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2018年04月23日14:5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習近平主席2015年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系統闡述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各國應該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推動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開創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助力,提出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網絡強國建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網信制度初步完備,網絡空間日漸清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網安產業快速發展,積極參與並推動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發展。通過五年來這些重大外交活動和重要國際交往,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構建命運共同體,促進網絡空間治理體系變革已見成效,我國在構建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合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已有很大提高。美國單極主導網絡空間治理格局的時代已經結束,以美國、中國、俄羅斯及歐盟等為主的網絡空間多極治理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中國倡議逐步變成全球共識,有效推動了全球網絡空間的繁榮與安全。
一、推進網絡和平發展,積極構建互聯網治理國際規則體系。
在全球網絡空間面臨更為嚴峻威脅的情況下,我國致力於推動各方切實遵守和平解決爭端、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等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建立磋商與調停機制,預防和避免沖突,防止網絡空間成為新的戰場。美國網絡武器庫泄露,全球網絡安全環境惡化。今年5月,勒索病毒軟件危機爆發並肆虐全球,醫院、電信、能源等大量關鍵基礎設施受到影響,壓垮了本已脆弱的網絡安全神經。美俄網絡空間關系惡化,國際社會一直沒有採取一致行動來預防網絡空間軍備競賽。第五屆聯合國信息安全政府專家組最后一場談判破裂,西方主要大國不但拒絕反思自身行為,反而試圖制造借口,推動使用傳統軍事手段回應網絡攻擊,促進網絡空間軍事化。中國致力於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主張在國家主權基礎上構建公正合理的網絡空間國際秩序,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借網絡干涉別國內政,主張各國有權利和責任維護本國網絡安全,通過國家法律和政策保障各方在網絡空間的正當合法權益。
積極主導、構建、參與雙多邊建立信任措施的討論,採取預防性外交舉措,通過對話和協商的方式應對各種網絡安全威脅。積極發揮聯合國在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並推動聯合國大會通過信息和網絡安全相關決議,積極推動並參與聯合國信息安全問題政府專家組等進程。推動深化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網絡安全務實合作,在中日韓、東盟地區論壇、博鰲亞洲論壇等框架下舉辦網絡議題研討活動,在東盟地區論壇、亞信會議、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中拉論壇、亞非法律協商組織等區域組織開展網絡安全合作。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於2015年1月向聯大提交了“信息安全國際行為准則”更新案文,為推動國際社會制定網絡空間行為准則作出了重要貢獻。
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網絡空間的話語權嚴重缺失。受西方發達國家網絡技術壟斷和各類規則的限制,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網絡空間明顯處於被動局面。通過金磚國家共同宣言,代表全球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網絡空間治理的利益訴求。今年,金磚五國領導人在廈門會晤並通過《廈門宣言》,從網絡空間行為規范、國際法原則、合作路線圖等三個政策領域表達了共同主張。五國領導人表示,支持聯合國在制定網絡空間行為規范方面發揮中心作用,強調《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國際法原則,認為要在聯合國主導下制定國際法律文書,打擊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犯罪行為。五國領導人決定,根據《金磚國家確保信息通信技術安全使用務實合作路線圖》或者其他共識機制推進合作。
中美同為大國,擁有更多資源,在網絡空間具備強大影響力。中美關系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搞好中美關系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兩個大國對世界的應有擔當。中美兩國在網絡安全領域建立了很多對話交流渠道,從中美網絡安全工作組、打擊網絡犯罪高級別對話機制,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中美兩國在網絡安全上的合作日益密切,達成了系列共識和合作文件。持續改進與對方在打擊網絡犯罪方面的合作,包括及時分享網絡犯罪相關線索和信息,及時對刑事司法協助請求做出回應,包括網絡詐騙(含電子郵件詐騙)、黑客犯罪、利用網絡實施暴力恐怖活動、網絡傳播兒童淫穢信息等。承諾共同制定和推動國際社會網絡安全合作的國家行為准則,在網絡保護方面繼續合作,包括保持和加強網絡安全信息分享,並考慮今后在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安全保護方面開展合作。雙方同意保留並用好已建立的熱線機制,根據實際需要,就所涉及的緊急網絡犯罪和與重大網絡安全事件有關的網絡保護事項,及時在領導層或工作層進行溝通。
二、勇於使命擔當,積極推進全球互聯網公平治理的新主張。
如何有效地治理互聯網,建設完善適應時代需求的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是當今世界各主要行為體共同面臨的挑戰,也是時代賦予中國的使命。中國作為一個努力向網絡強國轉型的網絡大國,系統形成並積極闡述自身對推進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積極變革議題的看法。中國主張通過國際社會平等參與和共同決策,構建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
中美兩國在國際網絡空間治理領域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應當發揮重要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追求形成網絡空間中的“兩極”世界。2015年9月,習近平在訪美期間就提出,願同包括美方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制定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透明的網絡空間。
全球互聯網治理格局正在發生著變化,多極化趨勢明顯,通過雙多邊協商來建立網絡治理國際規則。提倡加強包括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利益攸關方的溝通與合作。各利益攸關方應在上述治理模式中發揮與自身角色相匹配的作用。中國通過深入參與聯合國信息社會世界峰會、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世界經濟論壇“互聯網的未來”行動倡議等機制,促進互聯網關鍵資源公平分配和管理的國際討論,積極推動互聯網名稱和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國際化改革,使其成為具有真正獨立性的國際機構,不斷提高其代表性和決策、運行的公開透明,公平分配互聯網基礎資源,共同管理互聯網根服務器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拓展合作伙伴,提出中國倡議,引領國際合作。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共同向聯大提交“信息安全國際行為准則”,推動在聯合國框架下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行為規范,厘清各方責任、增進相互信任、實現共同安全。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積極推動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達成《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推動APEC制定互聯網經濟合作路線圖,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中俄聯合建議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框架下啟動國際信息安全和保護計算機程序問題磋商。
金磚國家在網絡安全事務上的談判和合作經歷了第一個五年輪回,新興國家的網絡安全外交擁有了金磚五國這個中流砥柱。從2013年南非《德班宣言》、2014年巴西《福塔萊薩宣言》,到2015年俄羅斯《烏法宣言》、2016年印度《果阿宣言》,再到2017年中國《廈門宣言》,各國在工作機制、治理原則、合作路線圖、技術資源管控四個方面形成較為全面的共識與合作體系。金磚五國領導人重申,要在“國際社會平等參與”的基礎上,促進合理使用信息通信技術。
三、直面網絡安全嚴峻挑戰,嚴厲打擊網絡犯罪,保障網絡安全。
加強國際立法執法合作共同應對網絡恐怖主義的滋生蔓延。網絡恐怖主義的高隱蔽性、智能性、便捷性以及強危害性等特點,使任何一個國家不僅難以獨善其身,而且難以單打獨斗。推動聯合國、國際組織和區域性組織共同治理網絡恐怖主義,推動聯合國通過有關國際合作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決議或者宣言,讓各國反網絡恐怖合作也有基本的框架性法律依據。切實發揮歐盟、東盟、上合等區域性組織在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方面的作用,推動盡快通過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區域性法律框架,制定相關法律體系。
中國支持互聯網的自由與開放,充分尊重公民在網絡空間的權利和基本自由,保障公眾在網絡空間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保護網絡空間個人隱私。同時,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中國致力於推動網絡空間有效治理,實現信息自由流動與國家安全、公共利益有機統一。支持聯合國大會及人權理事會有關隱私權保護問題的討論,推動網絡空間確立個人隱私保護原則。推動各國採取措施制止利用網絡侵害個人隱私的行為,並就尊重和保護網絡空間個人隱私的實踐和做法進行交流。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制度設計,來有效監督和督促企業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創造一個安全、舒適、可靠的網絡空間環境。
中國主張各國應著力保障地區互聯互通項目及基礎設施安全,切實承擔保障基礎設施安全的主體責任,並強化保障基礎設施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面臨較大風險隱患,網絡安全防控能力弱,難以有效應對國家級、有組織的高強度網絡攻擊。一旦受到攻擊,可能產生重大網絡安全事件,甚至引發交通中斷、金融紊亂、電力癱瘓,嚴重威脅經濟社會安全乃至國家安全,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難題。通過聯合國、國際刑警組織等國際機構在防范、調查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恐怖襲擊方面交換信息並積極合作。在信息共享、風險評估和聯合執法方面加強雙多邊合作,向其他國家提供有針對性的能力發展、培訓以及其他資源和技術援助等,為保護區域互聯互通項目和相關跨界基礎設施等免遭恐怖襲擊而作出中國貢獻。
四、促進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引領世界數字經濟發展。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數字化大國,作為數字技術的主要投資國以及應用此類技術的先行國家,中國正在改寫全球數字化的格局。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2.4萬億元人民幣,佔GDP比重達到30.1%﹔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16.6%,分別是美國(6.8%)、日本(5.5%)和英國(5.4%)的2.4倍、3.0倍和3.1倍。我國的數字全球化進程方興未艾,本土科技巨頭資本雄厚,數字生態系統日益豐富,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引領全球數字化發展的力量。
2016年9月,中國作為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的主席國,組織起草了《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明確提出了數字經濟的定義:“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這是G20峰會首次將數字經濟納入會議主題。數字產品的關稅與非歧視待遇、跨境數據流動、個人信息保護、網絡開放等都是數字貿易的核心規則。未來是國際數字經濟發展和規則形成的時期,也正是我國發揮主動引領作用的關鍵時期。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5月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以加深數字經濟領域廣泛合作為主要內容的“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對於助力“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抓住數字化的發展機遇、釋放創新增長潛力、加深與我國的務實合作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隨著與相關國家數字經濟領域的政策溝通和戰略對接不斷加強,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中阿網上絲綢之路經濟合作試驗區建設率先啟動,一大批優秀企業積極走出國門,在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大數據、跨境電商、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領域,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了高質量的信息產品和技術服務,有力促進了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為“一帶一路”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促進數字經濟合作,要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堅持合作和普惠原則,促進世界范圍內投資和貿易發展,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促進經濟活動等方面,推動國際社會公平、自由貿易,開展國際合作,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國際規則。今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中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數字經濟的發展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重要議題,尤其是WTO,從2016年開始,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國家都向WTO提交了關於電子商務工作組的相關提案,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條件下新型電子商務規則的形成。
五、堅持中國特色,滿懷自信積極輸出中國網絡文化。
推動各國開展網絡文化合作,讓互聯網充分展示各國各民族的文明成果,成為文化交流、文化互鑒的平台,增進各國人民情感交流、心靈溝通。文化交流是溝通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心靈的橋梁,一個更加強有力的文化紐帶必將進一步增進區域國家間的政治互信,促進區域文化產業的成長。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我國以國際合作的倡導者、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走向世界,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博大的胸懷對待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吸納百家之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務實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合作,鼓勵中國企業充分依托當地文化資源,提供差異化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一帶一路”應該包含文化因素,倡導與沿線文明古國增進民間組織交流,加深相互了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突出歷史淵源、人文基礎,突出平等互利,共商共建共享,營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環境。讓雙方百姓聽到更多來自彼此的好故事,推動民心相親相近,加深人文交流,讓“一帶一路”成為沿線國家人民的友誼之路。“過去阿拉伯人騎著駱駝把中國的陶瓷、絲綢運往歐洲,如今我們用互聯網電商把‘中國制造’賣給中東”。時代在變、絲綢之路的方式在變,不變的是中阿交流的歷史傳承和溝通世界的意義。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互聯網國際高端智庫論壇上,把中國文化在互聯網時代推送出去,是國家強調文化自信的解讀。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環節,將詩情畫意融入了聲光電的魔術師手中,國產古裝劇的拍攝在后期制作時加入各種特效,給觀眾帶來視聽震撼,使中國的現代氣息得以有效傳達,讓觀眾切身感受到大國崛起的風范。再如《我們誕生在中國》、《長城》等多國合拍電影“借水行船”,利用外國的資本、技術和班底呈現中國故事和中國文化,在國際主流市場傳播。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為了促進網絡空間的創新與繁榮,維護網絡空間的公平與正義,保障網絡空間的安全與有序,歸根到底是為了推動全球政治經濟的發展與進步。隨著網絡空間技術的不斷進步,通過繼續不斷豐富和完善國際和國內兩大層面的制度建設來實現網絡空間命運體的構想,中國在未來全球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中將進一步發揮其積極作用並逐漸佔據主動。在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指導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將認可並受益於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並將和我國攜手推動建立更加公平正義的網絡空間全球治理新秩序,達到讓全球互聯網家園更美麗、更干淨、更安全的共同目標。(作者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學院院長)
相關專題 |
· 《網信軍民融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