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大家手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郝時遠

2018年03月02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歷史和現實一再証明:在我們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各民族的團結直接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因此,維護祖國統一、鞏固民族團結,歷來是黨和國家民族工作的核心原則。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既基於中國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以降“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互動史、中國“大一統”王朝維護一統而又尊重差異的思想史,又立足於中國960多萬平方公裡陸地國土、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基本國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確立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和睦相處的“家規”、和衷共濟的“家教”、和諧發展的“家風”,展示了中國各民族大團結的新境界。

構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各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中的成員,利益攸關,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所以民族團結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對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許多深刻論述,使我國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在理論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們常說,中國解決民族問題有“兩把鑰匙”,一把是精神層面的尊重差異,一把是物質層面的縮小差距。精神層面的尊重差異,開啟的是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物質層面的縮小差距,開啟的是經濟生活的共享,建設中華民族共享的物質田園。這兩把鑰匙,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重要支撐和關鍵內容。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中國特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在縮小東西部、各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差距方面,形成了以西部大開發為代表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形成了對口支援機制,集中體現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理念。這與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因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出現富裕地區不願意承擔責任和義務而謀求獨立建國的亂象形成鮮明對照。說到底,是這些國家沒有做好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未能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實現尊重差異基礎上的文化認同。我們所強調的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前提是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廣泛深入開展全社會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路徑是通過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尊重和保護文化多樣性,實現各民族和睦相處的交往、和衷共濟的交流、和諧發展的交融﹔目的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這裡強調的共同體意識所彰顯的“共同”,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的認同。

聚焦於中華文化認同這一深層次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突出優勢。對於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而言,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之集大成。構成中華文化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一個也不能少”的要素,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個也不能少”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認同本民族文化與認同中華文化並育而不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正確處理差異性和共同性的關系,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這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新境界。它所昭示的新時代意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多元”指向,是56個民族“一個也不能掉隊”的共享共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一體”境界,是56個民族“一個也不能少”的認知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要求,是對全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同樣“一個也不能少”。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02日 07 版)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