80后”給“90后”講馬克思,在話語體系上有著天然的親切感。
韓毓海從2010年起,在北大開講馬克思,選課人數往往達數百之眾。受天津南開中學之邀,他去給中學生們講了四次課,深受歡迎。最終,給年輕人講馬克思的感悟,以回答全國青少年關於馬克思的19個問題為契機,變成了暢銷書《少年讀馬克思》,不但在國內賣了40多萬冊,在美國的英文版都賣了3萬冊,德文版亦即將面世。
青年人自己玩起來,則更為活潑。
網絡上,馬克思的形象正越來越“萌”。微信群裡,流傳著許多馬克思比出“V 字形”勝利手勢的表情包﹔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商討問題的經典畫面,被年輕人配上兩句對話——“寫什麼呢?”“管他呢!反正不是我背”。
在浙江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學生們用鋼珠、小麥、繩子、決明子、鋼絲球、大頭釘等不同的材料,各自還原了心中馬克思的形象。在湖北工業大學,“漫話馬克思”動漫設計大賽在全校范圍內開展。
清華大學的學生們,將思政課開到了德國,他們與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綠黨、基督教民主聯盟黨(CDU)學生組織、左翼黨學生組織、羅莎·盧森堡基金會等政黨組織和青年團體進行深入交流。南京大學的學生們,則到馬克思故鄉特裡爾,尋訪他的舊居、中學,看到街上連交通信號燈都換成了卡通馬克思圖案。
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
“我們為什麼還要讀馬克思?”這個問題近幾年頻繁出現在許多馬克思主義研討會現場和相關講座海報上。
提出這個問題,本身便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曾說,“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本身,伴隨著一個又一個時代之問。在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不斷提出而且解答問題,方於這片東方土地上生根、發芽、結果。
以改革開放為例,正是在引發過全民大討論的問題中開啟的。1978年,《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全國上下就此開始“真理標准大討論”。其中體現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精神,一直影響著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今年3月25日,“新時代與哲學的使命:紀念‘真理標准大討論’40周年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術高峰論壇”在京舉行。陳先達總結說,“這兩個事件從時間上看是偶然的,從理論上看是必然的”。
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十九大報告說,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在今天如何讀馬克思?
答案之一是,自中共十八大以來,十八屆、十九屆中央政治局至少5次集體學習以馬克思主義為主題,包括“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辯証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及其影響”“《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次數足以說明態度。
中共始終以鮮明的問題意識,做馬克思主義的忠實傳人。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出卷”,無疑是指時代提出的問題。
站在這樣的歷史高度,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才有底氣回望馬克思。
“與政治家、科學家、軍人和宗教人士不同,很少有思想家能真正改變歷史進程,而《共產黨宣言》的作者卻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英國學者特裡·伊格爾頓說,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建立在笛卡爾思想之上的政府,用柏拉圖思想武裝起來的游擊隊,或者以黑格爾的理論為指導的工會組織。馬克思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人類歷史的理解,這是連馬克思主義最激烈的批評者也無法否認的事實。
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說“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照此說法,200年前的5月5日,“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開始思想了”。
這僅僅是個偉大的開始,時至今日,我們還在萬裡之外隆重紀念,不息傳承。
(實習生柴雅欣、張滋宜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專題 |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 綜合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