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李鋒

2017年11月24日08:3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並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的政治判斷,建立在中國共產黨對於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的准確把握,建立在對於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需求的准確把握之上。

從改革開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落后的社會生產”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既彰顯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也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對於人民群眾需求和利益一如既往的關注,對於“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初心的堅持。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並不意味著不需要發展,而是要更加協調、更加充分的發展,在美好生活需要的供給上下更大功夫,實現“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的庄嚴承諾。

在十九大報告所出現的高頻詞中,“人民”一詞共出現203次,“群眾”一詞出現頻率也達到43次。不僅如此,十九大報告更處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出“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根據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創立和不斷發展的概念。“群眾路線”最早出現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其主要內容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形成的,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人民群眾是社會主體和歷史創造者”方面做出的重大理論創新和發展。毛澤東同志在1943年《切實執行十大政策》中指出“群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和歸宿”。鄧小平同志在1980年《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黨必須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系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作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具有豐富的內涵,對於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具有重大意義。

黨的群眾路線凸顯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主義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價值取向。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並且三次提及“人的全面發展”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和最高命題。報告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充分地、鮮明地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的問題。十九大的主題開宗明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中國共產黨堅持初心的征程中,在不斷踐行群眾路線過程中,必須處理好黨、群眾、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正是由於不忘初心,中國共產黨的具體目標就必須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黨自身的變化、群眾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

五年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基於中國共產黨對於社會環境狀況、黨自身狀況、群眾狀況變化的科學判斷,中國共產黨意識到在新時代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需要將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之中,即在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的薄弱環節,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

黨的群眾路線體現了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突出了中國特色主義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實踐主體。馬克思主義強調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認識的主體。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一切正確的理論、主張都來源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必須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發揮的作用”,“把政治智慧的增長、治國理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十九大報告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充分地、鮮明地回答了“發展依靠誰”的問題。報告中提出“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並以“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來維護人民利益,“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証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通過具有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與眾人商量眾人的事情”,保証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從人民群眾的日常智慧中提取治國理政的寶貴經驗,由此實現治國理政過程中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的統一。

黨的群眾路線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體現了中國特色主義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行為准則。一切依靠群眾是由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決定的。新時代所面臨的錯綜復雜的群眾需求、利益關系,要求中國共產黨不斷提高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和本領。十九大報告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充分地、鮮明地回答了“如何依靠群眾”的問題。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必須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在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善於利用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總之,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聯系人民群眾,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隻有真正實現了利用群眾路線來治國理政,才能“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

正如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深刻意識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特征和核心內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不斷提高群眾組織工作方法,堅持將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中,切實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而不斷奮斗,繼續前行。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教師,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