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新領域軍地對話:

激發國家戰略共振效應 讓網絡空間成為軍民融合的熱土

網信軍民融合編輯部

2018年04月23日14:0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主持人 :周浩(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大校)

訪談嘉賓:張志紅(廈門市發改委主任、廈門軍民融合辦主任)、呂述望(中國科學院國家信息安全實驗室博士生導師、北京知識安全實驗室主任)、葉征(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軍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翟起濱(中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網絡安全專家)、程琳(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會長、公安大學原校長、黨委書記)、劉權(工信部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長)

訪談現場

周浩:各位領導、專家,各位嘉賓,下午好!受大會委托,由我來主持新領域軍地對話環節。在這裡,感謝會議的組織者,也感謝廈門這片熱土。今天我們對話討論的主題是“激發國家戰略共振效應,讓網絡空間成為軍民融合的熱土”。

如何在國家戰略共振共鳴的形勢下,讓網絡空間成為熱土、沃土,是不少領導、專家、學者一直關心、關注和思考的問題。當然,也是當前軍民融合存在的諸多重點和難點問題。就這些話題,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軍地不同崗位的六位領導和專家,將分別從網信產業、自主可控、尖端人才、政策法規、軍地聯合以及學習借鑒等六個方面展開對話討論。這六位領導和專家既有軍隊的領導,也有長期從事教學科研理論工作的博導,還有網絡領域的知名專家。相信通過大家聚焦當前網信軍民融合領域中熱點難點問題,結合深邃的思考和感悟,能夠啟迪固有的思維,激蕩思想的火花,在認知的層面形成同頻共振,為凝聚融合力量,籌劃行動路線出謀劃策。

下面,我們邀請參加對話的領導和專家上台。六位領導和專家是,廈門市發改委主任、廈門軍民融合辦主任張志紅,中國科學院國家信息安全實驗室博士生導師、北京知識安全實驗室主任呂述望,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軍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葉征,中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網絡安全專家翟起濱,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會長、公安大學原校長、黨委書記程琳,工信部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權。

首先我們請廈門發改委張志紅主任。張主任作為廈門發改委以及軍民融合辦的主要領導,應該說對網信軍民融合有深入的思考,也有創新式的嘗試,更有開創性的實踐,當然更有切身的體會。這次會議,我們目的之一就是在新起點、新時代和新征程謀劃網信軍民融合,激發網絡強國和軍民融合的廈門共識和廈門力量。

實現網信軍民融合,離不開產業的發展,沒有或者是缺少產業的深度融合和發展,網信軍民融合就落不下,落不實,甚至是缺少原動力。所以我想請張主任結合廈門當前的實際,談一談如何發展軍民融合網信產業,謝謝。

張志紅:很高興有機會來跟大家做一個分享,我也借這個機會給大家報告一下廈門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以及軍民融合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和發展現狀。

首先,廈門的網絡信息產業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廈門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同時也是一個經濟體量比較小的城市,但是,我們城市的經濟質量還是比較好的。廈門有1400多家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基本上佔了福建省的一半,我們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值佔了68%左右的比重,廈門去年軟件信息服務業的營收已經超過1300億元。離我們這裡不到五公裡的廈門軟件園二期入駐了1300多家的軟件信息企業,園區營收超過了600億元。同時在網絡安全方面,廈門也有一定的集聚度,我們大概有60多家涉及網絡安全的企業,比較有規模的約有20多家,目前的營收也超過了40個億。

第二個方面,我們在網信產業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廈門的網絡信息化產業比較有特點,不像其它很多地方有一些巨無霸的企業,我們的中小企業偏多,很多企業是從小微創業型企業發展起來的,這也印証了總書記在廈門講的,廈門是一個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就是這些創新型企業,他們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我們國家的很多細分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例如我剛才講到的美亞柏科。另外,像我們的雅迅,在汽車安全互聯、北斗應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我們的精圖信息,在衛星導航、遙感、通訊等天地一體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還有包括羅伯特、綠網天下等等,有一批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第三個方面,我們產業有比較良好的發展環境。廈門一直把軟件信息產業作為著力打造的千億產業鏈之一,制定規劃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軟件園二期難以承載更多企業的情況下,我們規劃了12平方公裡的軟件園三期工程,剛剛,也就是去年年底的最后一天,地鐵可以直通到那裡,未來將成為更多軟件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空間。同時,在資金方面,近三年來,我們在網信方面的政府直接投資應該超過了1個億﹔另外,廈門政府設立了引導基金,還有社會設立的相關產業基金有21隻,總規模將近一百個億,這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第四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我們軍民融合的發展情況。廈門在軍民深度融合方面建立了九大體系,在體制機制方面重視人才共同培養,在信息共享,協同創新等方面也開展了很多工作。2015年,我們與國防科技大學成立了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在廈門的海滄還規劃了2.8平方公裡的軍民融合產業園。目前,廈門涉軍的企業有70多家,這些企業的產值超過了300個億。

回到我們今天網絡空間的主題,廈門如何才能成為網信軍民融合的一片熱土?因為網信領域是我們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影響力最廣的一個技術創新領域,廈門一直把網信軍民融合作為與經濟發展進行結合的一個重要的工程。

我記得鄔院士講過一句話,就是說網信軍民融合要構建“四梁八柱”。所謂“四梁”就是要集合行政、軍事、科技還有社會的力量﹔同時,要突出八大要素,包括技術、人才、產業、法律、標准、管理、資金和機制。

我想,未來在廈門市,從地方政府來講,我們要進一步搭建溝通軍隊和企業之間的這樣一個平台和橋梁,同時促進體制機制和一些公共服務平台的搭建,促進軍轉民、民參軍的軍民產業深度融合,同時也促進我們共同的網絡基礎設施以及我們網絡信息資源的互聯共享,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並提升軍隊的戰爭力,謝謝。

周浩:謝謝張主任。剛才張主任言簡意賅,把廈門的網信軍民融合的基礎、產業的發展以及未來的前景做了展望,令人印象深刻。相信對我們在座的軍地各方,特別是在有志於軍轉民或者是民參軍的企業家與軍隊需求之間搭建了一個橋梁,再次感謝張主任。

下面,有請中科院國家信息安全研究室博導呂述望。呂老是中科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密碼研究,為我們國家信息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活躍在網絡強國戰略有關的媒體和講台上。最近,您在東南衛視談了中國沒有互聯網,造成這種情況既有歷史也有現實的原因。從本質上講,是中國逐漸強大之后,自主可控的自然訴求。也請您談一談在網信軍民融合領域,如何實現自主可控的發展。

呂述望:謝謝大家。這次到福建來,也是巧了。前段時間,福建東南衛視做了一個《中國正在說》節目,他們找到了我,讓我把關於網絡空間安全的一些事情講一講。他們有一個很好的編導,付出幾個月的努力,最后做出這個片子,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

今天,我想跟大家說的就是,在軍民融合這個大前提下,作為網絡空間安全這樣的一級學科,還要從學術的角度關注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有一門課,叫計算機信息系統,大家不要忘記,計算機信息系統是一種人機系統,人跟計算機這樣龐大的工具結合,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所以,現在要注意,你面對的是一個由智能計算機武裝起來的人。比如,我拿著手機,在裡面說句話,我估計可能信息迅速擴展到上萬人。這就是現代社會跟過去不同的地方。

大家知道1994年中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全功能地接入美國的Internet,如果理解了計算機信息系統是人機系統,會發現這件事情可能是欠考慮的。因為不是一般的計算機接進去,是把我們的國人接進去了。這件事情也就導致現在我們國家的網絡狀況堪憂,這是一個事情,大家從學術上要注意。

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的圖論、拓扑學,甚至我們的網絡拓扑學的工作,還是要加強研究。有了這些基本知識,我們就知道,世界廣泛使用的網不是互聯網,是一張美國的網絡,是由主根控制的網絡。我在2010年開一個會,明確地說,中國沒有互聯網,到現在這個狀況仍然沒有改變。這些基本問題在東南衛視的那個節目裡說清楚了,這裡就不詳細談了。

第三個大的問題,就是現在的社會人類文明是發展進步了呢,還是沒有多少進步呢?我研究了一下,無論是人類開始種植土地,進入農業文明階段,然后發現了海洋,鋼鐵能漂在水上並加上機器,造就了日不落帝國這樣一個所謂工業文明的時代,還是現在網絡加知識這樣的一個時代,有一條沒有變,都表現為一個死循環:文明發展,帝國產生,戰爭打起來了。現在的仗,網絡戰打得很凶,網絡空間的爭奪、開拓與戰爭是常態,我認為人類剛剛邁入了帝國文明時代,這個歷史時代希望大家能夠注意。

當然Internet是一個很好的技術,但是在市場條件下,人類對新技術的利用往往是非理性的。新技術的非理性應用往往造成了現代淪陷。例如我們使用的高效殺虫劑來增產糧食,過去不用農藥,一畝地產200斤,虫子吃一百斤,人吃一百斤,很和諧。后來使用農藥了,一畝地產出250斤,虫子都不吃了,現在我們跟農民說你不要用農藥了,他說不用農藥我不會種地了,這就叫現代淪陷。從網絡空間看過去,同樣發生了現代淪陷,一旦淪陷就不是一般的治理問題,而是戰爭問題。

面對網絡空間這個令人堪憂的局面,我們該怎麼辦呢?美國人有的,我們也應該有。我們不要把我們借用美國的這張網絡當成什麼互聯網,這樣是不夠恰當的。也希望在座的領導同志考慮,將來你們的用詞,當你講Internet的時候,不要說什麼互聯網,我們沒有自己的網,我們是美國英特網的大用戶。我們也不是什麼網絡大國,由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一步之遙,我們是由網絡弱國到網絡強國,千裡迢迢。我們前面任重而道遠,需要軍民共建我們的網絡家園。

我想說的最后一句話是,要落實近平原則。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我們國家要加強網絡建設和管理,不能受制於人,我們講網絡空間安全要堅持並落實這一原則。謝謝大家。

周浩:感謝呂教授。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應該說是推動了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時網絡技術也是雙刃劍,它也帶來了諸如網絡安全、網絡顛覆這些涉及到國家和政黨安危的問題。剛才呂教授從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角度,提出了諸多發人深省的問題。呂教授這些可以說是憂國憂民的提問,也值得我們軍方,值得我們企業,更值得我們政府的高層深思。我想,網信軍民融合,實際上就是確保工程的安全、國家的安全。再一次感謝呂教授,謝謝。

第三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軍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葉征大校,請他以尖端人才為主題,介紹一下網信軍民融合人才培養的問題。葉征老師是網絡強國、網絡邊防等一系列理論的開創者,也是網絡強國建設的推動者和參與者。同時也參與了網絡強國戰略、軍民融合戰略等國家戰略的研究對接工作。在軍內,葉老師桃李滿天下,在信息強軍戰略的研究當中,應該說成果豐碩。下面就請葉征老師談一談。

葉征:大家下午好。我對網信軍民融合人才建設問題,有這麼一個綜合評價,就是整體情況非常樂觀,具體還有些遺憾。首先說整體情況,我是在89年從沈陽戰區作戰口調到軍科來,等於說我這一輩子20多年搞作戰20年搞研究,這20多年來培養了很多作戰人才。我覺得從2000年以來,我軍對網絡空間的人才建設越來越重視。就像剛才呂老說的這樣,計算機系統是人機結合的系統,而網信建設說到底是個放大的系統,按照錢老的觀點,它是個系統建設。它也是人機(結合)的,就是人佔了半邊天甚至是大半邊天,因為機的系統沒有人,它不會出現,它也不會發展。所以說人才建設在我們的網信建設過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說現在形勢比較樂觀,是有証據的。第一,現在確實做到了頂層的高度重視。習總書記2013年對網絡強國的報告批復之后,連續在各個場合強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習總書記這麼重視網信,對我們人才培養和發展,以及這個體系的建設、制度的建設以及方式方法的改善,都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第二,現在網信人才培養的渠道很多。現在各個大學科研院所都有這方面的教學隊伍和教學內容,網絡安全也已成為國家一級學科。我是在04年擔任軍事科學院信息作戰研究室的主任,在以前沒有跟信息挂鉤的事。后來在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和其它指揮院校,先后都建立了這方面的教學內容,培養了大量這方面的人才。除了這些方面之外,我們還有地方的各種培養渠道,以及國外也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年不是人才外流,在資本外流的這種背景下,卻迎來了人才內流的可喜局面。這也說明在中國這塊沃土,網絡強國的事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把人才吸引回來了。第三個方面,就是人才輩出的現象已經出現。現在從國家隊到民間隊伍,各種各樣的人才,每天都在脫穎而出。

但是展望未來,現在還有些遺憾。主要的遺憾,一是我們的人才創新力不夠,這是錢老在世時反復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還需要在我們人才培養過程中逐步去回答。但我相信中國的頂級人才很可能就在網信領域中出現,因為這個領域比其他領域更有突破力,更有創造力,很可能突破傳統的束縛,產生很多世界級的頂尖人才,我們拭目以待。另一方面,在軍民融合這條路上的一些專才,還是比較少見。比如說軍民融合,我們常通俗地講,叫軍轉民、民參軍。我覺得這個話就沒太說清楚,就是軍什麼東西能轉到民用?另外,軍隊要矮下身段來,把自己的需求告訴民間,告訴國家隊,告訴民間隊,我們需要什麼?我們的短板在哪裡?這樣並不是把自己矮化,而是從實際出發,否則提不出需求來,怎麼能讓軍民融合這條路越走越寬闊?不能以保密的借口就把它遮過去,這其實還是缺少大量懂得需求,又懂得技術支持的人才。反過來,民參軍這一塊,很多人想參軍參不進來,一個是門檻高,一個是剛才我說的需求不明晰。如何培養一大批能提出需求的專才,這批專才需要除了他們的專業之外,能夠真正理解融合的途徑、方法。

今天我把樂觀和遺憾的兩個方面給各位匯報一下,希望各位能在培養人才過程中以及自身的成長過程中,在軍民融合這條道路上找到自己的定位,為網絡強國建設這個國家戰略添磚加瓦。

周浩:謝謝葉老師,建設網絡強國,推進網信軍民深度融合,既需要人才的高原,也需要人才的高峰。剛才葉老師講人才是事業興旺發達的基礎,現在大家都覺得在各行各業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問題,實際上主要是缺少將才、缺少帥才,像錢老這樣的,就是中國科學界的帥才。再一次謝謝葉老師。

下面,我們請工信部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所劉權所長。劉權所長是工信部的領導、專家,對區塊鏈有深入研究,一直在網信事業的最前沿研究、思考和實踐,有很多的研究成果。我們請劉所長結合工作實踐,談一談網信軍民融合政策法規方面的問題。謝謝。

劉權:剛才各位都提到了網絡強國的戰略。這個戰略是網信辦牽頭的,工信部主要是技術產業管理部門。

關於網絡,剛才呂老師說我們不算是網絡大國。呂老師說了三個詞,一個是網絡弱國,一個是網絡強國,一個網絡大國。現在,至少從用戶數量上看,咱們是全球第一的。那麼網絡強國這四個字該怎麼理解?當時我們在做研究的過程當中有兩個方面的理解,第一是說網絡上的強勢,這個好理解。第二是通過網絡經濟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們通過網絡的方式或者數據經營方式使得國家變得更強大。

關於網信軍民融合,從2014年2月27號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及中央網信辦成立之后,我們就開始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也一直困惑於一個事情,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名詞,一個是安全可控,一個是自主可控,還有安全性和可控性。關於這幾個概念的發展,這裡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

在網信領域,關於安全可控和自主可控,一直存在爭議和妥協。最初,我們提出國家IT技術和產品的自主可控。提到自主可控,畢竟中國已經進入WTO,處於一個開放的環境,提出自主可控會受到來自於國外,包括美國信息產業機構,日本信息產業相關的一些機構協會,以及國外的公司,像英特、AMD、微軟等的質疑。有些以協會的名義直接發到標准委員會或者發給網信辦等各個部門,“自主可控”最后慢慢轉換成“安全可控”這個詞,但核心意義上沒有變化。

因為現在國家標准是開放、公開制定的,過程中會接受國外相關企業、機構的一些建議。尤其是制定CPU國家標准,大家感受很深,還沒有哪個標准會引起國際上如此高度的重視。在標准討論的過程中,包括芯片發展中心的,還有AMD、IBM、英特爾的等等,這幾方的力量、幾個陣營爭論地不可開交,難以協調。國內認可,國外一定會有問題,國外沒問題的,我們不一定會認可,協調工作非常非常難。

經過一系列的磨合,我們最后提出“安全可控”這個概念,我們沒有去定義自主可控是什麼,安全可控是什麼,但是我們給出了相同的理解。我們當時也是站在國際的角度上去解釋這個事情。對於一個IT產品什麼叫安全可控,那就是用戶說了算,這是核心的思想。比如說,我現在不管用哪一個系統,至少這個系統裡面的數據,不經過用戶的同意或許可,任何人不能拿走,就是用戶的數據,用戶說了算。第二就是用戶的操作權限,我們用戶說了算,不經過同意,你不能遠程操作。第三個方面是關系到用戶戰略產業的,或者提升服務。不能說因為你的企業掌控壟斷地位,就可以說停產就停產,包括Windows 7。所以我們當時站在三個角度,給出這個核心思想。我們最初也確確實實是希望完全是自主可控,希望把最好的產品能夠引過來,給選拔出來。但是涉及到各行業的原因,這裡邊把自主可控,完全支持國產的類似字眼給去掉了。

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是核心技術該怎麼去發展?在核心技術上,國防與科技部門怎麼合作?近十年國家支持了8000多億人民幣,十年前提出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發展,十年之后主題仍然是自主可控,核心的靈魂和大腦還是沒有中國的。提了這麼多年,下一步該怎麼走?我認為這個問題可能比互聯網更為嚴重。現在需要完全客觀公正地站在國家角度去提這個發展路徑。我相信中國兩彈一星都可以做到,IT領域也一定能做得到。

周浩:剛才劉權所長從用戶安全和國家互聯網安全的角度,提出了架構標准,政治標准,包括准則以及這個標准體系建立的重要性。實際上保障互聯網、保障網信安全,我們政策法規的建設確實是滯后的,這需要我們這些專家,包括我們的企業共同努力來補這個短板。

接下來,我們請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會長程琳,以軍地聯合為主題,談一談如何更有效地實現軍地融合。

程琳:非常感謝。因為時間關系,我就簡單談一點自己的看法。軍民聯合、軍地融合,現在是中央在推。對我們地方和軍隊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對科技發展、產業發展、軍隊的發展必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覺得軍民融合最主要的是如何抓落實,如果不抓落實,等於0。剛才呂教授講,我們中國沒有自己的互聯網,今年我們在廈門搞反腐與網絡安全人才培養論壇時,呂教授在會上就講過這個觀點,我也同意他的觀點。

但是,我們國家早就提出來了,為什麼到現在並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我覺得關鍵還是落實不到位。我最近在進行中美網絡安全比較研究,幾年前我講美國是互聯網技術強國,中國是互聯網應用大國。實際上我們就是在應用,我們網絡的核心技術全部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掌控之中,是非常危險的。在網絡安全方面,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非常大,尤其是大數據安全,現在問題更突出。

前段時間,在貴陽和南京兩個會上我講過,對於大數據安全,我們國家現在沒有哪個部門、哪個人能夠說清楚,尤其是我們個人信息形成的大數據。我們可以說是玻璃房裡面的裸體人。現在,共享單車有我們個人信息,身份証、手機號碼、銀行卡和定位信息,誰在管?共享單車的公司在管這些大數據。還有智能手表,好多家長給小孩買,這些數據在哪裡?賣手表的公司在管。如果犯罪分子要綁架一個人或者一個小孩,他可以到這些公司取得這些信息。所以,現在網絡安全的問題是非常突出的。

軍民融合以后也會產生大量的大數據,這涉及到軍隊的國防安全問題,怎麼保障這些大數據的安全?怎麼能落實軍民融合?我覺得我們國家應該制定一個具體的規劃,可以制定個五年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從哪些方面進行軍民融合,尤其在網絡安全方面,我們應該在基礎設施、核心技術、設備等方面加強管控,加強研究,國家應該大力投入,應該從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應該從法律上予以保障。

今天參考消息上報道,阿裡巴巴以12億美元收購美國速匯金計劃告吹。美國以安全為由不批准,因為可能會涉及到美國公民的隱私,包括軍事人員的身份信息等等。那麼阿裡巴巴在紐約上市,按照紐約証券法的規定,凡是上市公司應該公布所有的信息,這樣中國四億多人的身份信息都可以在美國公布?騰訊現在是9億多。這些信息涉不涉及我們國家的秘密?影響不影響我們國家的商貿?

近期我有一篇文章要發表,研究大數據安全如何影響到國家安全。大數據是經濟基礎,是國家資源,是智慧力,是生產力。國家必須進行管控,要防止一些互聯網巨頭利用自己掌握的大數據,來影響和左右國家的政治、軍事、商貿、經濟、社會安全和穩定等等。

安全問題是非常大的問題。我們軍地在網絡安全方面應該承擔共同的責任,我們應該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維護國家網絡主權的安全。在去年,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提出維護國家網絡主權要處理好五個關系,包括國家主權與網絡主權的關系、國家疆域與網絡界域的關系、網絡空間與網絡社會的關系等。我認為,網絡空間是物理性質的,我們不應該隻講網絡空間,隻要有人參加的地方就是社會,網絡實際上是由人來組建和參與的,它應該是一個網絡的社會。

04年,我在三所任黨委書記的時候,就提出了網絡不應該叫虛擬社會,應該叫網絡社會,我還專門發表過一篇文章,討論過什麼叫網絡社會,以及網絡社會的構成。現在網絡安全問題和社會安全問題是融為一體的,網絡社會的問題往往來自於現實社會,現實社會有的,網絡社會都有。現在我們打擊網絡犯罪、恐怖主義都離不開社會。有個很簡單的例子,新疆有一個17歲的女孩,從網絡上看了宗教極端勢力的視頻以后,六個月的時間,她就去進行獨狼式的恐怖襲擊。這就是網絡在教授恐怖和實施恐怖犯罪,現在網絡上這類內容太多了,而且它的傳播力、影響力非常大,過去是沒法想象的。

所以,我們怎麼樣來加強網絡安全呢?做好軍地融合,加強我們安全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言權。我們應該在基礎設施,在創新方面,發揮我們軍民融合的優勢,相互取長補短,形成拳頭,為建設網絡強國貢獻我們的力量。謝謝。

周浩:程琳會長以警察的視角,提出了包括網絡安全、大數據安全、個人信息安全等的一些隱患。這些觀點、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值得我們今后認真地去加以去解決。

下面,我們有請的第六位專家是中科院教授、博導翟起濱,請翟教授談的主題是如何借鑒學習。翟教授是著名的網絡安全專家學者,持續活躍在網信事業的第一線。翟教授對美國有著深入的研究,請您對美國網信領域軍民融合的情況,以及與我國軍民融合的情況作一個比較介紹,謝謝。

翟起濱:從1995年開始,我每年都要去參加兩個會,一個會議是RSA信息安全國際會議,另一個是密碼方面的會議,有兩屆沒有出席,因為去年我已經退休了。我總體感覺是,網信軍民融合的內涵、外延究竟是什麼?一定要搞清楚。

美國這個概念非常清晰。1952年,朝鮮戰爭結束之后,杜魯門總統召集軍方和許多人在一塊討論未來美國國防的問題,大家感到以后會有經費不足的問題。怎麼辦?建了兩個機構。一個機構整合了各軍種的密碼編制和從事破譯的一些人員,成立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還從各大學調了很多一流教授,如非常著名的阿伯特還有馬斯爾等這些教授,他們都進了NSA。第二件事,就是國防部成立了一個高級技術研究部門,就是我們說的DARPA。這個機構是干什麼的呢?就是我們所說的軍民融合。這個機構做得怎麼樣呢?他們利用民間企業、研究單位服務部隊。那時候,他們也感覺到,如果要使美國國防技術非常先進,首先要跟民用技術結合,隻有普及這些技術,才能夠有廣泛性,還有尖端性,同時軍費還可以省出來。所以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就極力地提出建議,要支持企業,主要包括IBM商用機器公司,后來還有AT&T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及1968年摩爾成立的Intel公司,這些公司后來都很了不得。

那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密碼,軍方研究的密碼流向民間。IBM得到了英國一個大訂單,就是在銀行業和保險業設備中要有加密設備。英國非常保守,不許民間研究密碼,不許軍用技術流向民間。IBM求助了當時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國會研究認為既然能給美國帶來很大的利益那就可以干。60年代末70年代初,NSA幫助IBM設計數據加密標准,從此密碼流向當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的網絡。后來我們知道集成電路出來了,Intel公司起來了,IBM用那個集成電路設計ARPANET以及終端,並開始通訊,這個網絡一步步發展才有現在的Internet。本來,美國NSA的作用是要使自己的技術至少超越民間十年,但是卻讓民間技術給顛覆了。

911事件讓美國下了一個決心,他沒有埋怨,沒有抓人,他說我們要反省。反省的結果是,現在美國信息安全的基礎平台已經不完全掌握在軍隊和政府,信息安全技術平台80%被年輕人組建的私人公司掌握,像RSA、Google、Sun、Oracle,這些公司都很了不起。信息革命就這樣發生了,Internet就這樣成熟了,我們國家成了這個網絡的最大租用者,成為租用美國鏡像最大的用戶。

我們老是說彎道超車,彎道怎麼超?你跟他走一條道,走著走著就跟他平行了,他就收你專利費,研著研著就跟人家並軌了,然后說你侵犯人家專利。而且我們總是自我安慰,說我們跟美國好好談判,用Internet就夠了﹔說我們現在是穩定的三角形,這個現實我們不要打碎它。這樣其實很危險,所以才有我們呂教授談到的,我們國家沒有互聯網。

沒有互聯網,我們怎麼辦?我們要營造一種氣氛,使我們年輕人能在這個領域中有更多的創新,打造出中國可管控的互聯網,使我們的技術能夠跟美國人談判,跟世界談判,這樣才能控制我們的一切,我們才有真正的網絡安全。今天是錢學森智庫舉辦的論壇。錢老曾經感慨:我們中華民族的科學家,好多都是民國時期出來的,民國以后我們有哪些了不起的科學家?我們要反思這些問題,我們不能夸夸其談,老談我們的成就,老是說我們的榮譽。所以,要想使我們的網絡發展起來,還要靠年輕人。

周浩:謝謝翟教授。翟教授從美國網絡發展的經驗,給我們打開了一扇觀察強國網絡建設的窗口,也為我們今后建設網信強國,搞好深度網信軍民融合,提供了借鑒。

我們這幾位領導和專家還有很多成熟的觀點、很深邃的思想。但是由於時間關系,這裡不再講更多了,各位可以下來與我們的領導和專家進行交流。最后,我想還是按照會務組的要求,請我們每一位領導專家以一句話表達下網信軍民深度融合的觀點。下面先請呂教授開始。

呂述望:我最大的心聲就是希望落實近平原則,軍民共建陸基民網。謝謝。

張志紅:廈門會是未來網信軍民融合的一片熱土,希望在座的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能夠持續關注廈門這片沃土。謝謝大家。

劉權:發揮軍民融合優勢,建設網絡強國。謝謝。

葉征:願習總書記提出的天下英才在網信領域大展宏圖。

翟起濱:重視年輕人,為年輕人開辟一條通向理想的大道,這樣我們就有希望。

程琳:建立自主可控的IT技術產業體系,是實現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必由之路,希望部隊在建立這個體系過程當中,能夠成為領頭羊、排頭兵。

周浩:好,再一次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今天的對話就到這裡,希望大家在美麗的廈門留下美好的回憶,在網信強國的征程上留下堅實的腳印,謝謝各位。

(責編:孫爽、謝磊)
相關專題
· 《網信軍民融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