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學術動態

“對話資本論”學術論壇第1期在京舉辦

2018年04月11日12:4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推進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及相關學科建設,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政治經濟學的交流與整合,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哲學研究》編輯部擬聯合主辦“對話資本論”學術論壇系列活動,聚焦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和經濟學等學科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前沿性重大問題,開展跨學科思想對話,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總體性視野與當代生命力。“對話資本論”學術論壇的宗旨為:對話經典,多維闡釋。跨越學科,融合視域。根植理論,觀照現實。立足青年,面向大眾。

“對話資本論”學術論壇第1期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青年學者論壇第19期於2018年4月1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哲學研究》編輯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人民大學 21 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主辦,主題為“對話《資本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新時代”。來自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等80余人參加了會議。

論壇開幕式上,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聶錦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哲學研究》主編崔唯航,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侯衍社分別致辭。開幕式由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郗戈主持。

聶錦芳教授認為,作為一位思想家,馬克思觀點的復雜內涵並不在於他明確的表述,而在於他對自己觀點的探索和論証。馬克思將自己的畢生心血投入到對資本的研究中,並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修正自己的理論框架,留下了以《資本論》為代表的一系列豐碩的思想成果。隻有把馬克思悉心研究資本的全部經歷和思維方式作為我們理解馬克思的基礎,才能更好地推進《資本論》研究的發展和彰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科學性和生命力。在學術研究和理論探索的過程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學術視野、知識背景、解釋思路乃至觀點體系,每一代人也都要面對和解決自己所處時代的不同現實問題。當今時代為青年學者研究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和豐富的資源,青年學者們應靜下心來與歷史對話、與原典對話,拒斥盲目追隨時尚和潮流,真正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展開深入的沉澱式研究,努力發掘原典的當代啟示與價值,最終實現對現實問題的積極回應、對未來發展的正確把握和對前人思想的有效超越。

崔唯航研究員指出,此次論壇的主題包含三個意義重大的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對話”。哲學生於對話,死於獨白。隨著當下實踐活動日新月異的發展,理論研究和探索中所激發出來的有價值的思想卻尤為稀少,思想資源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和最珍貴的資源。對話探討的學術形式兼具表達思想和激發思想的雙重功能,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應不斷強化對話意識。第二個關鍵詞是“新時代”。繼黑格爾提出哲學是“思想中所把握的時代”之后,馬克思進一步將哲學闡釋為“時代精神的精華”,表明哲學具有把握時代脈搏、反映時代規律、聚焦時代實踐、回應時代問題的思想特性。學習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把握他們所處時代的現實,對於我們思考新時代的現實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三個關鍵詞是“《資本論》”。資本作為滲透到時代的每一個角落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的主導力量,在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仍是活生生的現實存在。要認識、理解和把握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就離不開對資本問題的考察,離不開馬克思研究資本問題的集大成之作——《資本論》。

侯衍社教授認為,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舉辦此次學術會議,研討學術,砥礪思想,學習、緬懷和紀念馬克思,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理論價值。馬克思是驚人的,他為我們留下了數以千萬字計的浩瀚經典著作﹔馬克思是崇高的,他在中學時立志為人類的幸福事業而工作,並矢志不渝地奉獻了自己的一生﹔馬克思是偉大的,他能夠清貧度日,不畏生活所迫,始終滿懷一腔熱血投身人類解放事業﹔馬克思是敏銳的,他以別人不具備的銳利眼光發掘時代的弊病,揭露出資產階級剝削廣大勞動人民的秘密。馬克思的《資本論》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從不同的學科角度深入探討這一著作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對於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郗戈副教授簡要介紹了本期“對話資本論”論壇主題的四個維度:一是與會學者與《資本論》這一經典著作展開對話﹔其二是圍繞《資本論》,與會學者展開跨學科對話﹔三是以《資本論》為中介,我們與所處的新時代展開對話﹔四是在不同學科開放式的對話過程中,實現“對話”本身的增殖,推動思想自身的擴大再生產,彰顯《資本論》頑強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真理性。

會議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哲學》副主編鑒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動態》常務副主編賈紅蓮、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編審王海鋒、中國社會科學網編輯李秀偉擔任主持人。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資本論》研究與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資本論》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新范式’”、“《資本論》研究與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資本論》研究與哲學、政治經濟學的對話與融合”等議題展開了自由而充分的跨學科對話和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謝富勝教授認為,在《資本論》中,馬克思研究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政治經濟學意義上指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中佔主導地位勞動過程﹔這一勞動過程的核心是通過控制雇佣勞動實現效率。與勞動過程的具體形式相聯系的是一種新的社會積累體系,它是經濟再生產和雇佣勞動再生產的基礎,包含著基本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新形式,促發了勞資之間沖突斗爭的新形式。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劉梅博士從《資本論》的研究對象、辨証法及其中的隱匿現實三個方面對《資本論》展開了具體分析。她認為,《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是包含人的全部生存體驗在內的感性活動,《資本論》的辯証法透過資本邏輯在社會中的現實展開切中了社會現實,馬克思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揭示了共產主義是一種替代資本主義的新形態的隱匿現實。

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所黃志軍副教授基於對《資本論》第二卷的考察探討了資本內部的辯証法。資本循環中“貨幣的復歸”、資本周轉中的“價值的轉移”和社會再生產中的“資本再生”等環節鮮明地揭示了資本自我推動和自我創造過程的內部辯証法,揭露了資本蘊藏的內在危機。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郗戈副教授指出,《資本論》不是對現成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簡單應用和驗証,而是從其“三重批判”即資本邏輯批判、物象化批判和意識形態批判中內生出歷史唯物主義新形態的建構。“三重批判”對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總體再現同時也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論的發展。《資本論》的歷史唯物主義建構,意味著歷史唯物主義自身的充分“歷史化”,並發展出一個揚棄了抽象原理的具體理論總體。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齊昊博士認為,隨著2008年國際經融危機的周期性爆發和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結構性轉化,處於不穩定工作狀態的勞動者規模日益增加。深入研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於過剩人口的闡釋對於我們分析這一現象具有重要的啟示和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庄忠正博士認為,馬克思談及“科學”時使用了德語“Wissenschaft”一詞,不僅具有思辨性、實証性和批判性,而且蘊含著科學分析方法,能更好地闡釋《資本論》的科學性。馬克思以作為“理性具體”的“社會現實”為研究對象展開政治經濟學批判,彰顯了《資本論》的科學性、批判性和革命性。

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張雪琴博士聚焦於對壟斷資本學派凡勃倫思想淵源的考察,指出壟斷資本學派在建構國際壟斷金融資本理論的過程中,批判性吸收了美國制度經濟學鼻祖凡勃倫的“破壞——不在場所有權”理論,形成了以“停滯——金融化”悖論為內核的國際壟斷金融資本學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楊洪源助理研究員探討了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貨幣形式辯証法,從敘述的辯証方式及其界限、貨幣的本質規定與形式規定、貨幣本質所帶來的全面異化及其揚棄、貨幣形式的內在矛盾與自我消解、貨幣形式的顛倒性和破解方式等方面闡述了馬克思貨幣形式辯証法與黑格爾的辯証法區別。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劉志洪博士從資本運動的邏輯呈現的四個有機聯系的層次:一是形成、擴張與揚棄的總邏輯,二是價值增殖的核心邏輯,三是創造—消解文明的基本邏輯,四是提高—降低效率、競爭—壟斷、創新—守舊、理性化—反理性、公共性—私獨性等相互矛盾的具體邏輯等,闡述了資本邏輯的系統結構及其當代啟示。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慎蕭博士認為,資本主義金融化轉型實質上是通過將工人家庭部門納入金融系統實現對其金融掠奪、獲取金融利潤,金融利潤的根本來源仍是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這一轉型雖然可以改善家庭部門當期生活狀況,卻導致了家庭部門的收入日益不穩定和負債日趨加劇,難以實現資本主義金融的長期繁榮和經濟的持續增長。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研究生牛子牛針對當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新變化和新自由主義對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回應,指出勞動主體的再生產問題已經成為政治經濟學領域的緊迫問題。他認為,馬克思在《大綱》和《資本論》中的相關闡釋為把勞動主體的再生產理解為通過資本主義價值系統的生命權力機器,將勞動者構造為特定的欲望負責的道德主體的過程提供了基本參照。

與會學者根植於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觀照當下社會現實問題,對《資本論》及相關手稿進行了跨越哲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多維度闡釋,並就《資本論》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達成共識。學者們普遍認為,作為一部經歷了時間和實踐檢驗的真理性著作,《資本論》具有穿越歷史的洞察力、旺盛的生命力和嚴謹的科學性。聚焦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和經濟學等學科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前沿性重大問題闡釋這部著作的深刻理論,有助於更好地彰顯《資本論》的總體性視野與當代生命力。

(供稿: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庄忠正、姚冰)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