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理上網來·改革再出發】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步入新境界

馬峰

2018年04月28日14:5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步入新時代的重要思想標志,其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完備的制度、高效的運作、科學的管理是現代政府的重要標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深刻影響國家發展的制度構建。我們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制度建構過程中,經驗性的總結和推廣,勇於試錯和犯錯是推動治理和管理創新的時代特色。但是,當改革開放走過40年后,隨著我國的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與改革之初“溫飽”和“總體上達到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已經明顯的不同,全面小康社會發展階段,政治上,全面從嚴治黨成為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經濟上,增長模式要轉變,傳統的模式無論從資源到環境,再到人口的結構都難以為繼﹔社會上,社會成員利益訴求日益多元,不斷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成為社會不同階層成員的普遍共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強烈﹔文化上,人民需要更高雅的文化,傳統文化需要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文化自信要與強起來的時代匹配﹔生態上,人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提高。

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出發,進行黨和國家機構的改革,有利於進一步增強黨的全面領導,建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有利於進一步理順治理體系和治理關系,形成高效完備、運行順暢、專業系統的機構體系﹔有利於進一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取制度紅利﹔有利於進一步增強抵御和防控風險的能力,實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匹配,為新時代謀篇布局,提供制度保障﹔有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以更加聚集的制度效應,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促動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增長奠定機制動力。

一個完備、創新的治理體系是推進各項改革的制度保障。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和理論一再証明,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不隻有一種形式,“條條大路”可以“通羅馬”。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伴隨著中國經濟走向現代化,中國制度的現代化魅力也日漸彰顯出它的國際意義。中國集中、統一、高效、民主、法治的治理體系,在后危機時代紛亂的各國治理變革中,更彰顯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創新治理體系所代表的中國智慧。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治理的本質底色。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群眾歷史的創造者地位是中國共產黨人遵循的最基本的哲學思想。不論在發展的各個時期和階段,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中國治理的基本立足點。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

牢牢把握基本國情是中國治理的最大實際。我們國家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最基本的國情,中國治理的總依據和最大的實際也是立足於我們的基本國情,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深刻總結。立足本國國情求治理之道,求發展之策,這是中國智慧帶給廣大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最大價值。國家治理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復制,一定要探索和制定符合本國國情的治理之道和發展之策。可以借鑒先進國家的先進經驗,但是絕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全面深化改革立足頂層設計是中國治理的創制性發展。中國治理的重要特征是創新,而創新的表現是制度的創制與開拓。在任何國家和歷史發展階段,當進入一個制度成熟與社會穩定發展的時期,任何具有創制性的制度設計和改革,都需要領導者具有更大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氣。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經建立,法治中國深入人心,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為人民所熟知,一個個耳熟能詳的理念和詞匯的背后,是中國治理的創制性發展。緊跟時代潮流,緊抓問題本質,敢於刀刃向內,推行自我革命,以人民利益為唯一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在“五位一體”的建設和改革推進中,取得成效,引起世界驚艷的重要中國智慧。

面向未來,我們需要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推向更加成熟、定型的新階段。這個過程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更加成熟和定型。面向新時代發展的歷史階段,建設更加高水平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形成中國國家治理標准化體系和中國國家治理價值是中國治理進一步從創新到創制的標志。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治理研究智庫助理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萬鵬、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