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鄭新立

2018年02月02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把“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項重要經驗,把“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寫入黨章,對今后一個時期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來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部署。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隻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抓好各項改革的協調配套、系統集成,進一步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才能實現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良好開局。

  六大改革必須始終圍繞一個總目標

  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麼、要取得什麼樣的整體效果這個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深刻表明,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這六大改革,必須始終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來推進,各項改革均要有利於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大量事實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作出的正確選擇,符合13億多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出發,從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展生產力出發,不斷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同時構建和完善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因此,改革的方向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更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規定了改革的總方向。在改革實踐中,無論是哪個方面、哪個地方的改革,都不可偏離這一總目標。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將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魅力進一步彰顯。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管理能力、社會治理能力、經濟發展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需要,是為每一個人創造施展才華機會的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隻有落實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優勢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涵十分豐富。例如,在治理方式上應當包括國家管理、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區域自治、基層群眾自治等,形成一個全覆蓋、多元化、多層次的完整高效的治理體系﹔在治理主體上,應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政府、人大、政協、民主黨派、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的作用,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國家治理的積極性,形成治理合力﹔在治理手段上,應廣泛運用信息網絡和智能化平台,建立統一指揮、監測預警系統,提高信息反饋和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通過六大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方能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讓六大改革協同配合、形成合力

  習近平同志指出:“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六大改革覆蓋國家治理體系的方方面面,構成一項結構復雜、關聯緊密的龐大系統工程。各項改革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衡,隻有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協同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應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按照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唯物史觀,在改革完善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時,都不能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都要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銜接,都要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比如,市場競爭機制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機制,但市場競爭也有局限性,容易拉大收入差距,影響社會公正,這就需要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通過完善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等維護社會公正。當前,要把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主攻方向,消除實現平衡而充分的發展的制約因素,消除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體制機制障礙。要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通過深化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政治體制改革攸關社會前進方向,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動搖。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方向偏了,一切皆錯、滿盤皆輸。要通過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確保各項改革都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方向,確保各項事業發展都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此,應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其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証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通過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保証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文化體制改革能產生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要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奠定制度基礎。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凝聚力的黏合劑,能產生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應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奠定制度基礎。為此,應大力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社會體制改革直接決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效果,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通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障收入分配公平公正,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把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點,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改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等體制機制,使各項公共服務與人民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人口流動的社會狀況相適應。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加強國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風險能力。通過社會體制改革,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設美麗中國,要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改革生態文明體制,要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等。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根本保証。要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改革合力。

  上述六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系統工程的子系統,每個子系統處於不同地位、具有不同功能。在制定每一項改革方案時,不僅要考慮其自身的特殊性,也要考慮與其他改革的關聯性,使各項改革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比如,在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經濟體制改革應把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經濟制度作為重點任務﹔文化體制改革應更多關注保障農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社會體制改革應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要任務﹔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應找到治理農村土地面源污染的有效辦法,盡快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和環境衛生問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要重視加強農村基層黨支部建設。各項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配合,才能形成合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