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弘揚井岡山精神 推進高校立德樹人

胡永新

2018年01月08日13:5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弘揚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對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弘揚井岡山精神作出了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新的時代條件下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高校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緊密聯系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工作實際,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切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不忘初心,全面闡釋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內涵,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精神之源﹔要牢記黨的使命,把井岡山精神融入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升高校立德樹人的實效性。

一、弘揚井岡山精神,開創立德樹人新境界

(一)推進高校立德樹人理論創新

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提出“工農武裝割據”和“以農村為中心”的思想,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權學說,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重要思想成果,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典范,把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緊緊統一起來。今天,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就是要傳承紅色基因,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進高校立德樹人理論和實踐創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讓井岡山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求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自覺把黨的紅色基因應用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創新之中。推進互聯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新理念新思維,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效互動,開創第三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新范式,在大學的課程建設與實踐實習、課外活動與日常生活中形成高校立德樹人的價值鏈,鏈接學生的知識學習與價值塑造。

(二)推進高校立德樹人方法創新

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緊密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提出“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視為馬克思主義的靈魂,開創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擁護。

進入新時代,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要求我們牢牢把握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實踐,堅持實事求是開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立足時代實際和高校人才培養與大學生成長的需要,運用新媒體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扎根於學生實際,始終堅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堅持一切為了學生成長、一切依靠廣大師生。深入學生、深入課堂,解決師生教育學習生活中的困難,以務實的作風和擔當,贏得師生的信任,充分激發廣大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充滿朝氣和活力。

(三)推進高校立德樹人機制創新

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官兵平等,依靠群眾,軍民融合”,創造了一套軍民融合、協同斗爭的工作機制,建立了以嚴明的群眾紀律為核心的軍民融合機制和以發動群眾為核心軍民協同斗爭機制,形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井岡山斗爭格局。

今天在高校弘揚井岡山精神,要創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機制,大膽改革創新。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立德樹人的機制上打破高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的條塊分割,推進協同育人新機制,實現教書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相互融合、協調推進。堅持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效應﹔堅持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與教學同頻共振,形成共融效應。

二、弘揚井岡山精神,擔當立德樹人新使命

(一)貫穿思政工作全領域,把握高校黨建新要求

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著力探索黨的建設新路子,創造性地提出了“思想上建黨”“支部建在連上”“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等理論,開創了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新境界。“思想建黨”提出了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支部建在連上”提出了黨的組織建設落腳點,保持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凸顯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隻有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好,才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提出加強紀律和規矩建設,是紅軍官兵執行群眾紀律的行動准則,也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雛形。

進入新時代,我們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就是要牢記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優良傳統,著眼於新時代高校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把高校建設成為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的先行者、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示范區,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堅強陣地,牢牢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著力提高高校黨的領導水平,著力增強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斷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建設和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理順院系黨政之間的關系,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學生的精神支柱,是大學生學習成長的精神之“鈣”。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定“革命理想高於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戰勝了“敵軍圍困萬千重”的艱難險阻,奠定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起點,有力回答了“紅旗能扛多久”的疑問,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勝利地實現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

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要求我們堅持不忘初心,把井岡山精神融入高校師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把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不斷提高高校師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保持對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的清醒認識和執著追求,筑牢師生的理想信念之基,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進入新時代,擔當立德樹人新使命,更需要我們把弘揚井岡山精神貫穿於高校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中,使高校始終成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堅持高校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把新時代的井岡山精神作為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使大學生自覺把實現個人的成長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

三、弘揚井岡山精神,推進立德樹人新實踐

(一)融入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落實活動

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和豐富內涵,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引領高校全局事業的發展,扎實推進“學起來、教起來、傳起來、研起來、干起來、實起來”的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實際,創新方式方法,精心組織實施,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學以促用。深入推進十九大精神進學科、進課程、進讀本,將教學體系轉化為大學生的價值體系,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將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體現到教書育人全過程,融入學校“雙一流”建設的方方面面,全力邁出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新征程。

(二)融入大學生革命精神教育活動

井岡山斗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創建了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中國革命新道路,培育和鑄造了“井岡山精神”,為我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繼承和發揚了“紅船精神”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具有源遠流長的深厚底蘊和跨越時空的永恆價值。井岡山精神如源頭活水,流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植入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鑄就中華民族振興發展、走向復興的紅色基因。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寶貴財富,進入新時代,大力開展大學生革命精神教育,讓廣大學生在實踐中砥礪品格,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取得偉大成就,激發自豪感和使命感,匯聚成大學生積極投身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

(三)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活動

引導大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黨和人民在偉大斗爭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活動的必然要求。高校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大學生的人文情懷,激發廣大學生奮發成才的精神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學校開展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主題的實踐教育活動,在主題學習中強化教育引導,在社會實踐中錘煉品格。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學習實踐和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學、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校園創建全過程,引導大學生培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家國情懷、增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擔當、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修身品格,不斷增強大學生的道德自覺、文化自覺。

(四)融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

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引導師生在學習、科研和創業實踐中闖新路、攻難關。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於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大力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深化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競賽的體制機制建設,使學生的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有機銜接,通過創新創業實踐,增強大學生改革創新精神,以實踐教育為大學生的青春鋪路,以創新創業教育讓大學生的理想延伸。(南昌大學黨委書記 胡永新)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第1期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