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偉 許軍濤
2018年03月22日10:1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摘 要] 畢節市通過興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探尋了一條“扶志+扶智”的深度脫貧攻堅之路,有利於樹立貧困群眾“弱鳥先飛”的追趕意識,補齊脫貧攻堅中內生動力不足的短板,可為全國深度貧困地區提供有益經驗。
[關鍵詞] “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脫貧內生動力﹔畢節市
[中圖分類號] D63 [文獻標識碼] A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史無前例地把這個戰略庄嚴地寫入黨章,將其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為農業農民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航向。目前,農村的貧困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凸出短板。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及地方已出台各種針對建檔立卡戶的幫扶政策,社會各界亦積極參與幫扶,成績斐然。但是少數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部分地區已有加劇之趨勢。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讓貧困戶具有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與願望,這是思想的扶貧,是脫貧攻堅過程中的硬骨頭,更是徹底解決深度脫貧的關鍵之關鍵,要樹立“弱鳥先飛”的追趕意識。[1]面對大量的政策措施,要讓老百姓理解、把握,首先需要執行干部吃透政策精神,熟知具體操作方式。貴州省畢節市興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上一級對下一級講,干部對群眾講,群眾自己講,營造了集體學習宣傳脫貧思想政策的良好氛圍,既鍛煉基層干部的執行能力,更讓貧困群眾逐步建立起自我脫貧意識和能力。2017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強調,要賦予“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下文簡稱“講習所”)新的內涵,這是創新,黨的根基在基層,一定要抓好基層黨建,農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筆者進行田野調查,深入研究畢節市通過興辦“講習所”探尋“扶志+扶智”的深度脫貧攻堅之路,為全國深度貧困地區提供有益經驗。
一、“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建設成效顯著
自2017年4月14日,威寧自治縣成立全省首家 “脫貧攻堅講習所”后,隨即大方、黔西、七星關、納雍等區縣均建立脫貧攻堅講習所。截至2017年11月,畢節市共成立脫貧攻堅講習所2989個,平均每位農民專職講師半年為上千名村民授課63場,已開展培訓1萬多場,培訓干部群眾100萬余人次。[2]羅飛揚原本是納雍縣一名普通的手工藝人,但是從小跟隨家人學習刺繡和織麻,並長期從事相關產業,使他擁有了一些“絕活”。2017年,羅飛揚被邀成為納雍脫貧攻堅講習所的一名專職講師,幾個月內他已經到全縣各個村寨開展了63場授課,為上千名村民講解刺繡和織麻手藝,鼓勵指導廣大苗族婦女重拾苗家傳統刺繡手藝並加入昆寨鄉小花苗服飾蠟染刺繡加工廠工作,人均月工資達2500元以上。
(一)縣鄉村“講習所”三級縱向聯動,實現村級全覆蓋
2017年7月27日,畢節市納雍縣成立了脫貧攻堅講習所,提出組織專職講師深入農家小院、田間、地頭,向貧困村民講解扶貧政策和致富經,為決戰貧困提供智力支持。納雍縣全縣陸續設立了講習所454個。其中,全縣總講習所1個,26個鄉(鎮、街道)建1個,427個行政村各建1個,實現了縣鄉村講習所三級縱向聯動,實現村級全覆蓋。[3]
(二)多種講習方式促進村民思想觀念轉變,助力產業扶貧
在納雍縣宗嶺鎮坪箐村,脫貧攻堅講習所通過院壩會、群眾會、走村串戶等方式,積極向村民宣傳扶貧政策,講解農村經濟發展,從經濟學教村民算賬,從營銷學教村民銷售,從種植養殖學教村民技術,破除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讓廣大村民從守舊的思想中解放出來,逐步向有思想、懂技術、會經營、能致富的新型農民轉變。利用“講習所”這個載體,坪箐村“兩委”趁熱打鐵,邀請本村及周邊村寨種植和養殖“土專家”講授種植養殖技術。目前,坪箐村已經成立16個專業合作社,已經有490名村民加入到合作社,同時鏈接了全村76戶208名精准扶貧戶,發展茶業、核桃、蘇州大白鵝、根雕、大棚蔬菜、八月瓜等產業。
實踐表明,畢節市通過興辦“講習所”,促使全市干部群眾脫貧攻堅的精氣神有了很大提升,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明顯轉變,主動脫貧意願高漲,幫扶干部的信心和工作動力也顯著增強。
二、“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的探索經驗
畢節市在創辦“新時期農民講習所”的過程中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4]:
(一)創新講習陣地的標准:“五有標准”
各市(州)、縣(區、特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均按照“五有標准”:有場地,每個市(州)、縣(區)、鄉(鎮)、村(社區)要有至少一個固定場所作為集中講習的陣地,村民組可視具體情況設立固定講習所﹔有機構,各地成立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管理機構,有專人負責開展講習活動,圍繞活動開展、師資建設、資料管理、效果評估等建立健全講習制度,定期研究講習所事宜﹔有師資,各講習所有固定講習隊伍,並可針對需要聘請外地外單位講習員開展講習﹔有標識,所有講習員開展講習時須佩戴統一制作的徽章,固定講習所顯眼位置懸挂“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牌子,流動講習所有印“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的紅旗﹔有資料,各講習所按照省、市、縣的安排,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講習計劃和課程表,每月至少開展兩次集中講習,認真收集整理講習計劃、講習記錄、考勤記錄等有關資料,分門別類進行規范整理歸檔。
各市、縣兩級均創建“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農村鄉鎮、村兩級均創建“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講”出干部群眾的新動能、新狀態,“習”出干部群眾的新作為、新成效,把講習所建成凝心聚力的大陣地、脫貧攻堅的大課堂、同步小康的大本營。
(二)拓展講習主體的方法:“五級聯動”
1.組建五級講習隊伍。省委宣傳部會同有關部門,選調熟悉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了解全省改革和發展實際,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宣講能力強的相關人員組建省級講習員隊伍。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市(州)、縣(區)、鄉(鎮)、村(社區)根據本地實際,相應組建講習員隊伍。
2.拓展充實講習主體。講習主體除全省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和講師團隊伍外,各地根據工作實際,拓展擴大講習主體范圍,建立講習員庫。各高校、企事業單位黨員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員,“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及各類先進模范人物,第一書記、駐村干部、農民講師、技術專家、學校教師、帶富能手、退休老干部、行業領域精英、文化和傳統工藝傳承人,以及推動脫貧攻堅的“土專家”“田秀才”“鄉賢榜樣”等,都可納入講習主體范圍,通過定期或不定期方式進行講習。
(三)講習結合:“六講六干”
1.講思想,干有方向。深入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貴州代表團討論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宣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黨的建設的新要求,要講清楚、講明白,讓廣大干部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堅定不移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2.講感恩,干有激情。深入宣講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的關懷厚愛,對貴州各族人民的關懷牽挂,對貴州發展提出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及對黨的建設作出的指示要求,宣講貴州干部群眾感恩黨中央,感恩習近平總書記,將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轉化為奮發有為的磅礡力量,奮力開啟新征程、譜寫新篇章、實現新跨越。
3.講政策,干有思路。深入宣講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宣講中央及貴州省出台的產業發展政策、扶貧開發政策、改善民生政策,幫助干部群眾熟悉明白這些政策,特別要弄懂弄通、用好用活與當地發展、與自身有關的政策,認清本地資源和自身優勢,理清發展思路和舉措。
4.講技術,干有本領。根據當地發展特色和群眾需要,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聯合有關職能部門專家技師,開展各類知識、技術技能培訓,增強群眾各種技能本領,提升綜合素質。
5.講“比武”,干有榜樣。圍繞講習所興辦及活動開展等工作,省裡對省直各單位講習員隊伍建設、深入基層開展講習情況,各市縣講習陣地建設及活動開展情況,各媒體宣傳報道講習活動情況,進行三場“大比武”。講習員之間可就講習次數、效果、群眾歡迎程度等進行比武。通過比武,促進各講習所在比中學習、在比中提升、在比中趕超,推進全省講習活動向終身發展。
6.講道德,干有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國情省情世情教育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宣傳宣講民主法治、傳統美德、團結和諧、家訓家風等,使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進一步激發干部群眾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內生動力和發展信心。
(四)結合當地實際創新方式方法
1.分類講習。根據當地工作實際和現階段發展需要,合理區分各級各地“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不同功能定位,按照新時代農民的不同特點、不同需求,結合不同層次群體的文化程度、年齡結構和語言習慣等特點,針對黨員干部、社區居民、農村群眾等關心的問題,分類施策、因人施教,確保宣講效果。
2.豐富形式。採取“課堂式大集中、互動式小分散”的方式,推動講習陣地“便民化”。開展好“課堂講習”,充分運用各地興辦的講習所,集中干部群眾開展課堂式宣講﹔開展好“流動講習”,針對群眾個體需求,在田間地頭、居民院落、園區工地等場所,通過院壩會、板凳會、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講習﹔開展好“新媒體講習”,充分運用互聯網、遠程教育等信息化手段拓展講習平台和載體,通過廣電網絡、“村村通戶戶用”工程在電視信息平台開展講習,注重發揮微博、微信群、QQ群、手機客戶端、門戶網站等新興媒體平台作用進行講習。
3.講究方法。緊密結合當地實際、聽眾實際,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用小事例講清楚大道理,與群眾身邊熟悉的生活實例相結合,把專業術語通俗化,邏輯論証簡明化,枯燥問題風趣化,抽象事物鮮活化,讓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將講習做深做實、避免流於表面。如,黔西縣洪水鎮新橋村食用菌產業園建立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在黨總支部的領導下,打造“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經營體系,解決61人就業,其中貧困戶23人,突出特點是把科技人員放到園區實干,避免企業缺人才、先進技術,人才缺資金、缺動力,把專利技術與產業相結合,產生雙贏效果。
4.側重一線實干。講習重點面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及廣大群眾,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脫貧攻堅最前線開展講習,走進群眾的門檻做動員,下到群眾的田坎教技術,融入群眾的心坎轉思想,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入耳入腦入心。 如,黔西縣中建鄉金蘭鎮、金碧鎮、新仁鄉等鄉鎮總結出讓群眾能聽得懂的、反映生活實踐的生動語言,類似“懶鬼變能手”“酒鬼變工人”“賭鬼變股東”等語句,引起群眾的強烈反響。
三、“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畢節市興辦“講習所”取得了顯著成效,措施、方法都很豐富,但與黨的十九大對深度脫貧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貧困群眾的新期待相比還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困難和問題:
(一)“講習所”發展不平衡現象比較明顯
興建“講習所”的工作目前尚處於初探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比較明顯。有些地方基層領導和社會各界比較重視,步伐走得快一點,干得多一些,比如納雍縣,專職講習老師能夠通過不停地講、不停地完善,有一些還自覺搜集反饋意見,熱情積極、做法得當,成效顯著。同時,有些地方的講習工作就比較流於形式,處於完成任務的工作狀態。
(二)講習深度、講習效果有待提升
目前,“講習所”能夠吸引貧困群眾來學習的內容大多涉及生活生產切實相關的東西,如家禽飼養、產業技術等,若涉及黨的思想方針路線等政治性問題,就較難引起百姓的積極參與,或者就呈現出形式主義。但這內容實際上相輔相成,隻有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才有技術上的高效運用與發展,才更可能談得上扶志扶智。講習缺乏政治性,深度不夠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需要更加創新講習方式,拓展傳播渠道,使得所謂“枯燥、無意義”的思想政治性講習得到深入有效的加強。
(三)“講習所”持續性有待加強
從客觀實際來看,畢節市的“講習所”建設已經轟轟烈烈干起來了,成效不錯。但大家未必有信心做出長期的付出與堅持,從大家的反饋意見來看,評價都很好,收獲也很大,同時對其接下來的發展是否會慢慢出現悄無聲息的狀態持有保留意見。如何從系統性、戰略性的角度,創造一系列條件,來提高“講習所”創建的可持續性,讓它不是一個權宜之計,成為伴隨著整個新時代、新征程的長期之舉,是目前興辦“講習所”面臨的一個巨大困難與挑戰。
四、推廣畢節市“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的建議
(一)准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的重要指示
1.充分認識“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的新特征
第一,政治性。“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一定要講政治,一定要有這樣的基礎性認識。“講習所”要成為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的陣地,成為宣講、宣傳我們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重要場所。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對深度脫貧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分解任務點、列出時間表、畫出路線圖,協同相關時間節點謀劃脫貧事業,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這些措施都要作為講習的重點內容。
第二,系統性。所謂系統性,從管理過程看,脫貧攻堅工作需要扶貧部門由人、物資、基礎設施和其他資源在一定目標下組成的一體化系統,其決策的產生、資源的配置、政策的實施與服務的供給等都同時受到組成要素的影響,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在經過層層傳遞之后,將會影響到全局的發展。“講習所”不僅是簡單理解為“講習”兩個字,要在原有基礎上,根據總書記的新的要求,要進行新的設計,決定了“講習所”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把基礎工作做好,並且保持整個系統的運行順暢,才能有效保障各項扶貧工作的最終落地。
第三,戰略性。“講習所”需要“風物長宜放眼量”,在新時代的過程當中,講習應該怎麼服務於新時代,服務於整個國家的戰略發展需要,服務於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些都是需要具體執行的領導干部以及講習教師深入剖析的,並結合農村脫貧工作的實際,用生動翔實的傳播方式豐富講習工作,增強講習所建設的長遠性與戰略性。
第四,參與性。不能讓“講習所”僅僅辦成我們干部宣講的一個場地,而要和群眾更多互動,讓群眾更充分參與。辦成一個干部和群眾一起辦、大家平等參與講習所。要更廣泛接受、動員來自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支持,通過各種方式,旅游、產品出售等等,充分擴展其參與性。
第五,創新性。講習所的興辦不僅助力於深度脫貧攻堅工作,還極大有利於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將伴隨整個新時代,需要不停地根據中央新的要求、各地方實踐的需求持續創新舉辦的內容、方式,更好、更充分地發揮作用,這是深入推進講習所建設發展的核心點。
2.充分釋放“講習所”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成為新時代執政的基層抓手。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沒有好的落實,再好的決策也是水中月、鏡中花。脫貧工作的最終落實往往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包括數據統計、調查研究、政務流程管理、職責分工和隊伍建設等基礎工作都是前提和保障,需要建立起責任機制、責任清單、工作台賬、推進計劃﹔需要建立督查機制、檢查機制、反饋機制,特別是將督查督辦融入脫貧工作各領域、各環節,做到事前提醒、事中監督、事后追責,減少違規事件、觸碰道德底線事件的發生。通過“講習所”的興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裡”的路程,為各項脫貧工作的最終落實提供保障,促進村兩委的凝聚力、號召力、執行力的提高,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基礎。
第二,成為提升扶貧機構運轉效率的支撐。扶貧機構運轉效率取決於政務運轉的流程管理方式和工具、運轉過程中人員的業務知識和責任意識、運轉督辦機制等因素,這些因素對於扶貧機構的機關運轉在硬件、程序、能力和制度等方面發揮重要支撐性作用,直接影響到扶貧機構的辦公效率。因此,轉變文風、精簡會議,優化信息共享交流,提升政務運轉效率,實際上就是要對政務運轉流程中各要素進行調整、創新和優化,根據“講習所”的業務需求,也即是根據老百姓的脫貧需求去改善機構運轉的方式與效果。
第三,成為激發基層干部群眾脫貧內生動力的平台。近年來,國家及地方出台了各種針對建檔立卡戶的幫扶政策,加上社會各界的參與和幫扶,使少數貧困戶產生了“等靠要”的思想,隻等輸血,不願造血。更有甚者,達到脫貧標准,卻不願意退出貧困行列。面對大量的政策,要讓老百姓理解、把握,首先需要執行的干部吃透政策精神,熟知具體操作方式。但從很多現實情況看來,不少村干部和第一書記尚未清楚知曉,就難以肩負政策落地的重任。辦“講習所”,上一級對下一級講,讓大家都跟著學,既鍛煉執行能力,也讓老百姓受益。
第四,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陣地。從全國范圍來看,部分農村地區的各種迷信活動還較多,有些地方因此而引起的社會不安定情況還比較突出。如果黨不加強基層群眾的教育工作,讓老百姓在精神上有與時俱進的需要和追求,民族復興的偉業就難以真正實現。我們要講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講好一系列脫貧攻堅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講好一系列扶貧重大方針政策,以此推動黨和國家扶貧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構筑鄉村新的精神文明樣態。
第五,成為干部轉變作風的途徑。抓好扶貧部門黨風政風作風建設,需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認真踐行密切聯系群眾的理念,嚴明黨紀國法、嚴肅責任追究,不斷加強干部教育和隊伍建設、提高制度執行力度和剛性約束,這些工作也是基礎工作。黨風政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沒有休止符,也沒有完成時,因此,這是一項長期性基礎工作,需要採取多種具體措施,通過“講習所”的興辦,改進工作作風,建立落實主體責任和相關責任措施,規范干部職工的工作行為,從而使良好的黨風政風內化為干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習慣。
第六,成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創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舉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史無前例地把這個戰略庄嚴地寫入黨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為農業農民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航向。鄉村振興離不開每一位群眾的努力,尤其是脫貧工作。所謂貧困治理,就是脫貧攻堅工作的各方面都要經過討論,同群眾商量著辦,以達到群眾滿意的效果。沒有一個載體,沒有一個互動的過程,很難成就好的方式。“講習所”以政府為主導,同貧困群眾勠力同心,成為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打下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
(二)健全完善持續發展的制度機制
伴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特別是農村的現代化,通過前文剖析,“講習所”的功能定位已相對更加完全、准確。它應該是促進農村基層黨建,夯實黨的執政基礎,促進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促進農民的科技素質的提升,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促進農村鄉村文明建設,提高鄉村社會治理水平,包括從文明、道德、法治的角度,促進干部作風轉變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要將其做成一個夯實執政基礎的重要途徑,立足長遠發展,在同一地區因地制宜、非均勻地投放講習資源,增強發展的平衡性與戰略性。
1.強化組織機構。成立講習所聯席會議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省委宣傳部,負責全省“新時代農民習所”興辦及活動開展等工作的統籌協調、督查指導,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召開會議。各市縣黨委宣傳部要高度重視,參照省裡做法,建立相應組織機構,認真抓好轄區內講習所的建設完善。各地將興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需要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2.強化任務分工。各地各部門自覺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著力構建協調統一、資源聚合、特色鮮明、效果顯著的大講習格局。講師團負責成立講習員專家庫,培訓“講習員”,根據各地需要推薦“講習員”。省委黨校、行政學院、省社科院對全省各地講習所做法經驗開展深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省直機關工委負責協調省直機關各部門黨員干部赴各地講習所開展講習。省委教育工委負責協調高校教師赴各地講習所開展講習。省委國防工委、省國資委負責協調有關企業專家、技師等赴各地講習所開展講習。各成員單位要成立講習員隊伍,根據各單位職能定期選派講習員赴各地講習所開展講習。各成員單位在每月末、每季度末將本月或本季度開展講習情況報聯席會議辦公室,年底將本年講習情況總結報聯席會議辦公室。
3.強化載體整合。把興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既要不斷拓展講習所外延,又要把講習活動與當前正在開展的各種宣講活動有機結合,既各有特色各有重點,又相輔相成形成合力。要充分運用“道德講堂”、黨員活動室、“夜校”等現有陣地平台,有效整合現有資源。要與選拔、樹立、宣傳相結合,在脫貧攻堅戰場中發現不同行業不同領域涌現的群英譜,大力弘揚先進典型精神,示范帶動干部群眾決勝脫貧攻堅。
4.強化師資力量、配備。興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要與干部隊伍建設相結合,把開展講習活動作為發現干部、鍛煉干部、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對工作積極、成效明顯、群眾歡迎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充分運用講師團隊伍,充分發動社會力量,積極建設好講習隊伍,形成專兼職講習隊伍緊密配合、合力講習的良好態勢。同時,五級書記一起抓工作,高度重視講習業務,積極推動講習工作,都將是“講習所”建設成敗的關鍵。
5.強化講習課程。根據不同的貧困群體要進行分類講授,實講、實干、抓落實,確保效果,並採用課堂式大集中、互動式小分散的方式,豐富講習形式,生動易懂,採取多種信息化手段,打造對村民脫貧切實有效的課程,幫助他們提升脫貧技能,增強脫貧能力與信心。
6.強化氛圍營造。各級媒體要認真挖掘各地各部門對“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活動過程中的做法經驗和取得的成效,加強宣傳報道。主要新聞媒體要開設專欄“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對講習所工作進行重點報道,營造濃厚輿論氛圍。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及時總結推廣開展講習所活動的好做法好經驗,加大督查指導力度,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如,黔西縣脫貧攻堅講習所工作得到《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等主流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各界普遍關注。
新時代,脫貧攻堅戰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前推進。“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是解決深度貧困的創新方式,它針對困難群眾所需、所想,豐富多樣化形式,充實實踐內容,指導百姓生產,使基層黨建在田間地頭、水塘山坡都始終堅持黨組織的領導,讓百姓真切感受到美好生活就是自己的奮斗目標。在黨的領導下,貧困群眾通過“講習所”知行合一的鍛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結合當地特色產業、規模化生產,融入市場機制,必將推進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大發展、大繁榮。(本文是在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赴貴州省畢節市開展“脫貧攻堅講習所”專題調研報告的基礎上撰寫的,田志清、譚詩斌、劉少鋒、鄒濤、趙孝捷、周艷等同志參加了該調研和報告討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R].新華社,2017-06-23.
[2][3]程曦.畢節脫貧攻堅講習所托起群眾“致富夢”[N].多彩貴州網特別報道,2017-10-20.
[4]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關於在全省興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的實施意見[Z].2017-11-10.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3期
相關專題 |
· 《行政管理改革》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