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輝
2017年11月01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和由衷點贊。但社會上也存在一些噪音雜音:有人說改革沒有真正站在人民立場上,人民群眾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也有人說改革並未觸及實質問題,實際上是在“空轉”。很顯然,這些論調都是錯誤的,也是與事實不符的。正確看待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成果,科學辨析質疑全面深化改革的錯誤觀點,對於激濁揚清和凝心聚力,毫不動搖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絕大多數群眾的真實感受。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一系列具有標志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群眾的“獲得感”、民生的“升級版”給新一輪“改革趕考”打出了高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公立醫院改革、城鄉養老並軌、“全面二孩”等改革舉措密集出台、強勢推進,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養老金年年漲,藥費不斷下降,農村平均每年脫貧1000萬人以上,醫保基本實現全覆蓋,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保障性安居工程總開工量達到3915萬套,1000萬戶居民住進公租房……這些事實和數字背后都是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人民得實惠。
讓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深入人心。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但社會上仍存在一些質疑改革的論調。對此,我們應科學分析、分清性質、區別對待。首先應看到,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表現在利益分配上,就是利益增進和利益調整並存,很多時候已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人人受益,更不可能大家均等受益。對此,要加強宣傳闡釋,引導人們樹立整體思維、長遠眼光﹔同時,進一步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努力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系。其次應看到,一些質疑改革的論調明顯落后於時代,其思維還停留在40年前。在一些人眼裡,過去什麼都好、現在什麼都糟,他們享受著現代方便舒適的生活,卻沉溺在舊的思維方式中不能自拔。再次應看到,還有一些人戴著西方的有色眼鏡看待中國改革,他們慣於以西方價值觀和制度模式評判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以為改革沒有走上西方的道路就不是真改革、就是在“空轉”。習近平同志強調:“問題的實質是改什麼、不改什麼,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離開這條道路就不可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認識和戰略定力。
以真抓實干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也是一場深刻復雜的革命,必須以真抓促落實、以實干求實效。但在現實中,確實有少數領導干部認識不到位、抓工作不實,為官不為,甚至從小團體利益、局部利益出發對中央改革決策部署搞變通、打折扣,致使改革變形走樣,損害了改革聲譽和黨的形象。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同志講得最多的內容之一就是落實、督查。領導干部要提高思想覺悟、認識水平、工作能力,敢於負責、敢於擔當,抓好改革措施落地見效﹔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敢於打破思想觀念惰性、體制機制障礙、利益固化藩籬,自覺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效由人民評判。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01日 07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