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政府工作報告體現六大特性 將促進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姜文來

2018年03月09日08: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3月5日,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做了《政府工作報告》(下簡稱《報告》),這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首個政府工作報告,將極大地促進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縱觀《報告》,筆者認為有六大突出特性,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出堅實的一步。

一是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事業提供強大武器。2018年是特殊的一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還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這就凸顯了這次人大會議同歷屆會議相比的特殊性,這是首次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盛會,《報告》作為部署新的一年工作重要成果,必然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將十九大提出的目標、任務具體貫徹落實到年度工作中。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歷史地位,《報告》就是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形成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體實踐。《報告》明確指出:在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做好政府工作。2018年部署的各項工作,都圍繞著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展開。思想決定行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二是展示五年來的標志性成就,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等眾多領域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報告》採用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改革開放邁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好轉等標志性成就進行展示,令人鼓舞。如在展示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時運用到一組數字: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這些數字展現出來的氣勢和厚重感令人欽佩,我們創造物質財富的速度在世界獨一無二的,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是最大的,我們不僅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也成為世界的經濟發展的 “火車頭”,為世界經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類似的標志性成就凸顯了中國歷史性轉變、歷史性變革,有利地証明了中國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理正確性,這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

三是持續不斷地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創新是充滿活力的靈魂,是革舊迎新佔領制高點的武器,是事業立於不敗之地的不二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成為黨和政府重要任務,也取得了令人矚目成就,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並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今年《報告》創新是高頻詞匯,提及41次,僅次於2016年《報告》的65次。持續不斷地創新成為政府工作主軸之一。《報告》有不少亮點,首次在《報告》中出現並且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首次在《報告》中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具體部署,高質量發展首次出現在《報告》中,首次將城鎮調查失業率納入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等等。在《報告》中多次提及創新的領域和方向及創新任務,如“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促進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等等,《報告》深深地打上了創新烙印,通過多種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能有效地提升中國發展的體質,增加國際競爭力。

四是繼續堅持以民為本,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發展的成果要惠及民生,民眾才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報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通過隱性和顯性 “紅包”送給民眾,讓民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如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目標為6.5%左右就是一個最大的隱性紅包,事實表明,過高的增長雖然可以帶來財富的增加,但也帶來系列的問題,如產品的積壓,生態環境的破壞,反而一定程度上 “吞噬”福利,增長不是高質量的增長。相反,增長速度太低,會帶來就業率降低,失業率增加,民生福利會降低。6.5%左右是比較實在的指標,是綜合衡量我國經濟發展各種條件的結果,是送給民眾最大的隱性紅包。《報告》顯性紅包大家都能明顯感知,如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明顯降低家庭企業寬帶和專線使用費,取消流量 “漫游”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等等,這都是堅持以民為本的結果。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革是獲得新生的關鍵,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的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得益於不斷地改革,這是我們改革開發40年來的寶貴經驗,沒有改革,就沒有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成就,中國也不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就不會逐步走近世界的中央。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一招。基於此深刻認識,《報告》將全面深化改革作為重要的主軸來部署,因此在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時提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改革,“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報告》中改革成為高頻詞和關鍵詞,共提及97次,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屆《報告》中最多的一次,可見改革在《報告》中佔有的位置,說明改革的重大性和急迫性。各個領域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報告》重要任務。《報告》提出了多個領域改革的任務,關系到我們事業的成敗,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壯大新動能,是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殺手锏”。

六是推動綠色發展,構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綠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代名詞,生態文明建設最終要通過綠色發展來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關系到中國現代化建設成敗,也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中國將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推動綠色發展是《報告》的重頭戲。今年《報告》總結了五年來綠色發展取得的成就: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提出“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綠色發展能積累更多生態財富,可以構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保障我國發展持續,惠及當代利在子孫,為后代人造福。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責編:孫爽、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