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一線視角·腳步裡的五年

在踐行環保中打開發展空間

楊文明

2017年10月12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治理過程中找到更多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的辦法,我們一定能給子孫后代留一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吃進去廢渣、煙塵,吐出來的卻是鉛、鋅和其他貴金屬——雲南個舊市的鑫聯環保公司,這幾年的生意越做越紅火。鎖定環保產業,靠著不斷創新,這家公司實現了由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向環境綜合治理企業的轉型。

  鑫聯的發展,在個舊並非個案。作為老工業城市,個舊轉型難度大,尤其在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上,如果處置“不慎”,可能會影響到當地群眾的就業生計。然而,在寬鬆執法還是嚴格執法之間,個舊最終還是選擇了后者。

  為什麼?一個現實的思考邏輯是,若執法力度失之於軟、失之於弱,首先地方環保產業就很難做大,更不必說整個城市環境的整治了。以煙塵治理為例,由於煙塵中含有部分煤炭、粉塵,如果企業產生的煙塵,被小散亂企業回收后粗加工,技術一旦不過關,難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本該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污染物,沒有得到妥善的環保處理,相當於在無形中抬高了專業回收企業的獲取成本。地方上主動關停小散亂企業,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環保企業的日子也能好過不少,經營會更有動力。

  環保治理力度層層加碼,企業獲利,老百姓滿意。五年來,從“減”上做文章,全面清理整頓小冶煉、小化工﹔到“建”上下功夫,逐步補齊環保設施短板﹔再到 “轉”上找出路,以產業轉型帶動經濟轉型、城市轉型,在個舊,一個個像鑫聯環保這樣的公司出現,既調整了傳統冶煉企業的發展模式,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也為個舊的未來“騰”出了新的發展空間。而隨著生態補償、生態修復等環保舉措落地,不管政府還是企業,在做決策時都會主動多算一筆環保大賬。

  正因此,對於很多類似個舊的雲南城市來說,在抓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這三種意識開始佔據主流。污染要罰款、環保有錢賺,治污“我不上誰上”……回顧近幾年的採訪,無論在洱海流域,還是滇池流域,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已經成為雲南人的共識。

  毋庸諱言,過去有些地區,為了追求GDP和就業率,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對違法排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充當保護傘。這幾年隨著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相關工作的推進,干部對環保治理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轉變。入滇河道海河曾是被住建部點名的黑臭水體,經過近兩年的治理,不僅變清了,還成了居民眼中的景觀河,來河邊散步的人越來越多。當地干部感嘆,“水好了,不用再擔心上級通報批評,還能贏得群眾點贊,選擇環保真合算。”

  的確,好的環境,最終將體現為實實在在的民生。轉型或有陣痛,但正是通過割除各種發展的“毒瘤”,我們才能更清晰地看到,環保也可以成為服務民生的助推器。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曾強調,希望雲南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在治理過程中找到更多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的辦法,我們一定能給子孫后代留一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作者為本報雲南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12日 05 版)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