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熱點辨析:我國對外投資促進合作共贏

王曉紅

2018年04月30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針對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較快增長,有國際輿論拋出所謂中國正在“轉移落后產能”等不實論調,曲解我國積極開展對外經濟合作的動機。事實上,我國對外投資量、質齊升,不僅為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發揮著有力支撐作用,而且對我國與世界各國構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起到了橋梁紐帶作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陷入經濟復蘇緩慢、對外投資乏力的困境,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出現大幅波動。但我國對外投資一直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成為拉動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改變了全球跨國直接投資長期由發達經濟體主導的局面,開創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雙輪驅動的國際投資新格局。2009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由2008年的世界第十二位躍升到第五位,2016年我國對外投資流量和存量分別列世界第二位和第六位。我國對外投資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區域到全球的快速發展過程,這是我國綜合國力提升和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共同作用的結果。2016年我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按照國際直接投資發展階段理論,已經進入國際直接投資淨流出階段。高鐵、核電、航天、鋼鐵、汽車、船舶、裝備、家電等一批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為我國對外投資提供扎實的產業基礎。

截至2016年,我國在境外設立企業3.72萬多家,分布在19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覆蓋率達80%以上,為東道國經濟發展、擴大就業、創造稅收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對外投資結構加快從資源獲取型向技術引領型轉變,促進了東道國新興產業發展。我國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服務業領域,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尤其是信息、研發、物流等領域投資增速較快,這說明企業構建全球創新網絡、營銷網絡、服務網絡的能力快速提高。從第二產業看,採礦業佔比不斷下降,制造業佔比逐步上升,這說明我國對外投資已經從過去的資源導向型向構建全球價值鏈轉變,有利於東道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目前我國與30多個參與國簽署了產能合作協議,與50多個參與國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和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為企業開展合作營造了良好政策環境。“一帶一路”建設相關投資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南亞、中亞、非洲等基礎設施和工業化水平較低的國家和地區。近年來,一批中國企業赴有關國家建立生產基地,帶動了裝備、零部件出口和技術、標准、服務走出去,幫助東道國建設基礎設施,為東道國擴大就業、培訓技術人才、開展公益服務,促進了當地社會、文化、醫療、教育事業發展,很多企業成為當地的標杆企業。截至2016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建立經貿合作區56個,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近1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18萬個,對當地產業發展形成了較強輻射帶動效應。我國對“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直接投資正在幫助其提高基礎設施水平,加快綠色化、現代化工業體系建設。

可見,所謂“轉移落后產能”等論調都是對我國對外投資的曲解。我們要排除干擾、保持定力,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邁向更高水平,促進對外投資合作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30日 06 版)

(責編:孫爽、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