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網域新力量:

建立網絡空間統一戰線凝聚網絡強國建設的雄偉力量

陳廷

2018年04月23日14:2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網絡空間作為人類生存新空間、精神新家園,已經深度融入國家信息基礎設施、關鍵業務網絡和人民生產生活,廣泛連接著千家萬戶、覆蓋了各行各業,國際交互、軍民融合、虛實並存特征十分明顯。如何利用網絡空間的這種多層次、廣泛性、深邃度,使其成為凝聚力量、形成合力的新領域新平台,更好地造福國家、社會和人民?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視角,為網絡空間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新時代加快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於“同心圓”重要講話精神,面向未來、統籌經略,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打造網絡空間的統一戰線,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一、堅持軍民融合,統籌網絡空間國家治理的主導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會議時強調,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總書記的講話深刻揭示了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當前,網絡空間戰略博弈正日益組織化國家化,網絡空間斗爭已從最初散亂無序的“黑客”行為、企業行為等,發展為“國家主導、軍隊主體、各方參與”的國家組織行為。網絡強國戰略的建設實施,離不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支撐配合,必須加快融合步伐,加強戰略引領,加強改革創新,加強任務落實,努力開創新時代網信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

一是完善網信軍民融合體制。頂層統籌設計是網絡空間國家治理的核心問題。應著眼適應國家網絡空間治理需求,進一步完善中央層次的網絡空間戰略指揮機構,健全跨領域跨部門的合作與協調制度,明確職責任務,制定應急預案,加強經常演練,確保在關鍵時刻、關鍵問題、關鍵行動上能夠發揮戰略指揮優勢。還應著眼網絡空間安全管控平戰一體、軍民一體、聯合制勝的要求,建立情報搜集、信息共享、動態感知、聯合反制等方面的運行機制,保持常態化運行,確保隨時應對各種網絡空間安全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發揮國家整體合力優勢。

二是強化軍地網絡科技融合。軍民融合本質上是一場科技創新能力再生的革命,需要極其強大的國家科技創新協同能力。應打破體制機制界限,聚合軍地的各類科研力量,鼓勵職能部門、高校、科研院所、軍工企業和優勢民營企業強強聯合,建立一批跨軍地院校和科研單位的科技協同中心,聚力突破關鍵網絡技術,促進基礎平台軍民共享,推動軍民技術相互轉化,在軍民兩種需求相互疊加、兩種力量相互聚合、兩種資源相互補充中,探索軍民融合網絡技術創新模式,共同培育網絡空間產業生態鏈。

三是加強軍地網絡人才培養。網絡安全是技術的較量,更是人與人的對抗。應積極探索軍隊、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和網絡公司開展軍地人才的聯合培養渠道,通過共同開發課程、共建實驗場所、共設實習基地,實現課堂教學、學生培養、實習實踐的有機結合,建設完善快速化、規模化、實戰化的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機制。當前,應特別重視充分利用民用網絡技術和人力資源,敢於大膽“引進來”,滿足軍隊網絡安全急需,以加快促進某些領域軍用網絡安全技術發展。

二、堅持專群結合,調動網絡社會多主體的能動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安全防線。推進網絡強國建設,讓網絡空間更好地造福國家、惠及人民,既要發揮國家專業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還要關注線上線下“統一戰線”,調動社會組織、網站平台和廣大網民的自身主觀能動力量,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最大公約數,展示最強同心圓”,切實走好網絡時代的群眾路線,打好網絡空間的人民戰爭。

一是群眾自律舉報。網絡社會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交流與運行特征,對於7億多網民、海量信息來講,要想實現網絡空間天清氣朗,僅靠外在強制根本無法解決,更根本的還是依賴廣大網民自覺守法,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應建立健全網民自律監督機制,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提倡鼓勵公眾積極獻計獻策,引導億萬網民實現自我監督與管理。每個網民都要對自己的網絡言行負責,清楚自身的網絡行為邊界,提高信息判斷能力和網絡安全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和網絡秩序。同時,公眾的呼聲是網絡信息治理的重要推力,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絡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建議,抵制和防止網絡不良信息蔓延擴散,為維護網絡安全貢獻力量。

二是網站平台自治。網站平台是網絡信息傳播的中樞,是用戶與網絡世界的中轉站。網站平台作為連接者、匹配者和市場設計者,對於網絡用戶實施違法不當行為的方式、手段等通常更為了解,對於此類行為採取的治理措施往往也更具針對性。從實踐看,各大商業網站平台在發展過程中設置完善一系列關於用戶資質、交易規則、懲戒措施、糾紛解決機制等方面的治理規則,有效維護了互聯網信息交流與商品交易秩序。應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進一步完善現有網站平台的治理體系,將傳統信息規則和糾紛解決的要素轉化為有效規范規則,通過創造發展一整套符合網絡發展的治理機制,在網絡治理的第一道組織關口把關定向,起到輔助監管責任和主體自淨能力的較好統一。

三是行業規范監督。行業自治是一種介於政府監管與企業管理之間的補充治理方式,可以充當起溝通政府、市場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從發達國家的互聯網治理經驗來看,政府部門多是在危及國家公共安全時才會進行必要的介入,相對而言行業協會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自治監督作用,有些甚至處於主導性地位。像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都採取行業自律的方式遏制網絡信息服務的消極影響和危害。近年來,我國網絡社會組織和民間團體發揮自身優勢,整合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參與到互聯網建設工作中,逐漸成為國家網絡空間治理體系的重要一環。應進一步加強網絡社會組織監督規范,組織制定完善的行約、行規,督促市場主體制定網絡安全行為規范,指導會員加強網絡綜合治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三、堅持虛實結合,發揮網絡智庫的戰略支撐力量

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寶貴的資源。建設網絡強國,不僅需要實體機構、科學技術、經費條件等方面的硬件實力,還需要思想層面、戰略層面的軟實力、軟科學支持,需要網絡空間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方法的大力協助,以彌補國家硬實力的缺陷與不足。網絡強國建設中,要構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戰略能力,必須注重發揮網絡智庫和專業研究機構的軟實力作用,超前開展政策產業研究,提出框架意見及實務對策,始終確保網絡空間的大決策大建設大發展符合客觀規律,能夠形成持久生命能力。

一是加強網絡空間前瞻性問題研究。網絡智庫應圍繞網絡空間國內外形勢變化,圍繞“互聯網+”所形成的空前的網絡安全威脅、重大挑戰,圍繞中國網絡技術發展的重大機遇,圍繞在網絡安全領域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在專題研究、跟蹤研究、比較研究、數據挖掘等方面刻苦攻關,提出專業性、建設性、創新性意見,積極搶佔網絡空間戰略研究的制高點,以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的政策研究支撐網絡強國的科學發展。

二是建立完善網絡智庫參與決策機制。建立健全網絡空間公共決策智庫咨詢等方面法規制度,把決策咨詢納入國家網絡主管部門決策機制,建立網絡重大決策問詢制度,依法對重大網絡決策過程進行嚴密、科學的規范化設計。應建立重大網絡政策、決策實施后評估機制,在政策決策執行后,由網絡智庫向決策者提供評估報告。還應建立和完善網絡政策決策過程中公民參與的利益表達和公眾利益平衡機制,發揮網絡智庫在多元利益表達機制中的獨特作用,提高網絡空間公共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

三是大力培育網絡智庫體系。應提升整體研究效益,整合國內網絡智庫的智力資源,對不同類型的智庫實行分類指導,探索推行崗位聘任制和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加強國內外智庫同行之間的交流與資源共享,有計劃、有重點地推出一批代表國內一流水平和中國形象的領軍人才。應提升網絡智庫規范化建設水平,明確網絡智庫行業規范,制定智庫行業的基本准入門檻、職業標准、財務監管制度等,將智庫的研究能力、職業操守和經費來源等納入監管范圍,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和政府購買服務支持力度,促進形成中國特色新型網絡智庫體系。

四、堅持中外結合,凝聚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力量

互聯網具有很強的開放性,一個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在網絡空間面臨的挑戰和威脅越來越多,網絡空間治理越需要國際社會的應對合作。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烏鎮峰會”上提出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四項原則”、“五項主張”,鮮明闡述了中國政府對網絡空間治理的政策理念和整體思路,體現了中華民族維護網絡空間和平與發展的真追求真道義。應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繼續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推動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一是強化我國網絡治理能力建設。我國要在網絡空間全球治理的合作中取得話語權,必須首先把國內網絡治理能力的“內功”建設好,科學統籌各類信息網絡基礎設施規劃,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升級,努力削減社會階層之間、地區之間的“數字鴻溝”,特別是大力支持落后地區和重點人群的網絡推廣普及,進一步壯大消費互聯網市場,做大做強工業互聯網建設運營水平,為我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奠定扎實內在基礎。

二是支持聯合國協調全球網絡治理。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具有國際公認的合法性和權威性,理應成為應對全球網絡問題的重要平台。我國一直主張聯合國作為協調網絡空間全球治理的國際性組織,包括建立多邊、透明和民主的互聯網國際管理機制等。實際上,近年來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在網絡空間全球治理中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應繼續支持聯合國在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中發揮積極作用,積極推進互聯網名稱和數字分配機構國際化改革,推動下一代互聯網基礎資源公正合理分配,推動形成於我有利的規則體系。

三是積極參與國際網絡合作談判。對於網絡發達國家,應繼續積極運籌與美國、俄羅斯等大國的網絡關系,探索發起由主要網絡大國參與的戰略對話機制,對網絡領域重大影響問題進行對話磋商,找准彼此共同面臨關注的網絡焦點問題,爭取在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網絡犯罪等方面形成共同遵守的規則。對於網絡不發達國家,應充分闡釋不發達國家之間團結協作的重要性,盡力為他們提供網絡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國際援助,爭取與這些國家建立起反對網絡霸權主義、防范網絡攻擊等方面的統一戰線,以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

《呂氏春秋》講:“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清氣朗、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隻要我們按照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共同目標下把網絡空間多元力量凝聚起來,不斷深化推進網絡空間統一戰線建設,有效提升網絡空間戰略資源和實力的綜合運用,必將能夠“攥指成拳”,使網絡空間成為凝聚社會力量的“大廣場”,在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各個方面形成強大合力,真正生成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戰略能力,早日實現網絡強國的雄偉戰略目標。(作者系中國網絡空間戰略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責編:孫爽、謝磊)
相關專題
· 《網信軍民融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