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以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王益民

2017年12月01日12:2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鮮明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多處提到信息化、互聯網、網絡強國,對未來我國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明確目標和路徑。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歷史時刻,要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歷史機遇和戰略窗口,通過建設網絡強國,全面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

一、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新時期信息化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面向人民期待和需求,確保各項惠民改革舉措落地見效,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要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人民群眾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要通過信息化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擴大在線公共服務覆蓋面、逐步縮小數字鴻溝。要堅持服務思維,增強服務意識,緊密圍繞民生保障、扶貧脫貧、惠民服務等社會公眾的關注熱點,以人性化、個性化、普及化的在線公共服務建設為重點,大力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構建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

二、強化電子政務基礎創新,支撐數字中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時代的數字中國建設是加快實現我國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已經正式將數字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數字中國建設已成為“十三五”時期我國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大關鍵舉措。《綱要》指出,要牢牢把握信息技術變革趨勢,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動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動信息經濟發展壯大。

要加強對政務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力度,打造全方位互聯互通格局,按需拓展網絡覆蓋范圍,優化骨干網結構,建設綜合性公共基礎設施平台,不斷提升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依托政務網絡,建成數據中心和雲計算一體融合的國家政務數據中心,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雲服務,支撐數據共享匯聚和業務協同,為構建全國一體化國家大數據中心奠定基礎。要推動政府大數據對社會公眾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全面促進國家大數據發展行動落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通過強化電子政務基礎創新,助力數字中國建設,全面提升全社會信息化水平,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利條件。

三、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把握網絡安全發展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並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網絡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在這場綜合性競爭中,必須把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關鍵點,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

要瞄准信息技術發展前沿,強化基礎性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網絡強國提供有力支撐。要准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准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通過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信息技術創新體系。健全激勵機制、完善政策環境,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提升信息技術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四、優化資源要素配置,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隨著信息化向各領域加速融合,其影響已經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量。

電子政務是信息時代政府部門的行政方式。推進電子政務,不僅可以提高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而且可以增強政府部門的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能力,提升經濟調節和公共服務水平。電子政務發展過程實質上就是政府管理創新的過程。電子政務的實施客觀上要求政府職能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這使得電子政務在改進公共部門的服務質量、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時期電子政務發展要創新公共服務模式,讓更多的社會主體參與到公共服務建設中來,拓展公共服務供給廣度和深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要發揮公共部門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關鍵性引導作用,實現經濟社會整體運行的效率最高化和資源配置最優化。通過加速政府與社會資源深度融合,加快國家信息化發展進程。

五、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

當前,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正發生深刻的變革,網絡經濟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新引擎。世界主要國家都把互聯網作為經濟增長、技術創新的重點,把互聯網作為培育新競爭優勢的戰略重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要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積極作用,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有效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能力,優化配置資源,為我國經濟增長、結構優化提供新動力。

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要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凝聚全社會力量,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提升網絡空間治理水平﹔要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樹立以中華文明為底蘊的網絡文化意識,發展壯大中國網絡文化產業,提升我國網絡文化的全球影響力﹔要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健全社會輿情引導機制,積極傳播正能量。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淨化網絡環境,鞏固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七、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不斷提升執政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增強改革創新本領,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當前,我們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各級政府部門應該積極適應新的形勢和環境,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目前我國政府信息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建成了一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經濟社會安全、提升治國理政能力為目標的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為各級政務部門平穩運轉和高效履職提供了重要支撐。新時期政府信息化發展要緊密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電子政務工作的總目標,支撐和服務國家重大改革和國家戰略的貫徹落實。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提升互聯網環境下的履職能力,要不斷增強學網、懂網、用網的自覺和能力,善於利用互聯網加強政民互動,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與服務能力。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關系,不斷提高對互聯網發展規律的把握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對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11期)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行政管理改革》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