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讓“人民小酒”美好更多人的生活

——記黨的十九大代表、貴州省岩博村黨支部書記余留芬

李惠男 蘇鴻雁 閆宏偉

2017年12月04日16:4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汽車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上。車外雨霧朦朧,隱約可見一幢幢白牆青瓦的建筑點綴著蒼翠的烏蒙山區。

11月6日早上7點多,黨的十九大代表、貴州省盤州市淤泥彝族鄉岩博村黨支部書記余留芬啟程趕往60多公裡外的高官村,應邀為那裡的干部宣講十九大精神。

我最大的精力在宣講十九大精神上

一個半小時的路途中,余留芬不停地接電話、回信息。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貴州岩博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和余留芬的對話,讓岩博酒業出產的“人民小酒”成了“網紅”,找余留芬的人山呼海嘯般涌來。

記者插空問道:“余書記,您現在主要的精力都被酒廠佔去了吧?”余留芬不假思索地說:“我現在最大的精力在宣講十九大精神上。”

10月26日一早,余留芬和其他兩位十九大代表一起離開北京返程。中午,他們到達六盤水市,稍作休息,馬上把最新鮮的參會體會向全市干部作了匯報。下午6時許,余留芬回到盤州市,又將十九大精神向當地干部作了傳達。回到岩博村已經晚上12點多了,她沒想到很多干部村民、岩博酒業職工都守在會議室裡等她。忘掉了旅途勞累,她興奮地把這十多天的經歷講述給大家,講到總書記關心村裡發展時,在場很多人激動地流下眼淚。

回來以后十多天裡,余留芬累計作了十幾場宣講。“有的是組織安排的,有的是我自己張羅的。未來半個月的宣講計劃我都排好了。再想聽的人得排隊啦!”說起這些時余留芬眼中洋溢著光芒。

汽車停在了高官村黨建廣場。旁邊的會議室裡,“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的標語挂在牆上,雙鳳鎮所轄16個村的干部群眾150余人已經翹首以待。余留芬剛進門,會場就響起熱烈的掌聲。她用家鄉話和大家交起了心:“這次參會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外界看我們貴州的眼光不一樣了。會議期間,國內外各大媒體排著隊採訪我們貴州代表團,態度都很客氣。我也參加過十七大和十八大,以前沒有這樣的待遇。這都是因為通過幾年的拼搏,我們發展起來了。”

“10月19號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省代表團參加討論。我作為基層代表第一個發言。本來預計5到7分鐘,結果我講了13分鐘還多。總書記不斷問我村裡的工作。一開始我挺緊張,但是看到總書記和藹的神情我也放鬆了,把情況如實向他匯報。”會場鴉雀無聲,大家聽得十分認真。

“總書記問啥,我就回答啥。工作都在我腦子裡,根本不用准備。談到村辦企業,總書記問都有什麼,我就說到了盤縣火腿和岩博酒。就是大家從電視上看到的那樣。”余留芬一邊回憶當時的場景,一邊感慨道,“總書記問得非常詳細。他十分關心基層扶貧舉措和成效,關注農村發展。他心裡始終惦記著咱們農民。”

余留芬還給大家讀了省委書記孫志剛在代表團上的發言,當她讀到“總書記對我們貴州恩重如山”一句時,在場干部群眾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主持宣講會的盤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吳國興說,盤州市這些年的發展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十九大報告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等一系列好政策讓農民吃了定心丸,讓大家更有干勁兒。

宣講結束時,余留芬說:“岩博村的脫貧致富就是最生動的例子,我要結合切身感受、用最真心的話語,向更多人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傳播十九大報告中的各項好政策,鼓勵更多人在新時代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我就是敢想敢擔當

“我是一個愛總結的人”“我挺佩服我自己的”“光靠在這山裡等幫扶啥時候才能發展起來”“我鼓勵大家放開干,出了事我擔著”。當這些鏗鏘有力的話從眼前這個留著清爽短發的中年婦女嘴裡說出來時,記者毫不意外。這裡的山山水水、房屋路橋都是有力明証。

2001年,年僅31歲的余留芬當選為岩博村黨支部書記。當時,老支書看中了這個外村媳婦身上的一股子勁兒,鼓勵她競選。她沒有讓大伙兒失望。余留芬上任不到一周,通村公路就破土動工,沒有資金,她墊上自家4萬元積蓄帶動大伙兒集資﹔通村公路修好后,她又著手貸款盤回村集體林場,淘到集體產業的第一桶金﹔伴隨著煤矸石磚廠、特種養殖場的興建和以“人民小酒”為拳頭產品的貴州岩博酒業有限公司的成立,2015年岩博村全部實現脫貧。

這一系列跨越對於這個建在半山腰上的村子來說可謂是改天換地。村民肖玉龍家門口的“盤州市精准扶貧干部幫扶連心卡”上,脫貧時間定格在了2014年——建檔立卡的當年。他告訴記者:“要不是余書記,哪有我們今天的好生活呢。你看現在村裡到處都通了柏油馬路,以前我們到鎮上要走幾個小時的山路,現在開車用不了十分鐘。”據了解,岩博村的人均年收入從2001年不足800元躍升到2016年超過16000元,今年預計超過18000元。

然而,這一切並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實現的。每一次的突破都要經歷陣痛,甚至是深深的磨難。余留芬向記者講述岩博酒業的發展時,幾次紅了眼圈:“這個酒廠是我爬過最大的坎,那幾年真是苦啊。”

接手一個私營小酒坊,余留芬不甘小打小鬧,她想建一個上規模、有技術的正規酒廠,想把它辦成一個能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集體企業。這就需要不斷地追加投資,而這樣的“貪功冒進”並不能得到所有村民的認可,也很難得到銀行貸款。她就把自己多年的積蓄投進去,不夠就向親戚朋友借,再不夠就多付點利息向其他老板借,這樣一次次渡過難關。最困難的時候,酒廠曾經連續8個月發不出工資,她一個個找員工談話。令她感動的是,很多人給予了她無限信任。她說:“當時我就想,不能辜負這麼多人對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堅持下去,即使最后失敗了,也不能虧欠他們。我就是要傲傲地站在那裡,奮斗下去。”果不其然,十九大帶給岩博酒業一個“大紅包”。余留芬熬出了頭。

除了岩博酒業的支撐,村裡還有一個好項目——彝人谷生態旅游項目。目前旅游接待中心已開工興建,預計整個項目在明年完工。這將成為岩博村下一個經濟增長點,有望帶動村人均收入在2020年達到3萬元。

當被問到如何評價自己時,余留芬笑著回答說:“我覺得我挺佩服我自己的。我雖然沒有很高的文化,但我從來就相信自己一定行。”

“爆紅”的焦慮 連夜發微信

“人民小酒”火了,不等余留芬從北京回去,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就奔向大山深處的岩博村。

余留芬腦子沒有發熱,她反而更加冷靜:“這場‘暴風雨’來得太急太猛烈了。面對這種情況,我覺得我們自己首先不能膨脹。”她想到了酒廠裡醞釀發酵的躁動,10月19日當晚就給酒廠的幾個微信群發語音:“要記住我們是岩博人,原來怎麼做,現在還怎麼做。要穩住,自己不能頭腦發熱,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她給記者播放了當時的語音,聽來語重心長,定力十足。

余留芬說:“說出來不怕難堪,我從19號那天起就失眠,直到昨天晚上才放下焦慮睡了個好覺。我害怕村裡和廠裡出亂子﹔又擔心失去這次機會。那些天我一睡著就夢到滿地假酒,立馬驚醒。如果不是總書記關心,我們可能再做幾十年也沒有今天的知名度,所以我們更要把握住自己。”

困難時刻,是家人的支持和鼓勵給她力量。余留芬動身前往北京前,兒子肖磊沒機會跟忙碌的母親交流,於是發短信給她:“我是您兒子,一個不會像其他孩子一樣說煽情話語的人,我把一切做到實處,盡我一生弘揚您的精神,我從不主動對外人說我媽是黨代表,因為我想用行動告訴別人,虎母亦無犬子……在他們提到我時,也不給您丟臉……您身上攢足的自強不息,我得為您傳遞下去……我最大的願望,願您不再被壓力折磨,願您不再孤獨悵惘……”。在鎮政府工作的侄兒余佳韜用詩一般的語言發來短信:“時時想起您遇到挫折時堅毅的笑容……十九大已啟程,回顧您堅守堅持堅定的十余年,注定是您一生最有意義的歷程,這個歷程將繼續鋪就,未來道路注定更寬更廣更平坦,風雨過后是彩虹,絢爛伴您同行!”

回到村裡以后,余留芬每天都召開全廠大會統一思想,嚴肅整頓紀律。在她鐵腕開除3名違規員工后,人心總算穩定了下來。“10來天我瘦了5斤。不過總算沒出亂子。”

記者問:“現在‘人民小酒’這麼火,是不是要趕緊擴大生產規模?”

余留芬說:“以前岩博酒名氣不大,我們四處奔走求別人合作。現在很多經銷商慕名前來。我們面臨的主要難題是規范經銷商、維護市場秩序。對於不守規矩的人,我們寧願放棄跟他合作。我們堅信酒品就是人品、質量就是生命。”

要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余留芬是村裡最早富起來的人之一。當村支書之前,她給人照相、開小賣部、開飯館,賺了不少錢,很有經營頭腦。可是當了村干部后,她反而做上了“賠錢的買賣”。很多次,為了村辦企業,她不斷貼錢甚至將家裡的房產汽車都抵押出去。

在岩博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她有很多次機會開辦家族企業,可從來沒有這麼做。她說:“一個人富有什麼意思呢?隻有帶動大家都富起來,才能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建立岩博酒廠時,余留芬發動村民人人參股。80%的人參與進來后,剩下20%的人沒有動靜,並非他們不想參股,而是沒錢。於是,余留芬貸款替他們認股,村民隻需支付利息即可。后來當岩博村和魚納、蘇座兩個貧困村組成聯村后,余留芬又想盡辦法給2410名村民分配酒廠股份。她說:“我就是要讓所有的人都在隊伍裡。這樣村民每年都能從廠裡拿到分紅。”

為了帶動更多人脫貧,岩博酒廠以每斤3元的價格向村民收購高粱,而當時當地市場價隻有1元6角。這樣做就是想通過提高收購價鼓勵周邊村的村民種高粱,讓他們也能享受岩博酒發展的紅利。同時,酒廠釀酒出的酒糟也無償給村裡收入偏低的農戶喂養牲畜。余留芬估計,通過這一舉措,可以帶動周圍十幾個村。

說到這次岩博酒的黃金機遇,余留芬說:“大山裡的金子終於發光了!我們打不起廣告、養不起團隊,十幾年來懷揣著一顆朴實、真誠、善良的心,就這樣慢慢做,期待哪天有機會可以走向全國,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邁上正軌以后,酒廠利潤就更有保証了,村民就能拿到更多的分紅。”

不僅要分利益的紅,也要分思想的紅。在彝人谷項目中,規劃建設有一個黨建培訓基地。余留芬說:“我覺得岩博村的模式是可以復制的,脫貧致富經驗也是可以借鑒的。我想讓更多的人來這裡看一看,感受一下我們的精神面貌!”

說到底我還是個農民

在岩博村,記者碰到了兩個從湖北來的經銷商,他們前來考察,准備拿下經銷權。聊天中一個人說:“貴州這幾年發展太快了,連這麼偏的山裡都通了柏油路,還能出這麼好的酒。隻有共產黨才有這麼大的扶持力度啊!”另一人說:“我看這個余書記不像山裡的干部,氣質很好,頭腦先進得很!”

當記者把他們對話轉述給余留芬時,她笑著說:“我們村民還有比我時髦得多的!話說回來,我這一輩子得到了很多榮譽,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三八紅旗手,最美女村官,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見過數不盡的鮮花和掌聲,但我從來不飄飄然,我靜得很。我就是一個農民、一個村干部,想著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十九大后,在接受貴州電視台採訪時,余留芬提到要重視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讓農民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讓農村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這一願景正在慢慢變為現實。

過去的岩博村一窮二白,今天的岩博村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解金萍就是二十多個回村發展的大學生之一。回到村裡工作,報酬雖然比不上在外打拼,但是她更看重未來。她說:“人嘛,眼睛不能隻盯著錢,要看發展。在余書記帶領下,現在岩博村的發展勢頭特別好。我是這裡土生土長的人,有一份感情在裡面。余書記這麼多年來為岩博村奉獻了這麼多,我特別受感染,願意回來盡一份力。”

81年前,紅軍長征在這裡畫了一個漂亮的烏蒙山回旋,甩掉了10倍於己的敵人,被毛澤東稱為“了不起的奇跡”﹔今天,以余留芬為代表的千千萬萬名共產黨員帶領百姓砥礪奮進,正在徹底擺脫貧困,實現全面小康。他們正在創造更多像“人民小酒”一樣的產業,讓百姓過上美好生活! (李惠男 蘇鴻雁 閆宏偉)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年第12期

(責編:曹淼、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