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
2018年02月02日13:2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摘要﹞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歷經多次磨難而不滅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強化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中指出,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新時代的中華兒女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任,“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在青年大學生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家國情懷中汲取民族復興的精神力量。
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的意義
家國情懷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社會個體基於最初的血緣或地緣而形成的對命運共同體的歸屬感與責任感,表現為個體成員對家庭宗族的身心依附、對故土山河的眷戀守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承續、對家國民族的責任擔當。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家國情懷發揮了巨大作用。
家國情懷是靈魂深處家國一體的情感共識。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2]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國之不存,家將焉附?”家與國休戚與共,個人命運與民族存亡息息相關。每當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正是家國情懷彰顯之時,無數華夏兒女為了救亡圖存,不惜一切、慷慨赴死,家國情懷成為中華民族永不言敗的精神支柱。“家國情懷當屬傳統士文化中最寶貴也最活躍的精神資源,它在不同的時代表現為不同話語的形式,在近兩個世紀驅逐外侮、建構現代民族國家的過程中,家國情懷發揮了難以估量的積極作用。”[3]
家國情懷是高校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文化傳承。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有利於引導大學生樹立家國一體意識,強化家國認同﹔有利於引導大學生以家國天下為重,以民族大義為念,把個人理想追求與國家民族命運維系在一起,繼承弘揚“以民為本”與“天下為公”的優秀傳統,強化責任擔當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
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的主要路徑
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國家、政府、社會、學校各方面形成教育合力,構建教育環境,達成預期效果。就高校而言,強調高校教師、校園文化環境、實踐教學等育人因素。
發揮高校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一,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高校教師承擔著大學生思想引領的職責,在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方面應率先垂范、言傳身教。目前高校教師家國情懷意識較為淡薄,需推動“頂層設計”激勵引導。一是發揮課題導向,鼓勵高校教師積極參與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工程課題研究。二是強化學術研討,營造學術研究氛圍,對傳統家國情懷因素進行價值挖掘和現代闡釋。三是組織教師培訓,在針對高校教師進行的各級各類各科培訓中,增加家國情懷培育專題培訓,從教育理念、內容、手段、途徑等方面進行系統指導,以強化高校教師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意識與能力。
以文化人,構建文化育人環境。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高校文化環境影響著大學生的成人成才。構建文化育人環境,一是課程育人。既要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也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挖掘各學科中的家國情懷教學資源,立足於學科視角對蘊藏其中的家國情懷進行有效汲取和創新發展,促進專業素養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二是國學育人。作為社會精英,大學生既是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整個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引領。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開設國學課程,以國學經典浸潤大學生,將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因素融入課程,可以在全社會增強文化認同、提升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傳承﹔三是傳播育人。發揮校園網絡、廣播、公眾號、微博等公眾傳媒影響力,以多種形式引導大學生涵養家國情懷意識﹔四是學術育人。通過興趣小組、專題研究等形式,引導大學生從被動自發接受轉為自覺主動研究傳統優秀文化中的家國情懷,進而知行合一。
實踐育人,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需重視發揮實踐育人功能,可以組織大學生開展以下實踐活動:一是走訪農村、企業、社區、機關等,促使大學生進一步了解國情、社情、民情,體會民生,了解民意,傾聽百姓訴求,內培憂國憂民情感,確立民生為先和國家為重的行為准則﹔二是開展社會調查研究,發現各種現實問題,學以致用,在撰寫報告、提出解決措施的過程中明確使命責任﹔三是開展志願服務,把遠大的理想抱負和現實追求落實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行動中,全面認識自身價值、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四是追尋歷史先賢,發揮榜樣示范作用。中國歷史悠久,古往今來無數中華兒女為民族崛起而不懈奮斗,涌現出無數先賢偉人,他們以不同的形式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品格,是寶貴的民族精神財富,以歷史名人的家國情懷為熏陶,利於大學生提高文化品位、傳承文化精神。五是開展道德法律實踐,激勵大學生修身養性、依法行為,以維護國家和平穩定、社會和諧安寧、家庭幸福美滿。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綿延數千載而不息、中華民族之所以能歷經磨難而不滅,溶於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家國情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大學生,理應承續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家國情懷,承擔歷史責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基金項目: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17年規劃課題DJ20170008﹔作者單位: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思政部)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第2期
相關專題 |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